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乘正宗分第三
關燈
小
中
大
理就是個大道理。
這個大道理是什麼?我告訴你,你不要着急。
我既然講經,不會不告訴你;始終我會告訴你,我會講明白了給你聽的。
什麼呢?是你要明白你自己本來是佛,這就是個大理。
理即佛,佛即理;佛也就是理,理也就是佛。
佛是已成之佛,我是未成之佛。
佛和我本來是一個的,無二無别的。
不過佛是修德圓滿了,我們這個修德沒有圓滿呢。
所以我們是沒成之佛,佛是已成之我;佛是已成的我們,我們是沒成的佛。
不要把它囫囵吞個棗,說佛佛、我我、佛佛;佛也就是我,我也就是佛。
這不能這樣講!你一定要說,佛是已成的衆生;衆生是未成的佛。
你要信真了,我們是未成的佛。
那麼我們本來是佛,現在沒成呢!等成了,就是佛了。
為什麼相信我們本來就是佛呢?因為這個實相的般若,有離開衆生的心。
我們衆生的心也就是佛,佛也就是心。
我們的真心就是佛,不過我們現在沒有發掘出來我們自己這個真心,用這個妄想心來當家,拿它來用事。
妄想心和真心來比較,就好像一個瞎子,一個有眼睛的似的。
這個妄想心就是個瞎子;你那個真心就是個有眼睛的人。
我們現在盡用這個妄想心來用事,沒有用我們那個真心。
為什麼我們不用我們真心呢?我們真心是不是丢了?是不是沒有了?不是的。
為什麼你用妄想心?在講《楞嚴經》上,有講過,“一念不覺生三細。
”在那一念不覺的時候,出三種的細相。
所以呀,就把真心給遮蓋了,那如來藏性就不能顯現了,沒能顯現。
我們現在信真了,我們就是佛,我們具足佛的智慧德相,那麼這叫解大理。
第五個大的意思,就是要修大行。
這修行,不要得少為足,不要中道自劃,半途而廢,不要認為這個化城就是真的。
得少為足,這個二乘人就得少為足。
或者證初果、二果、三果、四果,他就不回小向大,這叫得少為足。
中道自劃,走到半路上--好像那個無聞比丘,他坐禅哪,有這個四禅的境界了,生到四禅天上去,他認為這就是證了四果了。
就自己,劃出界線了:我已經到我那個目的了。
其實,那是在半路上。
有的又半途而廢,這個就是凡夫。
凡夫哪,向前走,連四禅天他還沒有到哪;走了幾步,他又回來,他說,這太遠了,我走不到。
這叫半途而廢。
有的走到化城了,在《妙法蓮華經》上就有化城。
那化城,為什麼有個化城呢?因為,這二乘人修道的,今天修求菩薩道也不到,明天修菩薩道又不到,後天行菩薩道也沒有行完,這太長遠了。
我說這個今天、明天、後天,這不過舉個比喻。
就是,這一年、兩年甚至于,很久很久的時間,想求這個菩薩道,也得不到這個菩薩道,達不到目的,他就辛苦了。
覺着&hellip哦!太疲倦了。
好像我們人走路似的,走得太疲倦了,不要走了,不要去了,去這個地方這麼遠,啊!veryfaraway!tired,verytired.I'mtired.I'mnotgoing。
這樣子,佛,一看,這些個人都辛苦了,就化出來一個城市,說,前邊有一個城市,我們到那個城市裡休息幾天。
前邊哪,離那個我們所希望的那個目的地,就不太遠了。
所以這一些個二乘人,到這個化城裡邊哪,一看,這個地方也不錯啊!什麼都有,金銀珠寶什麼都俱全哪,就想在這個地方住下,就不再向前去進取去了,所以嘛,這是寶所。
我們修行要忍苦耐勞,要不怕風雨。
好像在普吉利那邊住的,聽經,刮風也來,下雨也來。
這就是有點意思了!我這個做師父的心裡很高興,一想到這些個徒弟,都還對師父印象算不錯了;要是沒有什麼意思,他不會來聽。
