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 密勒拾柴記
關燈
小
中
大
[7]那諾那法:亦即那諾巴尊者所傳出之六種成就法,包括拙火瑜伽,幻化身瑜伽,光明瑜伽,中陰瑜伽,遷識瑜伽,和夢修瑜伽法。
見張蓮菩提譯六種成就法,自由出版社印行。
[8]大力:密勒日巴在未修正法前,曾學習誅法,報仇殺人,其誅法頗具靈驗及大力,故馬爾巴尊者戲呼之道“大力”,于是“大力”,就成為密勒日巴的一個綽号,見密勒傳。
[9]八風:又名世間八法。
即利、衰、毀、譽、稱、譏、苦、樂。
[10]心風:藏文snYin·rlun。
此詞所用之義甚複雜,許多疾病西藏人皆謂心風不調故而起,故指疾病之因,或不适,煩惱之因。
但此處密勒日巴之所謂心風,乃指心輪氣脈通後,所生之心氣(Mind‐prana)之現象。
心輪,就密教言為悟道及禅定經驗之樞紐。
開悟時心輪必須打通。
此僅就泛泛之密教常識而言,至于心風之嚴格定義,解說,作用等等,則非譯者所能知也。
[11]阿咱馬:普通指印度之孟加拉人,此處似泛指由印度來之鬼怪。
[12]覺受與證解:覺受(Nyams)者,行人于修持止觀中所得之親驗的境界也。
覺受除泛指一切禅定或慧觀之境界覺受外,此書所用此字則多指相似的證悟或境界;而證解(rTogs·Pa·)則為真正的證悟。
修行人每易誤認相似之悟境(覺受),為真實究竟的悟境(證解),所以會産生各種慢心及驕狂和誤解;辨别覺受與證解為學密之要事,禅宗公案中亦屢見此類事。
又覺受與證解非僅指大手印修法而言,乃通顯密一切修法。
如加行道四位,則是覺受,至初地才是證悟;而初地所悟之真如不動性又隻能算是覺受,要至第八不動地才是真正地證解,如是類推。
[13]二種菩提心:通常指行菩提心和願菩提心。
願菩提心是生起清淨的願望欲令自他一切衆生達成菩提或佛果。
行菩提心則是為了達成此目的,誓願去實行六度和其他之一切善行。
菩提心(Bodhicitta)一詞,其含義及用法,極為廣大複雜,可以包括一切大乘之教法。
大乘之因、道、果,亦皆依此心為依據為準繩。
密宗對菩提心又有其他之用法,如紅、白菩提心,乃指身體中之兩極陰陽相反而又相成之精液及勢能,或泛指身中所分泌與禅定有密切關系的各種液體。
[14]忿怒本尊觀:密宗行人終生修持與自己因緣相應之某菩薩或佛(例如觀音或不動佛);依靠于彼,由佑于彼,念念不忘,一心依持,是為本尊。
本尊觀則是密法中修觀之一種,觀想自己變成本尊,無二差别。
此蓋基于衆生與佛陀本來無二見之見地而付諸于實際之修觀方便也。
密宗之佛菩薩,不是一味的顯現和平及慈愛的相貌,亦有顯現忿怒,威猛之像者;其理由是降伏一切諸魔障故,而有此種表法及示現。
[15]如實通達:真真實實如其本性之通達。
[16]空明之體:見前注[1]“光明大手印”,略言之,心之内容無非空與明而已;思想之流轉乃心之明分之流行變化,由此而有生死流轉之現象界,妄念消融于明之極處,則空性顯現而達成明空不二之境界。
[17]四魔:病魔、中斷魔、死魔、煩惱魔。
[18]三力:此三力指雪山豹或老虎之三種威力,内容不詳。
[19]三力圓滿:見前注。
[20]黑白兩道:黑道指邪道,白道指善道。
[21]佛慢:作本尊觀時,自己成為佛陀能降伏一切魔障,故道“慢”。
[22]心住空性:此處之藏文:Thugs·Dam·Gyis·Na·rgyal。
意不太明;各字典皆說是指升起本尊佛慢。
但依故事看來則密勒日巴最先用密咒驅魔(等于佛慢)而無效,故此處之“慢”,大概系指一種心性空性與佛慢合一之無所懼畏之決信把握,否則整個故事則不易講通了。
