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篇 密勒日巴于繞馬
關燈
小
中
大
了極大的進益。
某日,繞馬的幾個村民前來參拜尊者,問道:“尊者啊!您喜歡這個地方嗎?心境愉快嗎?” 密勒日巴道:“我很喜歡此地,修行也增益了許多。
” 村民問道:“此地究竟有些什麼好處呢?您在此地的心境又是怎樣呢?請對我們說明一下吧!” 密勒日巴答道: 于此寂靜菩提坳,上有神居大雪山,下列信施衆村集, 後山冰雪為屏障,前有茂密美松林, 盆地草原池渚邊,楊柳搖扶自悠悠。
幽香四溢蓮花處,六足蜂蟲聲嗡嗡, 流繞池畔清溪旁,垂頸白鶴頻回首, 桠樹枝頭衆鳥喧,和風輕舞楊柳枝。
明耀高大群樹巅,猿猴撲跌作遊戲。
谷中寬廣草原上,牲畜走動四覓食, 看守牛羊諸牧童,吹笛歌唱無憂曲。
高山崖洞之頂上,眼界廣闊盡天際, 密勒日巴瑜伽士,俯瞰此景心感慨, 可憐世間諸衆生,皆為貪欲之奴仆,競競各為利養忙; 曆曆目前此情景,令我憶起無常喻, 世間歡樂如泡影,人生一切似夢幻, 于此夢幻虛渺世,執以為實深可憫! 此景為我增上緣,助我無常幻化觀,天空廣大作我食, 無有散亂禅定觀,定中境象過萬千,無所不現難具說! 噫戲!三界輪回法,空而能顯甚奇哉! 來衆聽了都生起了信心,旋即回村各返自居,這是密勒日巴在繞馬居住的第一個故事。
本篇注解: [1]具相:具足圓滿的資格。
[2]“合”、“轉”、“消融”三口訣:此處之合、轉、消融大概是指中陰時密乘行人修行之口訣。
于中陰時外境所現之一切,觀想為本尊壇城與自己和合為一體,自己亦成為本尊,則一面不為中陰業力所轉,一面可以成為化身佛或往生本尊淨土,這是“合”。
“轉”則是中陰時極怖畏及不悅意之惡境現前時,以心意轉變之,使成淨土或善妙之境,如夢修法之轉夢然。
“消”是令一切中陰所現,消融于法身性中歸于空寂,此密乘斷除生死之特殊方便也,此當然又要以生圓二次第及六種成就法為基礎才行。
[3]意身:即意生身或化身。
[4]青稞炒粉:西藏人之主要食糧,為一種大麥,炒熟後磨成粉,沖水成團而食之,極為方便。
[5]吞納石礫:密乘有不食人間食物之種種方法,如吃花、吃草乃至吃小石之辦法,古代有人行之,近代則似斷絕矣。
[6]自甘露:自己身體之種種分泌,由習禅定故,口中會生出特殊分泌,可服之為食。
[7]道行三力:此句直譯應為“菩提心之三力得圓滿”,但此三力不知何指,菩提心亦不知是指向道之心或密乘之明點。
[8]生起次第:此即初步之密乘修法,亦即本尊及壇城觀,把自己凡夫身觀想為佛身,把外境器世間觀想為淨土及壇城,口誦密咒,這樣就能訓練轉染境之世間成為本尊淨土。
如是生起佛慢,次第建立壇城,故名生起次第。
又作本尊觀時,先觀空,由空中生起一種子字;如觀音之種子字為“啥”,由此“啥”字自身變成觀音,再觀外壇城;一切由空及種子字而生起建立,故名生起次第。
生起次第,亦譯作“起分”。
[9]圓滿次第:此為深一層的密乘修法,包括修氣、脈、明點及拙火、幻化、中陰、夢修、轉識及光明等六種成就法,此就嘎舉派而言。
其他各派修法之名稱雖不同,但内容皆大同小異。
圓滿次第就另一意義言則适與上述次第相反,為“由有到無”之觀法,即将外境壇城攝歸自身,自身亦漸次消融于空性中,圓滿次第亦譯為“正分”。
