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三章 迦毘羅城的悲運
關燈
小
中
大
佛陀應身的年齡,随着春花秋月在增加;佛陀的态度,更慈和、更沉着、更莊嚴。
外面有異教徒的迫害,内部有提婆達多的搗亂,偉大宗教家的佛陀,雖能使異教徒的迫害,徒然顯出其笨拙和愚昧;提婆達多的搗亂,徒然是自取滅亡;但世間上絕不會因此就相安無事。
這個世間是光明與黑暗的世間,是善與惡、佛與魔的世間,娑婆世界上永遠是不會沒有問題。
佛陀對宇宙觀的說明是成住壞空的相續,對人生觀的看法是生老病死的輪回。
世間上的一切森羅萬象,沒有一項能脫出佛陀對宇宙和人生所下的定律! 佛陀早就知道一件不幸的事情終會到來,這與佛陀本身雖然無關;但與佛陀的祖國卻有存亡的關系。
佛陀住世時的印度,時常發生戰争,大小國家林立,做王的人總是有占領他國的野心。
佛陀的祖國迦毗羅衛國,因為近鄰強大的憍薩彌羅國的興起,常常威脅其安全。
好在憍薩彌羅國的波斯匿大王受佛陀的感化,自他皈依佛陀以後,就從未想到要發動戰争。
而且,迦毗羅衛國自從淨飯大王逝世以後,王族中英勇的摩诃那摩大将繼承政權,因此,迦毗羅衛國還能維持着小康的局面。
可是世間法總是無常變幻的,那還是波斯匿王沒有皈依佛陀以前,他向釋迦族的女子求婚,釋迦族中一面自尊心很強,覺得自己是優等種族,不肯把女子嫁于他族;但一面又畏懼波斯匿王的勢力,那時王族的摩诃那摩就自告奮勇的說道: “萬事皆由我來負責,給波斯匿王發怒起來很是麻煩,在軍事上我們是不能勝過他,在政治上我們沒有他的國家安定,我想出一個辦法,我家中女侍奴隸之中,有一個叫做末利的女孩,十分美麗,就說她是我的女兒,把她嫁給波斯匿王!” 就是這樣,波斯匿王把末利立為第一夫人,迦留陀夷常稱她是天下第一美人。
佛陀成道後知道這件事,對于用欺騙的手段來做人,來從事政治,其結果一定是非常不幸,佛陀深深不以為然。
佛陀認為欺騙的種子種下去以後,遲早總要結出災難的果實。
末利夫人在波斯匿王很多妃子中被立為第一夫人,波斯匿王就是因為她是釋迦族中的王女。
末利夫人生了孩子叫做琉璃太子,到琉璃太子八歲的時候,奉他父親波斯匿王的命令,到射術有名的迦毗羅國來學射。
那時,适值迦毗羅城新建成一個巍峨堂皇的講堂迎接佛陀說法,釋迦族中把講堂當為神聖之地,敷設整齊的坐具,挂着美觀的幡蓋,灑出芬芳的香汁,燃燒名貴的檀香,準備等候佛陀的聖駕光臨。
琉璃太子和其他的孩童一起在講堂中遊玩,釋迦族中的人見到他時大怒,認為女侍奴隸所生養的孩子走入講堂,污穢了聖地,著令把琉璃太子早日送回,凡是琉璃太子在講堂中足迹所到之處,一律掘土七尺,重換淨土。
琉璃太子知道後大怒,他發誓說道: “等我做王的時候,一定要消滅釋迦族。
” 佛陀回國說法時,知道這件事,覺得釋迦族在形式上這樣過份自高自大,國家的前途一定會自取敗亡。
佛陀是體悟宇宙真理的聖者,他要順着法性生活,他對不幸的人不是沒有慈悲,他知道真理是不應該執着,不應該分有你我的。
但人間的佛陀,他的心裡仍然是熱愛着祖國。
衆緣和合,不幸與災難的果實真的快要成熟。
有一天,波斯匿王出外巡視,琉璃太子和叛逆的迦梨耶那大臣忽然集合軍隊就把王的侍衛殺死,奪去王冠與王所佩的寶劍。
波斯匿王和末利夫人,見到侍衛被殺是出于琉璃太子之手,大為驚慌,他懊悔似的對末利夫人說道: “早知如此,快點将王位傳給他就好。
” 末利夫人用種種好話安慰波斯匿王,勸他先到迦毗羅衛國暫避琉璃太子的鋒芒。
波斯匿王的年齡已八十歲,不久因病死在迦毗羅衛國,釋迦族中用王者的葬禮将他厚葬。
琉璃太子知道父王死訊以後,認為今後應是自己的世界,他就公然的宣布繼承王位,他的哥哥祇陀太子他都不放在眼中。
迦毗羅衛國的悲運就這樣的注定而不能避免。
琉璃王有一天問大臣們道: “如果有人侮辱尊貴的國王,輕視國王是不淨的人,他的罪應該如何處罰?” “他的罪應該萬死!”衆大臣的回答。
因此,琉璃王堅決的發出宣言道: “釋迦族傷害我的自尊心,侮辱我的人格,把我看為不淨的人,他們罪該萬死,我一定要讨伐釋迦族!” 琉璃王要征讨迦毗羅衛國的風聲傳出以後,釋迦族中得悉這個情報,異常驚慌! 當佛陀知道這個消息的時候,認為這是迦毗羅衛國人民共業的果報成熟。
佛陀叫人不要造業,播下種子一定會有現行。
佛陀能救人,但人的業報不能不受。
有罪業的人,不忏除前愆,佛陀雖可救度一時,但最後他還是要受完業報。
佛陀想到為了祖國,隻有盡心幫忙,因此就獨自的離開大衆,一個人在琉璃王軍隊必定經過的道中一棵枯樹之下靜坐,等待琉璃王和他的軍隊。
