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二篇 惹瓊巴離師赴衛
關燈
小
中
大
聽汝師言。
大海之中鲸魚遊,切莫遊近岸邊處, 否則将陷魚網裡,故應常遊海中央, 今日應聽汝師言。
貢通惹瓊汝多紮, 莫出外遊應住山,汝若漫遊各市鎮, 定慧覺受将受損,護覺受兮依山居, 惹瓊應聽師勸言! 惹瓊巴答道:“我如果繼續在這裡和師父住下去,我不但不能夠侍候您,反而會成為您老人家的障礙了。
我會把身心浸潤在覺受和證境中,充滿了快樂及滿足去漫遊諸方的。
” 我父師尊祈垂聽。
雪山高處白獅子,若不縱躍群山中, 何能增長美鬃毛?惹瓊不留去衛地, 懇祈師尊慈俯準。
峻崖翺翔之大鵬, 若不遍飛高低處,何能增長雙翅力? 惹瓊不留去衛地,懇祈師尊慈俯準。
叢林深處之猛虎,若不遍遊衆林地, 何能增長威猛力?惹瓊不留去衛地, 懇祈師尊慈俯準。
大海中央金色魚, 若不遍遊深淺處,何能增長其閱曆? 惹瓊不留去衛地,懇祈師尊慈俯準。
貢通惹瓊我多紮,若不遍遊衆國土, 焉能增長定慧力?惹瓊不留去衛地, 懇祈師尊慈俯準。
尊者說道:“惹瓊巴,在你的覺證尚未臻于究竟之前,最好不要離開上師啊!” 汝乃惹瓊金剛稱,多習法典聞思者, 谛聽我言善思之: 樂法誠信未生前,不可貪食而行乞。
未證本體實相前,莫作空言談高見。
内之明體未熟前,莫作愚癡之觀行。
未能口訣資身前,莫以凡心作密法(3)。
未了甚深法義前,莫以淺識論佛法。
不能自增福德時,莫诤他人财寶事。
内心未斷貪念時,不可恣意受供施。
習氣顯境未淨前,莫以猜測說懸記。
未證最上佛果時,莫作施主供養田。
百善衆德未圓前,不可離師他方去。
惹瓊吾子莫他行,随師住山樂禅修。
惹瓊巴仍然苦苦地懇求。
尊者無奈說道:“唉!你居然這樣不聽我的話,堅持着要走。
我雖然向施主們起過誓,不讓你去衛地,可是誓語也是如夢如幻的。
好吧!我就準許你去吧!現在你可以去收拾收拾,準備起身了。
” 惹瓊巴大喜過望,高興得禁不住又笑又哭又跳起來!他沒有立刻動身,卻留下來陪尊者又住了幾天。
還請教了許多有關耳傳口訣的問題和抄寫了一些經書。
他動身的時候,沒有攜帶什麼東西,隻穿了一件布衣,背了一個三叉的錫杖和巴滿的阿汝(4),腋下夾着耳傳的經書,走向尊者面前來辭行。
師徒二人走過一個山峰,将要下坡的時候,尊者問道:“惹瓊巴!告訴我,你行路的時候,應該怎樣去行走呢?” 惹瓊巴就唱了一首“行路歌”來回答尊者: 佛法正見為譬喻,我住明空而行路, 離斷常邊向前行,行于無轉空廣道, 我‘見’縱劣無怯悔。
正法深觀作譬喻, 我住空樂而行路,離沉掉邊向前行, 行于光明大道中,我‘觀’縱劣無怯悔。
正法勝行為譬喻,我持禁戒而行路, 離戲論邊向前行,行于無着大道中, 我‘行’縱劣無怯悔。
正法密戒為譬喻, 清淨無染而行路,離欺詐心向前行, 行于無僞正道中,持戒雖劣無怯悔。
正法果證作譬喻,我住任運而行路, 心離希懼向前行,行于四身大道中, 果證縱劣無怯悔。
至尊馬爾巴作譬喻, 持耳傳法而行路,離言诠邊向前行, 行于口訣大道中,攝法歸道雖未圓, 我心泰然無怯悔。
上師密勒作譬喻, 堅毅恒忍而行路,遠離懶惰向前行, 行于精進大道中,勤奮雖劣無怯悔。
以我惹瓊為譬喻,持宿善根而行路, 遠離邪念向前行,行于誠敬大道中, 祈禱縱劣無怯悔。
尊者說道:“你說的行路方法很好,但是你要知道兒子如果和母親住在一起就能長得很健壯,雞蛋如果放在暖熱之地就容易孵出來。
大修行人如果與上師同住就不會走錯路子。
但是你現在卻不肯聽我的話,一心要離開。
我對你的愛護和慈悲是不變的,也永遠不會舍棄你。
你要經常不斷的祈禱我才好。
” 惹瓊巴一面聽尊者說着,一面眼淚簌簌的流下來,說道:“我對‘尊者即是佛陀’之确信是絕對不變的。
從現在起一直到未證菩提的中間,我所有的希望都寄托在尊者的身上,以後在中陰和一切時都還要請您庇護保佑!” 上師佛陀祈悲護,祈作惹瓊護行人。
我欲攀登正見山,斷常陷阱甚難防, 能所高山難越過,宗派偏見群盜猖, 圓滿正道甚難趨,祈師慈悲護行藏; 當我行至險地時,祈尊佑護脫羅網。
