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篇 密勒日巴在獨利虛空堡
關燈
小
中
大
徒衆們說道:“尊者的身口意之安樂覺受,實在是稀有難得;請問這些覺受是由何而來的呢?”
密勒日巴說道:“這些快樂覺受都是由證悟自心而生起的!”
徒衆們說道:“我們當然不能達到像您這樣的高的安樂境界,但我們仍希望能得到極少份的一點點安樂,請您慈悲用易解易行的開示,告訴我們怎樣去修持明心見性的法門吧!”
密勒日巴遂為徒衆們宣說《十二心要》:
敬禮殊勝上師足。
汝等若欲明自心,皆應如是而修持。
信心博聞與精進,此三修行之命根, 令彼成長得堅固,則能趨入大安樂,此是修心之根本。
無貪無執無愚蒙,此三修行之盾甲, 穿着輕捷防禦堅,防身铠甲如是尋。
修觀精進與堅忍,此三心之良駒也, 能避衆危馳如飛,雄駒良乘如是尋。
自證自明與自樂,此三心之果實也, 種使成熟食味甘,成熟果實如是尋。
我此十二心要歌,乃我修行所親驗, 自然留露為汝說,應具深信如法行。
徒衆們聽了都生起極大的信心,以後對尊者承事供養不遺餘力。
不久後,尊者要到藥磨雪山去居住。
以上是密勒日巴在獨利虛空堡的故事。
本篇注解: [1]見修行:依藏文原來之程序應為見修行;但因此三字在歌集中應用極廣,非常普遍及重要故,改其秩序為見修行。
因為如果照藏文原來之秩序見修行,則極易讀為“見到修行”。
“修”和“行”,原為二事,中文之“修行”則為一事,為避免誤解起見,過去之譯者皆譯為見、行、修。
這樣義理上不易混淆,在詞藻上亦好得多。
下面略釋見修行。
見:藏文(lTa.Wa.)即見地或了解也;但歌集中所指的見,大抵指大手印見,或空性見,此包括對空性及自心體性之認識,尤其是現量的認識,或現量的見。
比量的認識亦屬必需,但不如現量之重要耳。
行:藏文(sPyob.Pa.)此指行為及修道上之種種活動,處世接物,弘法利生等一切行為皆為行也,但歌集中之行亦多指大手印之行,即由于心契大手印而産生之行為。
修:藏文(sGom.Pa.)即是指定慧之實際修持,尤指大手印之修法。
大手印:藏文(Phyag.rGya.Chen.Po)即密宗之修空性及心地之法門,亦即般若波羅蜜多之實際修法,極似禅宗;除不參話頭外,大手印可以說與禅宗無甚差别。
見拙着佛學四講之大手印願文釋。
又,此見、修、行,亦通一切顯密之教法,不專拘于大手印也。
[2]無有妄念三昧樂:此處藏文可能印錯了。
若依原文(rTag.Pa.Med.Zi.)則應為“無有常住”之意,不大說得适,(rTag.Pa.)大概是(rTog.Pa.)“妄念”之誤,所以照妄念譯。
(原文正确,如理如法。
譯者所揣測是妄解。
) [3]起、正雙融:即是起分,正分或生起次第和圓滿次第合修之法。
[4]無滅萬顯森然樂:前句言“大樂清淨入法界”,此句言于萬顯之大用流行無盡中法爾有廣大交融之樂,與華嚴事事無礙之境界相似。
汝等若欲明自心,皆應如是而修持。
信心博聞與精進,此三修行之命根, 令彼成長得堅固,則能趨入大安樂,此是修心之根本。
無貪無執無愚蒙,此三修行之盾甲, 穿着輕捷防禦堅,防身铠甲如是尋。
修觀精進與堅忍,此三心之良駒也, 能避衆危馳如飛,雄駒良乘如是尋。
自證自明與自樂,此三心之果實也, 種使成熟食味甘,成熟果實如是尋。
我此十二心要歌,乃我修行所親驗, 自然留露為汝說,應具深信如法行。
徒衆們聽了都生起極大的信心,以後對尊者承事供養不遺餘力。
不久後,尊者要到藥磨雪山去居住。
以上是密勒日巴在獨利虛空堡的故事。
本篇注解: [1]見修行:依藏文原來之程序應為見修行;但因此三字在歌集中應用極廣,非常普遍及重要故,改其秩序為見修行。
因為如果照藏文原來之秩序見修行,則極易讀為“見到修行”。
“修”和“行”,原為二事,中文之“修行”則為一事,為避免誤解起見,過去之譯者皆譯為見、行、修。
這樣義理上不易混淆,在詞藻上亦好得多。
下面略釋見修行。
見:藏文(lTa.Wa.)即見地或了解也;但歌集中所指的見,大抵指大手印見,或空性見,此包括對空性及自心體性之認識,尤其是現量的認識,或現量的見。
比量的認識亦屬必需,但不如現量之重要耳。
行:藏文(sPyob.Pa.)此指行為及修道上之種種活動,處世接物,弘法利生等一切行為皆為行也,但歌集中之行亦多指大手印之行,即由于心契大手印而産生之行為。
修:藏文(sGom.Pa.)即是指定慧之實際修持,尤指大手印之修法。
大手印:藏文(Phyag.rGya.Chen.Po)即密宗之修空性及心地之法門,亦即般若波羅蜜多之實際修法,極似禅宗;除不參話頭外,大手印可以說與禅宗無甚差别。
見拙着佛學四講之大手印願文釋。
又,此見、修、行,亦通一切顯密之教法,不專拘于大手印也。
[2]無有妄念三昧樂:此處藏文可能印錯了。
若依原文(rTag.Pa.Med.Zi.)則應為“無有常住”之意,不大說得适,(rTag.Pa.)大概是(rTog.Pa.)“妄念”之誤,所以照妄念譯。
(原文正确,如理如法。
譯者所揣測是妄解。
) [3]起、正雙融:即是起分,正分或生起次第和圓滿次第合修之法。
[4]無滅萬顯森然樂:前句言“大樂清淨入法界”,此句言于萬顯之大用流行無盡中法爾有廣大交融之樂,與華嚴事事無礙之境界相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