外面有異教徒的迫害,内部有提婆達多的搗亂,偉大宗教家的佛陀,雖能使異教徒的迫害,徒然顯出其笨拙和愚昧;提婆達多的搗亂,徒然是自取滅亡;但世間上絕不會因此就相安無事。
這個世間是光明與黑暗的世間,是善與惡、佛與魔的世間,娑婆世界上永遠是不會沒有問題。
佛陀對宇宙觀的說明是成住壞空的相續,對人生觀的看法是生老病死的輪回。
世間上的一切森羅萬象,沒有一項能脫出佛陀對宇宙和人生所下的定律! 佛陀早就知道一件不幸的事情終會到來,這與佛陀本身雖然無關;但與佛陀的祖國卻有存亡的關系。
佛陀住世時的印度,時常發生戰争,大小國家林立,做王的人總是有占領他國的野心。
佛陀的祖國迦毗羅衛國,因為近鄰強大的憍薩彌羅國的興起,常常威脅其安全。
好在憍薩彌羅國的波斯匿大王受佛陀的感化,自他皈依佛陀以後,就從未想到要發動戰争。
而且,迦毗羅衛國自從淨飯大王逝世以後,王族中英勇的摩诃那摩大将繼承政權,因此,迦毗羅衛國還能維持着小康的局面。
可是世間法總是無常變幻的,那還是波斯匿王沒有皈依佛陀以前,他向釋迦族的女子求婚,釋迦族中一面自尊心很強,覺得自己是優等種族,不肯把女子嫁于他族;但一面又畏懼波斯匿王的勢力,那時王族的摩诃那摩就自告奮勇的說道: “萬事皆由我來負責,給波斯匿王發怒起來很是麻煩,在軍事上我們是不能勝過他,在政治上我們沒有他的國家安定,我想出一個辦法,我家中女侍奴隸之中,有一個叫做末利的女孩,十分美麗,就說她是我的女兒,把她嫁給波斯匿王!” 就是這樣,波斯匿王把末利立為第一夫人,迦留陀夷常稱她是天下第一美人。
佛陀成道後知道這件事,對于用欺騙的手段來做人,來從事政治,其結果一定是非常不幸,佛陀深深不以為然。
佛陀認為欺騙的種子種下去以後,遲早總要結出災難的果實。
末利夫人在波斯匿王很多妃子中被立為第一夫人,波斯匿王就是因為她是釋迦族中的王女。
末利夫人生了孩子叫做琉璃太子,到琉璃太子八歲的時候,奉他父親波斯匿王的命令,到射術有名的迦毗羅國來學射。
那時,适值迦毗羅城新建成一個巍峨堂皇的講堂迎接佛陀說法,釋迦族中把講堂當為神聖之地,敷設整齊的坐具,挂着美觀的幡蓋,灑出芬芳的香汁,燃燒名貴的檀香,準備等候佛陀的聖駕光臨。
琉璃太子和其他的孩童一起在講堂中遊玩,釋迦族中的人見到他時大怒,認為女侍奴隸所生養的孩子走入講堂,污穢了聖地,著令把琉璃太子早日送回,凡是琉璃太子在講堂中足迹所到之處,一律掘土七尺,重換淨土。
琉璃太子知道後大怒,他發誓說道: “等我做王的時候,一定要消滅釋迦族。
” 佛陀回國說法時,知道這件事,覺得釋迦族在形式上這樣過份自高自大,國家的前途一定會自取敗亡。
佛陀是體悟宇宙真理的聖者,他要順着法性生活,他對不幸的人不是沒有慈悲,他知道真理是不應該執着,不應該分有你我的。
但人間的佛陀,他的心裡仍然是熱愛着祖國。
衆緣和合,不幸與災難的果實真的快要成熟。
有一天,波斯匿王出外巡視,琉璃太子和叛逆的迦梨耶那大臣忽然集合軍隊就把王的侍衛殺死,奪去王冠與王所佩的寶劍。
波斯匿王和末利夫人,見到侍衛被殺是出于琉璃太子之手,大為驚慌,他懊悔似的對末利夫人說道: “早知如此,快點将王位傳給他就好。
” 末利夫人用種種好話安慰波斯匿王,勸他先到迦毗羅衛國暫避琉璃太子的鋒芒。
波斯匿王的年齡已八十歲,不久因病死在迦毗羅衛國,釋迦族中用王者的葬禮将他厚葬。
琉璃太子知道父王死訊以後,認為今後應是自己的世界,他就公然的宣布繼承王位,他的哥哥祇陀太子他都不放在眼中。
迦毗羅衛國的悲運就這樣的注定而不能避免。
琉璃王有一天問大臣們道: “如果有人侮辱尊貴的國王,輕視國王是不淨的人,他的罪應該如何處罰?” “他的罪應該萬死!”衆大臣的回答。
因此,琉璃王堅決的發出宣言道: “釋迦族傷害我的自尊心,侮辱我的人格,把我看為不淨的人,他們罪該萬死,我一定要讨伐釋迦族!” 琉璃王要征讨迦毗羅衛國的風聲傳出以後,釋迦族中得悉這個情報,異常驚慌! 當佛陀知道這個消息的時候,認為這是迦毗羅衛國人民共業的果報成熟。
佛陀叫人不要造業,播下種子一定會有現行。
佛陀能救人,但人的業報不能不受。
有罪業的人,不忏除前愆,佛陀雖可救度一時,但最後他還是要受完業報。
佛陀想到為了祖國,隻有盡心幫忙,因此就獨自的離開大衆,一個人在琉璃王軍隊必定經過的道中一棵枯樹之下靜坐,等待琉璃王和他的軍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