卌五篇 尊者釋疑答問

關燈
者都以輕視的态度揶揄嘲笑尊者,為首的那人說道:“你是誰啊?從那裡來?要到那裡去呢?” 尊者說道:“我是一個不與世俗人群厮混的終身隐迹于深山中的人。

    ” 那人道:“這麼說來,你難道不是密勒日巴嗎?” 尊者道:“那倒是的,可是我對世間八法卻是一竅不通。

    因此我也從來不去參加佛教徒的聚會。

    ” 那人道:“如果你真的是密勒日巴,他是已經打開喉輪脈結的人,所以能夠随時随地無礙的說法,今天為了使聚會于此的大衆都能心地蒙益,請你為我們唱一首歌,好嗎?” 為酬其請,尊者就唱了一首《輪回大海歌》: 無與倫比諸上師,常住我頂(賜加持)。

     生死輪回似大海,幾許流轉無盡期。

     (依怙)三寶佛法僧,威嚴巍巍似此山, 誰願負之荷彼業? ‘戒’者豈非如鳥翅,誰能抑之使不飛? 正法律儀如癞屍,棄之路旁誰守護? 柔暖狐皮坐墊上,有荊棘耶抑有刺? 否則何以大法師,不能安坐于上耶? 如是持‘戒’有何義?如是護儀有何利? 出家僧衆守戒乎?茅蓬崖洞少見之, 山中盜匪四出耶? 修士眷留城鎮裡,蒙古鐵騎侵至耶? 仔細為妻作預籌,為貪中陰投生耶? 女士精心織毛布,來生毛布價昂耶? 僧、俗皆癡愛孩童,為懼輪回将空耶? 施主不肯作布施,為貯來世飲食耶? 兜率天宮有苦耶?去彼之人何其少? 地獄界中有樂耶?欲去之人何甚多(13)? 籲嗟!惡道以及一切苦,皆為罪業之果報, 故應舍惡勤修善,死時無悔心安樂。

     大衆聽了此歌後都說道:“這真的是密勒日巴來了啊!”大家都對尊者發起恭敬誠信之心,齊對尊者供養承事,祈求法要。

    尊者亦(因機)傳法,有些人依法修持,于臨終時得趨道之初階。

     在這一章裡包含了好幾個不同的故事,有些是尊者對一些大弟子們講的,有些是對一般信衆講的。

    故事之記載也沒有依事情發生之先後次序而排列。

    所以此章可稱為:“密勒日巴回答弟子和施主們詢問的故事”。

     本篇注解: (1)深觀無生究竟處:此句之“究竟”二字乃意譯,藏文mTsan.Nyid直譯為“性相”,指一物之性和相或其真相。

    故通常在因明上及佛學上亦為“定義”的意思。

    在大手印之典籍中,則此詞常指“究竟的真相”之義。

     (2)由此處看來,密勒日巴通常皆不睡覺。

    此亦必定力深厚自然為之者也,若勉強為之,則平常所為的“夜不倒單”,或“坐而不卧”則反而有害也。

     (3)此處也可譯為“證解和能力都已經‘成熟’了”。

     (4)原文直譯應為:“不知衆多即是一”。

     (5)藏文之dPon.SLob.原為主仆,但實際上歌集中多用于“師徒”之關系,西藏人認為“主仆”和“師徒”應沒有什麼差别。

     (6)覺母,nJol.Mo.此故事不知何指。

     (7)此句之義未敢确定。

     (8)此歌密勒日巴貶責一切世間之遊戲及樂趣,乃對機而說法。

    在場諸人,耽于遊樂,以為他們之樂,堪比天人,執之貪之,故密師破之。

    其實密師亦常自說其見風景,見野獸奔馳,和自己長嘯高歌等快樂。

    在許多其他地方密師亦随喜世間之樂。

    故教人之法,難有固定,或贊或破,視根機及情況而定,不可定執一端也。

    (譯者不知染與無染着相無相才是關鍵之處,故有上面的妄自揣度。

    ) (9)北原:西藏北方有平原,連接新疆、青海等地,縱橫數千裡,極為苦寒。

     (10)察察:藏人以土和泥,用模子打成佛像或塔形以為供養,認為是一種善法行。

     (11)密乘之見,不外一句話:“煩惱即菩提”,或“心即是佛”。

    密宗之起分壇城儀軌法中,以顱器盛“五種甘露”即通常凡夫認為極污穢之物,如屎、尿、唾沫等等表五煩惱,以此不淨而為淨,作一種垢淨平等的訓練。

    密師此處則遠超起分壇城之形相觀法,以空性為顱器,以三毒五毒為供品,乃平等煩惱與菩提之修持,為了義之密乘教,超過不了義之生起次第的修法。

     (12)各發特别誓願修一善行,如:發誓念某佛咒若幹萬;持八關齋戒若幹次;閉關若幹日;朝禮何處聖地;布施貧苦或供養僧衆等等,出自意樂而發願者。

     (13)原文意義不敢确定,茲就上下文權譯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