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篇 修行人的快樂
關燈
小
中
大
先或倨傲,
倨傲必使衆不合,鬥争嗔恚壞密戒;謙讓和諧得成就。
遊行村鎮乞食時,不可以法行欺騙, 否則自必堕惡趣,正直誠實得成就。
于一切時一切處,切莫自慢縱所欲, 否則必成佛油子,外表似法實非法,斷舍虛僞得成就。
已得入道成就者,應做廣大利他事, 傳授大恩之口訣,一心施舍利衆生。
五小尼聽了此歌對尊者生起了不變的信心,下了最大的決心,舍棄今生之一切,全力精進去修行。
他們供養給尊者一個金制的曼陀羅,請尊者講說見修行之精要修法。
密勒日巴說道:“金器你們自己留著作修行的資糧吧!見修行的精要是這樣的。
祈請上師賜加持,令我法爾能常行,如尊示範見修行。
見之精髓有三要,行之精髓具三要, 修之精髓亦有三,果之精華三訣攝。
外顯諸境皆是心,心即明顯之體性, 明體無相無可執,此三見訣應受持。
妄念解脫于法身,明空任運自安樂, 無整寬坦舒松定[9],此三修訣應受持。
十善法性力中增,十惡法爾自性盡, 明空無需諸對治,此三行訣應受持。
無有輪回之可斷,無有涅槃之可證, 自心本來原是佛,此三果訣應受持[10]。
此即法性本來空,惟師能令悟此要, 三要攝内成一要,繁行多求終無益,悟卻俱生即到家。
我适所說諸訣要,實為修行之法寶, 由我證境所流出,汝等珍重善受持。
” 尼衆們又問道:“修持尊者适才所指示的無錯謬的法要時,最殊勝的依靠和指導,是否以至誠迫切的深心去祈禱根本上師呢?除了至心祈禱上師以外,還需要别的嗎?” 尊者聽了,微笑的說道:“上師為導依之主要,如樹之根;但樹根尚有枝幹。
由根所生之枝幹是這樣的。
上師口訣與弟子,堅毅耐苦及信心, 智慧悲心與實相,此為經常之導依。
寂靜山居離塵嚣,是為禅定之導依。
至尊成就之上師,是為除惑之導依。
無有疑悔之信心,安樂行道之導依。
五根五塵所生識,解脫觸依[11]之導依。
嘎居上師之密訣,指示三身之導依。
作皈依處佛法僧,能作無謬之導依。
依此修持六依導,能抵大樂之平原, 安住無戲無念境,自明法爾解脫界。
樂哉!此乃自家園!自知自見了無疑! 無人山谷茅蓬處,我今為汝昂高歌, 六種修行快樂曲,名聞如雨降十方, 大悲花朵瓣葉開,菩提心果清淨結,佛法事業遍全宇!” 她們聽了,心中想道:“尊者無論在那裡居住,對他自己講都是一樣的,所以我們應該迎請他下山去。
”于是就對尊者說道:“上師啊!你的心境已經達到了無有颠倒惑亂的地步,根本已經用不着修行了,所以請您到我們的村莊去居住,使施主們有機會供養您,您也可以大轉法輪,廣利衆生。
” 尊者回答道:“我在山中修行,本身就是利益衆生的事業[12]。
雖然我的心境已至無有惑亂的境地,但修行人經常住山,卻是瑜伽行者的一貫宗風。
修行乃能報師恩,成就解脫祈加持。
住此修法弟子衆,心莫散亂凝神意,聽我甚深口訣歌。
雪山高處雪獅子,終年常住雪山巅, 非由畏懼諸群獸,雪獅之道本如是。
紅崖頂上大鵬鳥,展翅翺翔太空中, 此非畏懼堕深谷,大鵬之道本如是。
江河彙源大海中,巨鳌戲跳出水面, 此豈鳌魚懼窒息,鳌魚之道本如是。
蒙山松柏枝尖上,猿猴跳躍險萬狀, 此豈猿猴懼墜地,樹巅遊戲猴本性。
茂密森林隐堡中,斑斓猛虎飛躍馳, 此豈畏懼思逃避,猛虎雄性本如是。
獅崖山林之深處,密勒日巴觀空性, 此豈畏懼修證退,恒毅修觀本如是。
清淨法界曼陀羅[13],專一修觀無散亂, 此非畏懼入歧途,持心法要應如是。
内修氣脈明點時[14],各種障礙錯誤生, 此非法訣有過失,非凡證相應如是[15]。
