譯者的話
關燈
小
中
大
在一切所讀到的佛典中,我最喜歡、最欽佩的有兩部巨著。第一是華嚴經,第二則是西藏密勒日巴大師的十萬歌頌(MilaGrudum)了。華嚴經開顯如來秘密境界,其廣大精微實非人智及語言所能盡其萬一。讀華嚴而曉古今一切宗教、哲學,蓋燭火螢光于佛日之下皆隐沒其形矣!讀華嚴始知佛法之偉大及究竟處,蓋宗教之極緻必需如此也。
華嚴之境界固令人五體投地,但畢竟太高太深,非凡人所能趨及,隻有随喜嗟歎心向往之而已耳!華嚴畢竟是佛或超人的境界,而不是人的境界。密勒日巴的十萬歌頌則包含超越的佛和當下的人兩重世界之交融。華嚴是超曆史的(Trans-Historical),而密勒歌集之記述則是屬于曆史的。密勒日巴亦原是這個世界上一個有血有肉的曆史人物,歌集中的對話都有其曆史之真實性,所以讀了令人有親切及真實感。
密勒歌集之偉大及重要,不必在此贅說,由讀者自己去評審最好。但是要了解和欣賞密勒歌集,卻必需具有最低的幾個條件。第一、對佛學之一般常識要相當充足。第二、對西藏無上密宗之教義及宗風有一清楚的認識。第三、對于密宗一般專門術語相當熟谙,并且最好能在般若心性及禅宗的修持方面略有趨入。有了這幾個最低條件才能确實的欣賞密勒歌集。
沈家祯兄多年來皆鼓勵我翻譯此書成中文,由于順、逆各種因緣之巧合,迄今才開始提筆。我本來的想法,是寫一篇較詳盡的「密宗要義介紹」和「密勒歌集介紹」載于譯文之前,以便利讀者,但這兩篇東西若要寫得詳盡,必需花費許多時間和精力去研讨,目前我的健康情況尚不容許作此工作;同時,本來亦打算等全書譯畢之後再出版問世,但家祯兄則鼓勵我于每一篇故事譯畢時,即陸續發表以飨同好;但這樣,我想自然就很難做到較完美的地步,錯誤和不足必然會很多,還要請讀者見諒和指教。
密勒歌集的最初八個故事,大都是密勒日巴降魔的記載,以後才是對人間弟子說法的故事。也許魔鬼都被吓跑了,所以廿世紀的人很少看見精靈或魔鬼,但讀者不可因前面的幾個故事而以為全書皆是講降妖的故事。其實,「降魔」為成道前後,尤其是成道前之一種必然的現象。釋迦先降魔而後成正覺;耶蘇于沙漠中拒絕魔鬼的誘惑後,才出來傳道。「降魔」,據佛教傳統說法則為一切諸佛成道時所經過的程序,即所謂的「八相成道」中不可缺少的一項,降魔然後成道的象徵意義,我想大概是這樣的:
一切宗教的戲劇皆有三個主角:
第一個主角是神或佛——那至善至美的圓滿超人。
第二個主角是魔或障——那至邪至惡及造成苦痛罪業之極惡的「精靈」或「勢能」。
第三個主角則是人——那是具有前兩種因素的一種矛盾生物,是一種被夾逼在(CaughtinBetweet)前兩種巨大勢能中的可哀者。
可是三個主角中間,最大的主角卻是人。他的遭遇大體說來雖甚可悲,但由于向上的努力和奮發,卻能最後克服一切磨難苦痛,達成究竟的至人或佛的境界。善與惡、或神與魔之間的長期鬥争,其最後勝利者還是善或神。此綿延無盡的長期鬥争,真是一篇可歌可泣、多彩多姿的大史詩。而此大史詩之主角,由佛教的眼光看來,則是每一個具有佛性的有情,他們每人都有一篇說不盡的動人故事,用各種不同的方式來表現善惡之間的長期鬥争及善之最後勝利的大結局。言至此,不禁想起Zorostrianism對宇宙間善惡交戰之究極意義的不朽教義,蓋其确能貫通一切宗教之核心要點也。
最後要補充說明的是,密勒日巴對人間弟子說法的故事中,自然亦夾雜着許多魔鬼及佛菩薩的事,惟其對象以人為主耳。
