卅八篇 牛角的故事

關燈
要吃死人的食物就應該替死人消災。

    世上有一句話說:‘年青人要作事和生産,老年人應該消費和享受。

    ’所以現在你應該背起這老太婆的屍首,我在面前為你帶路。

    ” 惹瓊巴害怕會被死屍的污障所染,滿心不情願的背起老太婆的屍首,由尊者在前面領路來到一處沼澤地。

    尊者說道:“就把死屍放在此處吧。

    ”(惹瓊巴就把死屍放在地上),尊者将拐杖插在女屍的心間說道:“惹瓊巴啊!一切衆生都會這樣的死去。

    可是人們卻根本忘卻了‘死之來臨’!所以多半自絕學佛之因緣。

    我們二人也應該時常深加警惕才對。

    ”于是就向惹瓊巴唱了下面這首無常幻化六種譬喻歌: 噫戲上師恩,深浩難思議!無常銘心骨,心自向佛法, 一切之所行,自然與法合。

    人若常念死,必克懈怠魔。

     無常難預測,死期難自知,昨夜老婆子,今已成屍骨。

     吾子惹瓊巴,勿傲勿頑強,虛心凝神聽,老父之教言: 我觀外境時,見一切諸法,無常不暫住,恍如昨夜夢。

     念一切如夢,悲感心難安。

    惹瓊應深思,斷惑求解脫! 思兮懷正道!想兮念佛法! 籲嗟此肉身,貪樂欲難填!縱然滿其願,終為苦惱因。

     此身臭皮囊,内貯衆穢物,子兮莫自傲,思維此歌義! 細觀此身時,知為無常法!如乾闼婆城,虛幻無有實, 念此心畏懼,悲感意難安!惹瓊應深思,斷惑(9)求解脫! 思兮懷正道,想兮念佛法! 人若懷惡心,必難得安樂,心亂念頭多,是為悔惱因。

     性情若暴惡,自惱自尋苦。

    是故子惹瓊,應息諸妄念! 舍卻衆貪欲,思維此歌義!内觀此心時,知為無常法, 須臾不暫停,如彼林中雀,念此意難安,一心向佛法。

     惹瓊應決志,常年依山住,思兮懷正道!想兮念佛法! 還觀此呼吸,命息如懸絲,随時皆可斷,如昨夜老妪。

     故于今生事,不應起貪著。

    吾子惹瓊巴,善思此歌義! 内觀此動息,無常似晨霧,晨霧速消亡,逝空渺無迹, 念此我心悲,感歎意難釋,惹瓊應堅志,斷此變動法! 思兮懷正道!想兮念佛法! 性惡之親友,伴之必招損,到處興是非,口舌無已時, 如彼老妪鄰,作害不作益。

    吾子惹瓊巴,希求莫太奢! 谛聽并思維,此歌之義理。

    我觀衆親侶,常伴之密友, 悟彼無常性,如市集過客。

    難聚終必散,無有真實義, 念此我心悲,感歎意難釋。

    吾子惹瓊巴,應舍親友執。

     思兮懷正道!想兮念佛法! 自己所積财,終為他人享,三有輪回道,業性本如是, 悭吝所積财,終随他人去,如昨夜老妪,所有盡蕩然! 吾子惹瓊巴,心莫生貪念,谛聽并思維,此歌之義理! 冷眼觀财物,辛勤之所聚,無常不可恃,如群蜂采蜜, 艱辛所聚物,終為他人享,念此我心悲,感歎意難釋。

     惹瓊應努力,開啟自心藏!思兮懷正道!想兮念佛法! 歌畢,二人将老妪之屍骨埋葬妥善,并超度其神識入于法界。

    将剩下尚能食用之食物帶在身上,向百則之杜遠聰行去。

     這是“牛角的故事”的第二章。

     尊者父子在百則暫住的時候,惹瓊巴心中出現了許多覺受,在非常歡喜的心情中,他心中湧出種種的念頭來。

    尊者立即察覺到了,随後就問他道:“你發生了些什麼樣的覺受呀!”惹瓊巴答道: 當我依師共住時,自覺身如極利刃, 能斷内外諸惑障,念此不禁心快樂! 衆人群中共坐時,自覺身如燦爛燈, 能釋口訣極明了,念此不禁心快樂! 雪山頂尖冥坐時,自覺身如白獅子, 力能降服一切衆,念此不禁心快樂! 紅崖山畔靜坐時,自覺身如大鵬鳥, 無懼浩海之波濤,念此不禁心快樂! 漫遊山川諸國時,自覺身似小老虎, 于所觸境無貪戀,思此不禁心快樂! 親友眷屬集會中,自覺身似白蓮花, 世間污穢不能染,思此不禁心快樂! 身處塵嚣人稠時,卻似一粒水銀珠, 凡所觸處無滞礙,思此不禁心快樂! 具信徒衆共住時,自覺我是小密勒, 随意能唱口訣歌,思此不禁心快樂! 能獲此樂上師恩,心離整治即佛陀! 尊者聽後說道:“如果這些覺受不與我慢相雜,那就是得到上師的加持了,頗為難得,可以說是很好。

    但是這些覺受卻需要如此的‘見’才能(合乎正道);這些‘見’看樣子你好像還沒有得到。

     心底深處起悲時,我見三界諸衆生,如處火宅洪爐中。

     耳傳能诠之口訣,心底深處受納時,如鹽溶水成一味。

     智慧于内開顯時,‘是’‘非’疑惑(頓時斷),根本後得夢醒覺。

     深觀産生大樂時,所顯諸法自解脫,如水蒸氣消太空。

     契入所觀體性時,實相明體智慧現,如彼無雲大晴空。

     動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