[23]那牙嘎:印度一有名之魔鬼,時常來擾亂密宗行者。
見張蓮菩提譯六種成就法,自由出版社印行。
[8]大力:密勒日巴在未修正法前,曾學習誅法,報仇殺人,其誅法頗具靈驗及大力,故馬爾巴尊者戲呼之道“大力”,于是“大力”,就成為密勒日巴的一個綽号,見密勒傳。
[9]八風:又名世間八法。
即利、衰、毀、譽、稱、譏、苦、樂。
[10]心風:藏文snYin·rlun。
此詞所用之義甚複雜,許多疾病西藏人皆謂心風不調故而起,故指疾病之因,或不适,煩惱之因。
但此處密勒日巴之所謂心風,乃指心輪氣脈通後,所生之心氣(Mind‐prana)之現象。
心輪,就密教言為悟道及禅定經驗之樞紐。
開悟時心輪必須打通。
此僅就泛泛之密教常識而言,至于心風之嚴格定義,解說,作用等等,則非譯者所能知也。
[11]阿咱馬:普通指印度之孟加拉人,此處似泛指由印度來之鬼怪。
[12]覺受與證解:覺受(Nyams)者,行人于修持止觀中所得之親驗的境界也。
覺受除泛指一切禅定或慧觀之境界覺受外,此書所用此字則多指相似的證悟或境界;而證解(rTogs·Pa·)則為真正的證悟。
修行人每易誤認相似之悟境(覺受),為真實究竟的悟境(證解),所以會産生各種慢心及驕狂和誤解;辨别覺受與證解為學密之要事,禅宗公案中亦屢見此類事。
又覺受與證解非僅指大手印修法而言,乃通顯密一切修法。
如加行道四位,則是覺受,至初地才是證悟;而初地所悟之真如不動性又隻能算是覺受,要至第八不動地才是真正地證解,如是類推。
[13]二種菩提心:通常指行菩提心和願菩提心。
願菩提心是生起清淨的願望欲令自他一切衆生達成菩提或佛果。
行菩提心則是為了達成此目的,誓願去實行六度和其他之一切善行。
菩提心(Bodhicitta)一詞,其含義及用法,極為廣大複雜,可以包括一切大乘之教法。
大乘之因、道、果,亦皆依此心為依據為準繩。
密宗對菩提心又有其他之用法,如紅、白菩提心,乃指身體中之兩極陰陽相反而又相成之精液及勢能,或泛指身中所分泌與禅定有密切關系的各種液體。
[14]忿怒本尊觀:密宗行人終生修持與自己因緣相應之某菩薩或佛(例如觀音或不動佛);依靠于彼,由佑于彼,念念不忘,一心依持,是為本尊。
本尊觀則是密法中修觀之一種,觀想自己變成本尊,無二差别。
此蓋基于衆生與佛陀本來無二見之見地而付諸于實際之修觀方便也。
密宗之佛菩薩,不是一味的顯現和平及慈愛的相貌,亦有顯現忿怒,威猛之像者;其理由是降伏一切諸魔障故,而有此種表法及示現。
[15]如實通達:真真實實如其本性之通達。
[16]空明之體:見前注[1]“光明大手印”,略言之,心之内容無非空與明而已;思想之流轉乃心之明分之流行變化,由此而有生死流轉之現象界,妄念消融于明之極處,則空性顯現而達成明空不二之境界。
[17]四魔:病魔、中斷魔、死魔、煩惱魔。
[18]三力:此三力指雪山豹或老虎之三種威力,内容不詳。
[19]三力圓滿:見前注。
[20]黑白兩道:黑道指邪道,白道指善道。
[21]佛慢:作本尊觀時,自己成為佛陀能降伏一切魔障,故道“慢”。
[22]心住空性:此處之藏文:Thugs·Dam·Gyis·Na·rgyal。
意不太明;各字典皆說是指升起本尊佛慢。
但依故事看來則密勒日巴最先用密咒驅魔(等于佛慢)而無效,故此處之“慢”,大概系指一種心性空性與佛慢合一之無所懼畏之決信把握,否則整個故事則不易講通了。
[23]那牙嘎:印度一有名之魔鬼,時常來擾亂密宗行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