修習自然無拘行,時高時低起伏多, 此豈二執之謬誤,緣起變化本如是。
為
遊行村鎮乞食時,不可以法行欺騙, 否則自必堕惡趣,正直誠實得成就。
于一切時一切處,切莫自慢縱所欲, 否則必成佛油子,外表似法實非法,斷舍虛僞得成就。
已得入道成就者,應做廣大利他事, 傳授大恩之口訣,一心施舍利衆生。
五小尼聽了此歌對尊者生起了不變的信心,下了最大的決心,舍棄今生之一切,全力精進去修行。
他們供養給尊者一個金制的曼陀羅,請尊者講說見修行之精要修法。
密勒日巴說道:“金器你們自己留著作修行的資糧吧!見修行的精要是這樣的。
祈請上師賜加持,令我法爾能常行,如尊示範見修行。
見之精髓有三要,行之精髓具三要, 修之精髓亦有三,果之精華三訣攝。
外顯諸境皆是心,心即明顯之體性, 明體無相無可執,此三見訣應受持。
妄念解脫于法身,明空任運自安樂, 無整寬坦舒松定[9],此三修訣應受持。
十善法性力中增,十惡法爾自性盡, 明空無需諸對治,此三行訣應受持。
無有輪回之可斷,無有涅槃之可證, 自心本來原是佛,此三果訣應受持[10]。
此即法性本來空,惟師能令悟此要, 三要攝内成一要,繁行多求終無益,悟卻俱生即到家。
我适所說諸訣要,實為修行之法寶, 由我證境所流出,汝等珍重善受持。
” 尼衆們又問道:“修持尊者适才所指示的無錯謬的法要時,最殊勝的依靠和指導,是否以至誠迫切的深心去祈禱根本上師呢?除了至心祈禱上師以外,還需要别的嗎?” 尊者聽了,微笑的說道:“上師為導依之主要,如樹之根;但樹根尚有枝幹。
由根所生之枝幹是這樣的。
上師口訣與弟子,堅毅耐苦及信心, 智慧悲心與實相,此為經常之導依。
寂靜山居離塵嚣,是為禅定之導依。
至尊成就之上師,是為除惑之導依。
無有疑悔之信心,安樂行道之導依。
五根五塵所生識,解脫觸依[11]之導依。
嘎居上師之密訣,指示三身之導依。
作皈依處佛法僧,能作無謬之導依。
依此修持六依導,能抵大樂之平原, 安住無戲無念境,自明法爾解脫界。
樂哉!此乃自家園!自知自見了無疑! 無人山谷茅蓬處,我今為汝昂高歌, 六種修行快樂曲,名聞如雨降十方, 大悲花朵瓣葉開,菩提心果清淨結,佛法事業遍全宇!” 她們聽了,心中想道:“尊者無論在那裡居住,對他自己講都是一樣的,所以我們應該迎請他下山去。
”于是就對尊者說道:“上師啊!你的心境已經達到了無有颠倒惑亂的地步,根本已經用不着修行了,所以請您到我們的村莊去居住,使施主們有機會供養您,您也可以大轉法輪,廣利衆生。
” 尊者回答道:“我在山中修行,本身就是利益衆生的事業[12]。
雖然我的心境已至無有惑亂的境地,但修行人經常住山,卻是瑜伽行者的一貫宗風。
修行乃能報師恩,成就解脫祈加持。
住此修法弟子衆,心莫散亂凝神意,聽我甚深口訣歌。
雪山高處雪獅子,終年常住雪山巅, 非由畏懼諸群獸,雪獅之道本如是。
紅崖頂上大鵬鳥,展翅翺翔太空中, 此非畏懼堕深谷,大鵬之道本如是。
江河彙源大海中,巨鳌戲跳出水面, 此豈鳌魚懼窒息,鳌魚之道本如是。
蒙山松柏枝尖上,猿猴跳躍險萬狀, 此豈猿猴懼墜地,樹巅遊戲猴本性。
茂密森林隐堡中,斑斓猛虎飛躍馳, 此豈畏懼思逃避,猛虎雄性本如是。
獅崖山林之深處,密勒日巴觀空性, 此豈畏懼修證退,恒毅修觀本如是。
清淨法界曼陀羅[13],專一修觀無散亂, 此非畏懼入歧途,持心法要應如是。
内修氣脈明點時[14],各種障礙錯誤生, 此非法訣有過失,非凡證相應如是[15]。
修習自然無拘行,時高時低起伏多, 此豈二執之謬誤,緣起變化本如是。
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