卌六篇 笨波山的故事

關燈
持仆從位成尊者。

    居卑下地成國王。

     離卻人群見佛陀。

    經曆痛苦得至樂。

     堅忍精進大悲生。

    獨處弟子群湧至。

     習耳傳教正法宏。

    大恩譯師馬爾巴, 恒常安住我頭頂。

    我今雖老如老虎, 死來無懼嘻高歌!聚此惹巴我徒兒, 慎莫浪擲此生命,應勤精進努力修。

     尊者和徒衆們在山上休息了半日,然後就作了一次初十的會供。

    那時,有的惹巴想到崖洞中去住,有的想到鄉鎮去乞食,有的則準備随侍尊者,于是惹瓊巴就在會供的席列上替各弟子禀告意向,同時請求尊者向大家開示一些法要。

     尊者于是就向岡波巴、惹瓊巴和各大弟子開示“六種要法”。

    于此歌道: 多聞博學之法師(3),以及精進惹瓊巴, 僧俗二子以為首,代向聚此衆惹巴, 求我開說正法要,為酬汝請歌此曲。

     聽老人言乃智者,觀鳥鼓翅知時節, 于财知足為真富,能知自力生命堅。

     以上略說譬喻也,以下當為說正題, 初十會供完畢後,有徒欲往遊衆國; 有欲靜處習禅觀;亦有願随我同住。

     我以警語告汝等,大修行者若驕慢, 必定速為魔所使。

    子若(聽從父親命), 為父所護乃智者,能聽人勸最殊勝, 我今當說妙口訣,汝等記心莫忘卻。

     縱能如量持明點,于手印明(4)得善巧, 若非如量之明妃,事業手印不可修, 如爬崎岖亂石山。

    真言修持雖成就, 若不生起大悲心,本尊三昧極明顯, 為利普遍佛法故,誅法惡咒不可修, 否則投生厲鬼趣!雖于心氣得自在, 神通若未入堂奧,不能變現走獸身; 遊戲變化未無礙,慎莫取屍于荒冢, 恐招食肉空行怒!若非本師具三相(5), 以及金剛弟兄等,雖逢心善學佛者, 見行傳承不同故,不可于彼無保留, 明說覺受及悟境,否則傳承(6)加持力, 畢将消逝無蹤影!不依密戒觀根器, 未獲空行開許兆,隻顧世法财寶故, 凡求法者皆授與,教以耳傳之口訣, 是大違反決不可,否則敗壞惡障至。

     不依寂靜崖洞處,無力轉變邪見者, 而于凡人城鎮裡,舉行密乘深會供, 或作禁戒種種行,如是行為決不可, 勢招衆人譏毀故!六義修訣此小曲, 凡學佛者應珍視。

    特于汝等徒兒衆, (恒常提厮)常記心! 諸大心子聽了尊者的歌之後銘記于心。

    幾個年輕的惹巴們都說要跟尊者住在一起侍候尊者,他們請求道:“現在已經到了惡濁的(末法)時候了,請您對我們這些愚鈍下劣的徒衆,開示一些适合于我們的法要吧。

    ” 尊者歌道: 汝等徒兒再谛聽。

    如今佛法值末世(7)。

     應奮勇毅大精進,刻決志書于心石。

     習禅之時若昏沉,三門明朗振醒之。

     智慧火焰漸微時,以正念火複燃之。

     若欲解脫輪回獄,應離散亂精進修。

     若欲現證大涅槃,應舍世間一切事。

     心底深處欲學佛,聽我之言随我來, 若欲成就臻究竟,應念因果死無常。

     若能長期專修持,三世諸佛皆歡喜。

     若以直心行佛法,是為報答上師恩, 明辨語義不相混,我亦随喜心雀躍。

     來生必較此生樂。

     徒衆們聽了,都歡喜非常,決志舍棄今生之一切,專志精進修行。

     本篇注解: (1)食子:藏密儀軌中所用食子有各種形态,但金剛部,尤其是憤怒本尊及護法之儀軌中所用之食子多為三角形。

     (2)此處大概指獸面或獸形之諸修羅及鬼衆。

     (3)此多聞博學之法師系指岡波巴大師。

     (4)此指于氣、脈、明點獲自在,故能于空樂手印法得善巧堪能。

     (5)此處三相不知何指,或為:具足善為弟子觀機、除障及授法之三條件方為合格之上師。

     (6)原文作“修傳派之加持将消逝”。

     (7)原文作“釋迦教法成為惡濁之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