大海之中鲸魚遊,切莫遊近岸邊處, 否則将陷魚網裡,故應常遊海中央, 今日應聽汝師言。
貢通惹瓊汝多紮, 莫出外遊應住山,汝若漫遊各市鎮, 定慧覺受将受損,護覺受兮依山居, 惹瓊應聽師勸言! 惹瓊巴答道:“我如果繼續在這裡和師父住下去,我不但不能夠侍候您,反而會成為您老人家的障礙了。
我會把身心浸潤在覺受和證境中,充滿了快樂及滿足去漫遊諸方的。
” 我父師尊祈垂聽。
雪山高處白獅子,若不縱躍群山中, 何能增長美鬃毛?惹瓊不留去衛地, 懇祈師尊慈俯準。
峻崖翺翔之大鵬, 若不遍飛高低處,何能增長雙翅力? 惹瓊不留去衛地,懇祈師尊慈俯準。
叢林深處之猛虎,若不遍遊衆林地, 何能增長威猛力?惹瓊不留去衛地, 懇祈師尊慈俯準。
大海中央金色魚, 若不遍遊深淺處,何能增長其閱曆? 惹瓊不留去衛地,懇祈師尊慈俯準。
貢通惹瓊我多紮,若不遍遊衆國土, 焉能增長定慧力?惹瓊不留去衛地, 懇祈師尊慈俯準。
尊者說道:“惹瓊巴,在你的覺證尚未臻于究竟之前,最好不要離開上師啊!” 汝乃惹瓊金剛稱,多習法典聞思者, 谛聽我言善思之: 樂法誠信未生前,不可貪食而行乞。
未證本體實相前,莫作空言談高見。
内之明體未熟前,莫作愚癡之觀行。
未能口訣資身前,莫以凡心作密法(3)。
未了甚深法義前,莫以淺識論佛法。
不能自增福德時,莫诤他人财寶事。
内心未斷貪念時,不可恣意受供施。
習氣顯境未淨前,莫以猜測說懸記。
未證最上佛果時,莫作施主供養田。
百善衆德未圓前,不可離師他方去。
惹瓊吾子莫他行,随師住山樂禅修。
惹瓊巴仍然苦苦地懇求。
尊者無奈說道:“唉!你居然這樣不聽我的話,堅持着要走。
我雖然向施主們起過誓,不讓你去衛地,可是誓語也是如夢如幻的。
好吧!我就準許你去吧!現在你可以去收拾收拾,準備起身了。
” 惹瓊巴大喜過望,高興得禁不住又笑又哭又跳起來!他沒有立刻動身,卻留下來陪尊者又住了幾天。
還請教了許多有關耳傳口訣的問題和抄寫了一些經書。
他動身的時候,沒有攜帶什麼東西,隻穿了一件布衣,背了一個三叉的錫杖和巴滿的阿汝(4),腋下夾着耳傳的經書,走向尊者面前來辭行。
師徒二人走過一個山峰,将要下坡的時候,尊者問道:“惹瓊巴!告訴我,你行路的時候,應該怎樣去行走呢?” 惹瓊巴就唱了一首“行路歌”來回答尊者: 佛法正見為譬喻,我住明空而行路, 離斷常邊向前行,行于無轉空廣道, 我‘見’縱劣無怯悔。
正法深觀作譬喻, 我住空樂而行路,離沉掉邊向前行, 行于光明大道中,我‘觀’縱劣無怯悔。
正法勝行為譬喻,我持禁戒而行路, 離戲論邊向前行,行于無着大道中, 我‘行’縱劣無怯悔。
正法密戒為譬喻, 清淨無染而行路,離欺詐心向前行, 行于無僞正道中,持戒雖劣無怯悔。
正法果證作譬喻,我住任運而行路, 心離希懼向前行,行于四身大道中, 果證縱劣無怯悔。
至尊馬爾巴作譬喻, 持耳傳法而行路,離言诠邊向前行, 行于口訣大道中,攝法歸道雖未圓, 我心泰然無怯悔。
上師密勒作譬喻, 堅毅恒忍而行路,遠離懶惰向前行, 行于精進大道中,勤奮雖劣無怯悔。
以我惹瓊為譬喻,持宿善根而行路, 遠離邪念向前行,行于誠敬大道中, 祈禱縱劣無怯悔。
尊者說道:“你說的行路方法很好,但是你要知道兒子如果和母親住在一起就能長得很健壯,雞蛋如果放在暖熱之地就容易孵出來。
大修行人如果與上師同住就不會走錯路子。
但是你現在卻不肯聽我的話,一心要離開。
我對你的愛護和慈悲是不變的,也永遠不會舍棄你。
你要經常不斷的祈禱我才好。
” 惹瓊巴一面聽尊者說着,一面眼淚簌簌的流下來,說道:“我對‘尊者即是佛陀’之确信是絕對不變的。
從現在起一直到未證菩提的中間,我所有的希望都寄托在尊者的身上,以後在中陰和一切時都還要請您庇護保佑!” 上師佛陀祈悲護,祈作惹瓊護行人。
我欲攀登正見山,斷常陷阱甚難防, 能所高山難越過,宗派偏見群盜猖, 圓滿正道甚難趨,祈師慈悲護行藏; 當我行至險地時,祈尊佑護脫羅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