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篇 善河降魔記

關燈
[5]意生身:即是胎、卵、濕、化四生中之化生,無血肉實質之身體,僅有心意業力所生之無實質體相,故名意生身。

     [6]六聚:指六根:眼、耳、鼻、舌、身、意根;六境:色、聲、香、味、觸、法境;以及此六境六根相接觸而後所生起之六識。

     [7]異熟:今生之善惡業力能招感來生之苦樂各種果報。

    此異時、異地、異生而成之業果極為堅強,不易轉變,如生而聾、啞、瞎、跛,乃至堕入惡趣之生,皆為異熟,見拙着佛學今诠之業力論篇。

     [8]實相:宇宙究竟之實體或真相,就佛法言此實相有種種名,如真如、本性、空性、法界、體性等等,每一名稱隻說出此真理之某方面的性質而已;實相是多方面的,亦可說是無方面的,或一方面的,亦有亦無,非有非無,乃至總說。

    此因衆生所執之一多,有無等皆是由自性執而生起;實相無自性故,無可無不可,攝盡一切。

    見杜順著《華嚴法界觀門》,及拙著佛學今诠之空性哲學章。

     [9]菩提勝行:此句話為說明密宗見之最好代表。

    初學行人必須善護諸根,遠離魔障及克服煩惱;開悟後,證實煩惱即菩提,魔障及菩薩勝行之莊嚴,所以煩惱和魔障之逆境越大,越能開顯佛性,增益修行之長進。

    密宗常設一喻:燈燭懼風,遇風則滅;森林大火,遇風反助其勢而熾燒。

    煩惱、菩提、魔障等亦複如是。

     [10]閻浮:古老的印度傳統所影響下之佛教地理觀中所說的四大部洲。

    吾人所住為南瞻部洲,又名閻浮,北廣而南狹,實指印度之地形也。

     [11]殊勝菩提心:菩提心較一切殊勝,為世、出世間一切善樂之因故,故名殊勝菩提心。

     [12]法爾:自然如是的,本來就是如此的,不加造作使之成的。

    形容此狀佛典中用“法爾”一詞,取“法本來即爾故”之義而加以延伸者也。

    此處編者注釋不如理如法,莫取其說。

    (欲揣摩密勒尊者歌集的朋友,應全心放在體悟尊者的開示上,盡量少看注釋。

    譯者因局限于對佛法的解悟程度,注釋中多有不如法之處,整理過程中并不一一标注。

    此處特加指出,是因為這個注釋的知見是外道論義。

    ——慧傑) [13]無生境:即空性的境界,無生即空,衆生見諸法生滅、流轉,而實際上生滅皆為幻相無實,于畢竟空之境界中,一切法從沒有出生過,故名無生。

    (此處編者注釋非正知見,莫取其說。

    ) [14]地、道:地,指悟道之菩薩之種種階段,普通謂有十地。

    道,指五道:即資糧道、加行道、見道、修道、無修道。

    地道指從初發菩提心學佛直至成佛中間所經過之重重階段。

     [15]無生之遊戲:萬用流行變化無盡之現象界,就悟道人之觀點而論,皆為空性或無生之法爾顯現遊戲。

    空幻一如,空色一如,色即是空,空即是色,亦無非說明此理也。

     [16]那諾傳承:指那諾巴尊者之傳承教法。

     [17]方便道:密乘以善巧方便之法要引導行者使之疾速悟道故名方便道。

    取其巧妙善巧之義,如種種氣脈觀,及六種成就觀法即是,頗盡善巧方便也。

     [18]生、圓、二次第:全名生起次第及圓滿次第,又簡譯為“定”、“正”分,生起次第或起分乃生起本尊佛或壇城觀之修法以成就化身佛之因,同時訓練基本禅定及密乘修持。

    圓滿次第或正分,則是進一步的轉變身心之修法,由調伏業氣及煩惱,使之轉變為光明及五智,包括證取法、報、化三身之修法,此二次第為無上密乘之根本教法。

     [19]、[20]洞見内脈……大千境界:悟道者由心氣得自在,故知外境不但是唯心所現,且此肉體之氣、脈,亦與自心及外境不可分,故外境亦是自身之氣脈之所現。

    能于心氣和氣脈得自在,就能發出神通轉變外境,蓋外五塵(境),與内五塵(根)同源同根,不可分割,故内變則外亦變也,此佛教中神通成就之根本原理,顯教言之不詳耳。

     [21]消溶法性中:一切法由法性生,亦歸攝消溶于法性中,心契本體攝歸妄念于大手印定,則自然消溶于法性中矣。

     [22]秘密金剛杵:金剛杵本為密宗之法器,此處則指男根。

    此段文表示對男女性行為早已超脫,心中毫無粘滞及挂礙,性關系在世間法上是最敏感的忌諱(Taboo)和造成種種煩惱的原因。

    佛法順世亦不得不如此,尤其小乘視性行為如毒蛇猛獸,因此就力求解脫,斷舍牽纏而言,自亦屬必需者,但此乃行之必需者也,見則不同;行需穩實,而見則需高超解脫,此禅宗名言:“不貴汝行履,隻貴汝見地也!”此處,諸魔以女人之性器來驚吓密勒,密勒索性以男根插入石穴,示雙運相,心中對性交一事哪有什麼逃避及罪惡感呢?性交亦不過是法爾如是的一種遊戲罷了。

    對一切無挂礙,對“性”自亦如是,根本沒有把“性”當做一回了不起的事,早已超脫故,早已無需故,有無性關系皆能自在,才是密乘悟道者之憑證。

    若懼怕女根,則有分别,潛意識中對性欲仍有極大之誘惑,因此要拒絕此誘惑,所以發生懼畏而堅拒之。

    密勒日巴經常大半裸體,男根時露于外,滿不在乎也。

    見後面許多故事中,及密勒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