六一篇 最後的開示

關燈
我于地大自在故,地即成為我自性; 我于水大自在故,水即成為我自性; 我于火大自在故,火即成為我自性; 我于風大自在故,風即成為我自性; 我于空性究竟故,外界與我成一體。

     風、心,顯境自在故,任何變現皆随心。

     我身顯現諸神變,令汝生信得加持。

     一如過去成就者,因緣顯示入神通,普令衆生得福佑(7)。

     又一天,在每一個徒弟和有信心的男女施主前,尊者都變現一個化身為之說法。

    同時在許多兒童們玩沙的地方,尊者也出現在那裡和兒童們一起玩耍。

    尊者如是變現了許多不可思議的化身。

    徒衆們問尊者這是什麼緣故?尊者答道:“我是一個洞見心之自相的瑜伽行者,所以能夠于外顯諸境得調禦變化之大自在。

    于自心亦能有放、收随意之自在,想作什麼,就能作什麼。

     頂禮上師尊者前。

     上師加持入我身,身獲神通現化身。

     上師加持入我口,任運歌唱說法要(8)。

     上師加持入我心,心得證悟成佛道。

     火不能燒水不淹,行如大象作勇舞。

     一切清淨之衆生,各各眼前皆見我, 聞我為彼說法要,積福見我獲解脫。

     惡業穢垢之衆生,不能見我之身相, 以罪業故受苦痛,佛陀大力難助益! 汝等于法應精進,我雖多說難盡意! 籲嗟,衆生實可憫!逆行不能獲解脫, 見彼疾苦我心傷。

    汝輩(修傳)之弟子, 應禀恒毅常修行。

    忘懷今生一切事, 常思來生應如何。

    徒衆們聽了都歡喜雀躍。

     這是尊者密勒日巴光大佛法及予衆多有情以現世及究竟利益之種種經過。

    瑜伽大自在者密勒日巴,融定、散及心、境成一昧,而行利他之事業;示成就之憑證而顯現(種種廣大)之神通;假其歌唱廣布法音。

    其卓越之如心弟子(多人),以超勝之記憶總持力,記載其歌,筆之成書。

    尊者之歌,流傳于人世中者,其大部分皆收集于此書中矣。

    至于尊者生平所唱之詩歌之全部,則浩海無涯難以盡述矣。

     這是尊者為了鼓勵徒衆而廣顯神通,及其他雜類之故事。

     以上各篇由三大類故事(9),表述密勒尊者弘布修傳派之教法及利益一切衆生之種種事迹。

    八相成就之最後一節——涅槃前之各種示現者也。

     密勒日巴大師十萬歌集全文終。

     本篇注解: (1)此處大概是譏笑無神通之佛教學者,不能現量見到天人臨終之苦相,隻是照書本上人雲亦雲的去述說天人之境相而已。

     (2)藏文Tsor.wa直譯為感受、知覺,但如此直譯則難通。

    根性由業感惡劣故,其感受亦因之而粗劣,感受粗劣則影響其心識亦粗劣。

     (3)人之身體具足地、水、火、風、空、識六大元素,故其潛能大,功用力亦極強,其他衆生如化生類,則不具足地、水、火大之元素,其功用力弱,是故佛典雲:人之造善業及惡業皆較其他衆生為強而有力也。

     (4)畜生類互相啖食殘殺以維生命,就現代之倫理學觀點言,則此種生物現象不能稱之為屬于道德範圍内之善或惡;無選擇之機會故(非殺生不能生存),無選擇之能力故(動物無道德意識)。

    但就傳統佛教之觀念而言,則生物界之殘殺現象亦是一種“自罪性”。

    人類如絕對不殺生恐怕亦難生存。

    燒開水、吃素菜亦必須殺某種程度的生才行。

    有人批評佛教之善惡标準及規範失之過嚴,甚至掩耳盜鈴;此固未必,但佛教之倫理學基礎之有待新的诠釋及補充,似為不可稍緩之事。

    過去之佛學家用去大部時間在有、無、真、幻之形上學問題上下了極大的功夫,但對其他極重要之問題,例如道德哲學之基礎問題,則皆依一般印度之傳說,頗少評判研讨之精神,故比之今日西洋之哲學及宗教之研究成果,實相差甚遠,佛教徒應努力追上才行。

    此處密勒之慨歎,雖與上述之觀點不同,但他似乎亦極悲慨此一畜類不得已而自相殘殺之事實也。

    不同點,在常人視為生物學之理所當然,而密勒則以同體大悲之心感慨而興浩歎也。

    (譯者不能明了佛為利益衆生所揭示的善惡因果與世間所論的善惡分别,内涵本自不同。

    譯者在此處混成一談,是還處于戲論的迷亂之中。

    ) (5)此句義難确定,或可譯作“自身未能完成諸學處,不可奢望堪作他人師。

    ” (6)六聚——TsogDrug.大概指十八界。

    即六塵、六根、六識。

     (7)此句乃意譯或诠釋。

    我想主旨應該不錯。

    按衆大成就者之傳記及事迹,其臨圓寂時皆廣神通以昭示大衆,并令後學生起淨信而得加持。

    原句直譯或為“依諸成就尊者得趨入……”。

     (8)直譯作“歌唱聲中顯口訣”。

     (9)密勒歌集之組織大緻是三大種類之故事編集而成:(一)密勒日巴降魔的故事。

    (二)密勒日巴攝受人間弟子的故事。

    (三)其他雜類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