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卅四章 僧團中的争執與安樂

關燈
不說,我做不來。

    』 佛陀看看這位講話的比丘,随即從座位上站起來,威嚴的說道: 『做一個世間上的國王,給人家弄得國破家亡,尚且能夠忍辱,隻有你們口頭要争,為甚麼不能和合呢?以争止争,永沒有止的時候。

    果真你們是為着解救衆生,為着多數人的利益着想,用力量代替慈愛去折服對方,這也未嘗不可。

    但你們之間的争執,全是從自我執着的私念出發。

    自我的一己之見,不應去争,應該要忍,忍之道才是寶貴的。

    諸比丘!假若你們有人不把大家當作師友看待,不肯共同的虛心學習,有如狂象獨居曠野,堅持己意,以為自己最賢能善良,那就不要和他認為惡的人住在一起!』 佛陀說後,就吩咐各人散去,不能改變壞脾氣的人仍然不能改,佛陀對無緣沒有善根的人,也隻好由他去。

    有善根而給佛陀的話感動了改往修行的也很多。

     佛陀等大家散後,心中沒有不快樂,因為他是佛陀,要講的講過以後,心中沒有絲毫的執着。

    佛陀知道人間争的結很難解,自己不覺悟誰也沒有辦法。

    佛陀感到這個世間需要宣揚慈悲、自由、平等、緣生的真理,更加迫切! 佛陀獨自一人信步走着,漸漸的走到波利耶沙羅林來,這座森林裡正住着阿那律、跋提、金毘羅三人在修行。

     這三個伯仲兄弟,在家時感情很好,出家後感情也是很好,他們三人有一盟約,共同依止佛陀修道,一切都遵照佛陀的戒法而行。

    若是出外乞食最初回來的人,先要敷床,次要汲水,再次要拿出洗足的器具和抹腳的布巾,安置水瓶,能夠吃的東西把肚子吃飽,剩餘的收藏于涼爽的地方,放在沒有蟲子的水中,留給後回來的人吃。

    收拾以後,淨手洗足,整好尼師壇,入室念佛念法念僧或坐禅。

    再回來的洗足後,水如不足,要去再補,洗幹淨布巾,為後回來的人預備。

    吃飯的時候,如果感到不足,把前人剩下來的拿來吃,然後又再收好,淨手洗足,整好尼師壇,入室念佛念法念僧或靜坐。

    他們就這樣過着律儀的生活,等到漸漸黃昏将要晚的時候,最初的人從禅定起來汲水,力量不足時,舉手示意,叫人幫忙,但不可說話,默默的靜靜的生活。

    五天召開一次會議,商讨一些問題,以及報告各人修行的心得。

    這樣平和的、美滿的生活,他們都感到非常快樂。

     佛陀走到這裡來,心中很是歡喜,但這兒有一位守林的人,他不認識佛陀,因為平時佛陀行化在各地,總是帶領了許多的弟子,而今天是獨自的一人,不留意時都不知道這是佛陀的光臨。

    因此守林的人向前阻止佛陀道:『這裡有三位聖者住着修行,您不能進去!』 佛陀微笑着,靜靜的答道:『他們三人見到我,大概也很歡喜!』 守林的人就把此話前去報告,三個人見到是佛陀的光臨,真是喜出望外,阿那律來接佛陀的衣缽,跋提去敷好床席,金毘羅趕緊汲水給佛陀洗足。

    佛陀見到他們三人,很歡喜的向他們說道: 『你們在平和的修道,過着無争的安樂生活,一心一德,一師一道,水乳交融似的和合,實在美滿得很!』 佛陀在這裡說些五根、五力、七菩提分、八聖道分的道理,更增加三人對這美滿生活的信心!他們感到天上的快樂、天上的歡喜,也不如他們的清淨,他們的實在! 以後,喜歡争的人,佛陀就不理睬他們,這風聲傳出去以後,他們還有甚麼可以自尊呢? 非法喜争的人,一部份反省覺悟,一部份大家共同壓制他,他們這才忏悔,才知道大海流出的百川,是不能分的。

     世間上争執的煩惱,和樂的安靜,原是各人自找的,僧團中的學道者,在大聖佛陀的德化之下,因為根機的不同也有着聖凡之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