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四篇 超度亡靈的故事

關燈
些條件才行。

    ” 耳傳加持作後盾,能得空行持明果。

     我今告誡徒兒衆,法之傳承不可亂。

     欲淨異熟惡業者,自身必需持淨戒。

     欲為人師受供施,應具大悲菩提心。

     于法侶衆作領袖,須具功德及證悟。

     欲令成就上師喜,須具淨信及精進。

     欲享度亡之供食,須具見道之功德。

     欲導亡靈之神識,須具神通及證德。

     轉變邪見及不信,須能變現大神通。

     七日壇城法事畢,續能現前度亡靈。

     笨波教徒施主衆,汝等心中莫生疑。

     尊者的妹妹琵達聽完此歌後說道:“哥哥喲!你對别人都舉行了這樣的七日法事。

    為什麼對我們自己的父母卻什麼法事都沒有做呢?”說着就痛哭了起來。

    尊者就拉着琵達的手親切的說道:“琵達喲!你不需這樣悲傷。

    為了報答父母的恩,我早已作了這樣的法事了: 祈請上師賜悲護,令我能報父母恩。

     超度大恩之父母,導彼亡靈脫幻身, 攝其‘神識’彙我心,消融心性佛智中, 悲力淨土放光明,其身融歸于佛身, 顯空雙運無二體,法爾成就佛陀身, 如是融彙甚奇哉!攝其‘語音’入佛語, 聲空離言之密咒,密咒言語合為一, 如是融彙甚奇哉!飄蕩中陰父母之心識, 我以三昧定力而勾攝,當下指示本來面, 空朗瑩澈之明體,當下認持離謬惑, 無變無轉(同一味),如是指示甚奇哉! 過去當我修行時,常持慈悲之真言, 無分晝夜精勤修,以除(父母)之業障, 從此不堕六道門,常伴清淨之聖衆, 身心快樂受用增。

    而今極樂世界中, 勇父空行常圍繞。

    琵達我妹莫生疑。

    ” 琵達說道:“這樣真是太好了啊!但不知你為他二老做了些什麼法事呢?” 尊者答道: 衆生依怙前祈請,報父母恩祈加持。

     無二大樂壇城中,我為父母安佛像: 即是光明自明體。

    我為安置淨寶瓶, 即是密續聖理量。

    瓶中貯有淨障水: 即是六種波羅密,能淨吝等五毒障。

     嘎居上師之甘露,為授身口意四灌; 地道次第諸悟境,無别大樂為顯示。

     三身無别之察察,七日無漏之法事, 妙觀甚深之時供,增益助伴之承事, 皆為父母善安排。

    以大手印做回向, 自性清淨為發願,我與父母及有情, 一切心願皆成就,頻頻思念上師恩, 乃能報答父母恩。

     琵達聽了此歌,生起了強烈的決定信解。

    尊者為了鼓勵她精進修持,繼續歌道: 敬禮馬爾巴羅紮足,眷戀親人之渴愛, 祈予息滅賜加持。

    祈以無邊大悲力, 令我身心與法合。

    覺兮醒兮琵達妹! 壯年若不勤修法,年老修時有何用? 不依成就之上師,依悅心師有何用? 不得口傳之口訣,無義空談有何用? 不識自心本來面,博學多聞有何用? 不持無生之本體,閑談闊論造罪業。

     覺證于内未生時,法事經忏自然多。

     不識萬顯即遊戲,疑法之人驕慢大, 菩提悲心未生者,淨垢之心分别重, 心若不常念成佛,雖名學佛不真實, 終為世間财寶役,不能廣益諸衆生。

     孝道亦是輪回因!言行若不與法合, 雖為師徒終成仇。

    傷害朋友之人士, 外表莊嚴實魔眷。

    若不澈心深觀察, 本來自成之真理,雖名修士實凡夫。

     若不謙讓并愛護,良友亦成悔惱因。

     琵達我妹聽兄言:汝因念母生苦惱, 心中迷茫無所适,此乃業障未淨相, 故應精勤清淨之。

     尊者借機鼓勵琵達努力修行。

    她因此産生了殊勝的覺受和證解。

    尊者非常高興對她道: 琵達我妹且谛聽。

     于法若不生邪見,苦痛自然有盡時。

     若于他人不诋毀,衆人視己如天人。

     若于别人無惡意,自己福德必增長。

     若于此生不貪著,他生快樂必有望。

     若能不驕亦不慢,則獲悅意美健身。

     若能常持心本體,必能速獲佛果位。

     若能禁語嚴閉關,空行必能賜加持。

     心若不貪衆欲樂,則能清淨宿業障。

     堅忍長修直至死,則能成就王中王! 心若無貪亦無染,勇父勇母來恭迎。

     所行若能與法合,護法空行為守護。

     若于上師勤祈禱,必獲加持及成就。

     汝應知此依此修,一切諸時皆安樂。

     琵達聽了尊者的歌之後,就居山習禅,堪能精進修持,終于産生了殊勝的覺受和證解,後來成為與尊者的四大女弟子比肩的(瑜伽行者)。

     其時與會的許多笨波教徒都對尊者生起了不退的信心。

     這是尊者以大悲力勾攝超度亡魂,和導引琵達妹趨入佛道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