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篇 八天女供食的故事

關燈
也不外乎下面這些話,現在你們仔細聽了,如法去修持! 頂禮羅紮馬爾巴足,祈請上師賜加持。

     汝等美豔八仙女,供我白米禅定食, 食已身輕精神爽,酬謝此恩為說法,願汝凝神豎耳聽! 天人善道之國土,雖現殊勝不堅實; 可愛迷人之天子,相戀雖樂速分離。

     天人變化諸神通,享用雖豐堕落因。

     思念輪回諸苦痛,不覺心風[4]強烈生。

     汝等若思修正法,皈依三寶求加持, 思維衆生皆父母,供養承事妙上師,施舍周濟諸貧困, 積善回向六道衆,恒常思念死無常; 常作自身本尊觀,口誦深密真言咒, 深觀空性自明智,恒常調伏降自心。

    ” 天女們說道:“像我們這樣的無明衆生,煩惱常随此心,恒不分離,請您慈悲傳我們一個恒持正念對治煩惱的法門吧!” 為酬其所請,尊者又道: 頂禮大恩馬爾巴足,祈賜對治調心法。

     汝等具信諸天女,若欲恒常修正法, 于内常修深禅定,舍諸作業為莊嚴; 精勤遮治外境擾,身口閑緩作莊嚴; 恒持正念莫間斷,簡行少事作莊嚴; 若逢拂逆之外緣,警策莫使嗔心生; 若得如意寶珠時,慎審降伏貪心熾; 若遭刺心之辱罵,持心莫被幻聲使; 伴侶相随同行時,策警莫生妒嫉心; 若得承事與贊美,自警莫生傲慢心; 于一切時一切行,努力降伏自心魔。

     行住坐卧一切時,應觀所現幻化空。

     百千大德縱聚議,難說較此更勝法, 今日汝心應歡喜,如我所教勤修持。

     天女們聽了此歌,心生歡喜,雀躍恭敬,再度變成灰鴿飛返回天國去了。

    尊者亦在服食天女所供之白米後,感覺身心異常爽利,旋即往灰崖金剛堡行去。

     這是灰鴿天女供食的故事。

     本篇注解: [1]依馬火:音譯,乃藏文經典中表示驚歎之口氣。

     [2]六聚:六根:眼、耳、鼻、舌、身、意等根;六塵:色、聲、香、味、觸、法等為六根所緣之外境;六識:由六根與六塵接觸後所産生之識覺,即眼識、耳識、鼻識、舌識、身識、及意識。

    此六根、六塵、六識亦通稱為十八界。

    密勒日巴于歌中常用六聚以代表此六根、六塵及六識,通稱之為六聚。

    其中指六個聚識之生起的意味似乎更較著重,如此處”六聚消融于自體”,即自言各種識念及感受皆消融于自心法身之本體。

     [3]無願求生淨土:此處密勒尊者以成就者之身份,道出自證萬法一如,色空不二之境界。

    果能證得此境界,自然不必需求往生淨土了;但若尚未能徹證諸法一味,或事事無礙之境界者,往生淨土之願求實不可廢也。

    尤以吾人所處當前極度混亂之世界而言,淨土實為惟一之實際可行之殊勝方便也。

    此處,讀者不可認為密勒尊者反對淨土;此乃對上根人談究竟境界自應如是。

    前篇及歌集許多故事中,密勒亦勸人修善回向往生淨土也。

     [4]心風:藏文sNyin·Rlun直譯為心風,此詞之含義及用法頗廣,極難翻譯。

    許多禅定境界,及沖動之感情皆雲由『心風』生。

    此處指後者但心風亦可能指催發殊勝之定慧境界之力能也。

    又,見第一篇之注[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