每篇故事中之特别名詞,不常見于中國佛學者,皆加以注解以便利讀者,有些佛學的普通名詞亦略加注釋以便初學。
張澄基
一九七五年二月
于美國賓州州立大學
華嚴之境界固令人五體投地,但畢竟太高太深,非凡人所能趨及,隻有随喜嗟歎心向往之而已耳!華嚴畢竟是佛或超人的境界,而不是人的境界。密勒日巴的十萬歌頌則包含超越的佛和當下的人兩重世界之交融。華嚴是超曆史的(Trans-Historical),而密勒歌集之記述則是屬于曆史的。密勒日巴亦原是這個世界上一個有血有肉的曆史人物,歌集中的對話都有其曆史之真實性,所以讀了令人有親切及真實感。
密勒歌集之偉大及重要,不必在此贅說,由讀者自己去評審最好。但是要了解和欣賞密勒歌集,卻必需具有最低的幾個條件。第一、對佛學之一般常識要相當充足。第二、對西藏無上密宗之教義及宗風有一清楚的認識。第三、對于密宗一般專門術語相當熟谙,并且最好能在般若心性及禅宗的修持方面略有趨入。有了這幾個最低條件才能确實的欣賞密勒歌集。
沈家祯兄多年來皆鼓勵我翻譯此書成中文,由于順、逆各種因緣之巧合,迄今才開始提筆。我本來的想法,是寫一篇較詳盡的「密宗要義介紹」和「密勒歌集介紹」載于譯文之前,以便利讀者,但這兩篇東西若要寫得詳盡,必需花費許多時間和精力去研讨,目前我的健康情況尚不容許作此工作;同時,本來亦打算等全書譯畢之後再出版問世,但家祯兄則鼓勵我于每一篇故事譯畢時,即陸續發表以飨同好;但這樣,我想自然就很難做到較完美的地步,錯誤和不足必然會很多,還要請讀者見諒和指教。
密勒歌集的最初八個故事,大都是密勒日巴降魔的記載,以後才是對人間弟子說法的故事。也許魔鬼都被吓跑了,所以廿世紀的人很少看見精靈或魔鬼,但讀者不可因前面的幾個故事而以為全書皆是講降妖的故事。其實,「降魔」為成道前後,尤其是成道前之一種必然的現象。釋迦先降魔而後成正覺;耶蘇于沙漠中拒絕魔鬼的誘惑後,才出來傳道。「降魔」,據佛教傳統說法則為一切諸佛成道時所經過的程序,即所謂的「八相成道」中不可缺少的一項,降魔然後成道的象徵意義,我想大概是這樣的:
一切宗教的戲劇皆有三個主角:
第一個主角是神或佛——那至善至美的圓滿超人。
第二個主角是魔或障——那至邪至惡及造成苦痛罪業之極惡的「精靈」或「勢能」。
第三個主角則是人——那是具有前兩種因素的一種矛盾生物,是一種被夾逼在(CaughtinBetweet)前兩種巨大勢能中的可哀者。
可是三個主角中間,最大的主角卻是人。他的遭遇大體說來雖甚可悲,但由于向上的努力和奮發,卻能最後克服一切磨難苦痛,達成究竟的至人或佛的境界。善與惡、或神與魔之間的長期鬥争,其最後勝利者還是善或神。此綿延無盡的長期鬥争,真是一篇可歌可泣、多彩多姿的大史詩。而此大史詩之主角,由佛教的眼光看來,則是每一個具有佛性的有情,他們每人都有一篇說不盡的動人故事,用各種不同的方式來表現善惡之間的長期鬥争及善之最後勝利的大結局。言至此,不禁想起Zorostrianism對宇宙間善惡交戰之究極意義的不朽教義,蓋其确能貫通一切宗教之核心要點也。
最後要補充說明的是,密勒日巴對人間弟子說法的故事中,自然亦夾雜着許多魔鬼及佛菩薩的事,惟其對象以人為主耳。
每篇故事中之特别名詞,不常見于中國佛學者,皆加以注解以便利讀者,有些佛學的普通名詞亦略加注釋以便初學。
張澄基
一九七五年二月
于美國賓州州立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