某日,繞馬的幾個村民前來參拜尊者,問道:“尊者啊!您喜歡這個地方嗎?心境愉快嗎?” 密勒日巴道:“我很喜歡此地,修行也增益了許多。
” 村民問道:“此地究竟有些什麼好處呢?您在此地的心境又是怎樣呢?請對我們說明一下吧!” 密勒日巴答道: 于此寂靜菩提坳,上有神居大雪山,下列信施衆村集, 後山冰雪為屏障,前有茂密美松林, 盆地草原池渚邊,楊柳搖扶自悠悠。
幽香四溢蓮花處,六足蜂蟲聲嗡嗡, 流繞池畔清溪旁,垂頸白鶴頻回首, 桠樹枝頭衆鳥喧,和風輕舞楊柳枝。
明耀高大群樹巅,猿猴撲跌作遊戲。
谷中寬廣草原上,牲畜走動四覓食, 看守牛羊諸牧童,吹笛歌唱無憂曲。
高山崖洞之頂上,眼界廣闊盡天際, 密勒日巴瑜伽士,俯瞰此景心感慨, 可憐世間諸衆生,皆為貪欲之奴仆,競競各為利養忙; 曆曆目前此情景,令我憶起無常喻, 世間歡樂如泡影,人生一切似夢幻, 于此夢幻虛渺世,執以為實深可憫! 此景為我增上緣,助我無常幻化觀,天空廣大作我食, 無有散亂禅定觀,定中境象過萬千,無所不現難具說! 噫戲!三界輪回法,空而能顯甚奇哉! 來衆聽了都生起了信心,旋即回村各返自居,這是密勒日巴在繞馬居住的第一個故事。
本篇注解: [1]具相:具足圓滿的資格。
[2]“合”、“轉”、“消融”三口訣:此處之合、轉、消融大概是指中陰時密乘行人修行之口訣。
于中陰時外境所現之一切,觀想為本尊壇城與自己和合為一體,自己亦成為本尊,則一面不為中陰業力所轉,一面可以成為化身佛或往生本尊淨土,這是“合”。
“轉”則是中陰時極怖畏及不悅意之惡境現前時,以心意轉變之,使成淨土或善妙之境,如夢修法之轉夢然。
“消”是令一切中陰所現,消融于法身性中歸于空寂,此密乘斷除生死之特殊方便也,此當然又要以生圓二次第及六種成就法為基礎才行。
[3]意身:即意生身或化身。
[4]青稞炒粉:西藏人之主要食糧,為一種大麥,炒熟後磨成粉,沖水成團而食之,極為方便。
[5]吞納石礫:密乘有不食人間食物之種種方法,如吃花、吃草乃至吃小石之辦法,古代有人行之,近代則似斷絕矣。
[6]自甘露:自己身體之種種分泌,由習禅定故,口中會生出特殊分泌,可服之為食。
[7]道行三力:此句直譯應為“菩提心之三力得圓滿”,但此三力不知何指,菩提心亦不知是指向道之心或密乘之明點。
[8]生起次第:此即初步之密乘修法,亦即本尊及壇城觀,把自己凡夫身觀想為佛身,把外境器世間觀想為淨土及壇城,口誦密咒,這樣就能訓練轉染境之世間成為本尊淨土。
如是生起佛慢,次第建立壇城,故名生起次第。
又作本尊觀時,先觀空,由空中生起一種子字;如觀音之種子字為“啥”,由此“啥”字自身變成觀音,再觀外壇城;一切由空及種子字而生起建立,故名生起次第。
生起次第,亦譯作“起分”。
[9]圓滿次第:此為深一層的密乘修法,包括修氣、脈、明點及拙火、幻化、中陰、夢修、轉識及光明等六種成就法,此就嘎舉派而言。
其他各派修法之名稱雖不同,但内容皆大同小異。
圓滿次第就另一意義言則适與上述次第相反,為“由有到無”之觀法,即将外境壇城攝歸自身,自身亦漸次消融于空性中,圓滿次第亦譯為“正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