他們聽得佛法是有點興趣了!這是,這個有點忍耐了。
所以我這個做師父的--做徒弟有忍耐了,
這個大道理是什麼?我告訴你,你不要着急。
我既然講經,不會不告訴你;始終我會告訴你,我會講明白了給你聽的。
什麼呢?是你要明白你自己本來是佛,這就是個大理。
理即佛,佛即理;佛也就是理,理也就是佛。
佛是已成之佛,我是未成之佛。
佛和我本來是一個的,無二無别的。
不過佛是修德圓滿了,我們這個修德沒有圓滿呢。
所以我們是沒成之佛,佛是已成之我;佛是已成的我們,我們是沒成的佛。
不要把它囫囵吞個棗,說佛佛、我我、佛佛;佛也就是我,我也就是佛。
這不能這樣講!你一定要說,佛是已成的衆生;衆生是未成的佛。
你要信真了,我們是未成的佛。
那麼我們本來是佛,現在沒成呢!等成了,就是佛了。
為什麼相信我們本來就是佛呢?因為這個實相的般若,有離開衆生的心。
我們衆生的心也就是佛,佛也就是心。
我們的真心就是佛,不過我們現在沒有發掘出來我們自己這個真心,用這個妄想心來當家,拿它來用事。
妄想心和真心來比較,就好像一個瞎子,一個有眼睛的似的。
這個妄想心就是個瞎子;你那個真心就是個有眼睛的人。
我們現在盡用這個妄想心來用事,沒有用我們那個真心。
為什麼我們不用我們真心呢?我們真心是不是丢了?是不是沒有了?不是的。
為什麼你用妄想心?在講《楞嚴經》上,有講過,“一念不覺生三細。
”在那一念不覺的時候,出三種的細相。
所以呀,就把真心給遮蓋了,那如來藏性就不能顯現了,沒能顯現。
我們現在信真了,我們就是佛,我們具足佛的智慧德相,那麼這叫解大理。
第五個大的意思,就是要修大行。
這修行,不要得少為足,不要中道自劃,半途而廢,不要認為這個化城就是真的。
得少為足,這個二乘人就得少為足。
或者證初果、二果、三果、四果,他就不回小向大,這叫得少為足。
中道自劃,走到半路上--好像那個無聞比丘,他坐禅哪,有這個四禅的境界了,生到四禅天上去,他認為這就是證了四果了。
就自己,劃出界線了:我已經到我那個目的了。
其實,那是在半路上。
有的又半途而廢,這個就是凡夫。
凡夫哪,向前走,連四禅天他還沒有到哪;走了幾步,他又回來,他說,這太遠了,我走不到。
這叫半途而廢。
有的走到化城了,在《妙法蓮華經》上就有化城。
那化城,為什麼有個化城呢?因為,這二乘人修道的,今天修求菩薩道也不到,明天修菩薩道又不到,後天行菩薩道也沒有行完,這太長遠了。
我說這個今天、明天、後天,這不過舉個比喻。
就是,這一年、兩年甚至于,很久很久的時間,想求這個菩薩道,也得不到這個菩薩道,達不到目的,他就辛苦了。
覺着
好像我們人走路似的,走得太疲倦了,不要走了,不要去了,去這個地方這麼遠,啊!
這樣子,佛,一看,這些個人都辛苦了,就化出來一個城市,說,前邊有一個城市,我們到那個城市裡休息幾天。
前邊哪,離那個我們所希望的那個目的地,就不太遠了。
所以這一些個二乘人,到這個化城裡邊哪,一看,這個地方也不錯啊!什麼都有,金銀珠寶什麼都俱全哪,就想在這個地方住下,就不再向前去進取去了,所以嘛,這是寶所。
我們修行要忍苦耐勞,要不怕風雨。
好像在普吉利那邊住的,聽經,刮風也來,下雨也來。
這就是有點意思了!我這個做師父的心裡很高興,一想到這些個徒弟,都還對師父印象算不錯了;要是沒有什麼意思,他不會來聽。
他們聽得佛法是有點興趣了!這是,這個有點忍耐了。
所以我這個做師父的--做徒弟有忍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