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廿九章 歸城施法語
關燈
小
中
大
的悉達多,請你不要再呼我的名字,你照我們先祖的規矩稱呼我好了。
』 『不要喊您悉達多,照先祖的規矩是怎麼稱呼呢?您的先祖總沒有在大街小巷乞食呀!』淨飯大王還沒有懂得佛陀的意思。
『我說的先祖是我們出家的先祖,不是在家時的先祖,我的先祖是過去的諸佛,我現在是證得佛果的人,你喊我佛陀好了。
』 『您現在是證果的佛陀,您也不準我再喊您的名字,您離開我一别就是十多年,我對你的懷念,我為您的煩心,千萬張口這時候都是訴說不能窮盡。
你和我分别得這麼長久,相見的時候一點感情都沒有,使我怎不悲傷?如同有人口中早就幹渴,忽然遠遠看見路邊有一清涼的泉水,及至奔馳到那兒要飲的時候,那個泉水忽然枯幹,怎不叫人失望呢? 『現在我也不必向您叙述那麼多,您雖已遂了久遠的願望,具足一切的德慧,總之,您是我的太子,您應該繼承我的王位,統領全國的人民!』 佛陀知道淨飯大王還存有父子的愛情,即刻向父王說道: 『父王!你對我這麼深深的垂愛,隻有增加你的憂悲。
我現在的一切不是我一人的,我是一切衆生的。
我現在是繼承過去諸佛的法統,請父王還要多多了解。
『父王生養我,我是父王的太子,我應該酬謝父王養育的恩德,但這并不一定要奉送世間上那些無常的财寶,或是那不實的愛情。
說實話,人天稀有的寶貝,乃是勝妙的甘露之法,我将以此報答父王。
『人在世間上為生活努力,都是造六道輪回的因,六道輪回的結果離不開苦,苦的根本就是愛與欲所緻。
『把私我的愛欲去除,清除身口意三業,積聚十善的行為,修養善的德性,晝夜沒有間斷,不給六塵境界轉動自己的心,不給無明妄想所迷惑,如能這樣,一定能得到未來的大利益,而步上自由解脫之大道。
『自由解脫的境地是無我的境地,無我的境地一定要遠離三界的欲念。
三界好似焚燒着的火宅,好似無底的大海,沒有什麼快樂可言。
衆生出沒在三界六道之内,好比月亮回轉在太陽的周圍,永無息期。
天上的愉快,人間的歡樂,絕對不是常住的,真正涅槃的境界,才是第一究竟的快樂。
』 佛陀的法音,淨飯大王聽得也很感微妙,心靈的深處,像有一股不可阻止的力量生起,對面的佛陀,身上像放出萬道耀眼的金光,淨飯大王忽然心生歡喜,一掃愛執之念,從此再不向佛陀提起王位的問題,他即刻說道: 『我知道您現在是大覺大悟的佛陀,我已非常感到榮幸,您旅途太辛苦了,趕快跟我回宮休息吧!』 佛陀和淨飯大王邊走邊談着,比丘們整齊的隊伍,淨飯大王随駕的車馬,都跟随在身後。
一邊是冠蓋雲集,一邊是光頭缁衣,這真是世界上少見的行列。
佛陀和淨飯大王一别就是十幾年,佛陀不是不高興和父王相逢,而是佛陀知道自己的責任,自己所要作的,在父王的面前,實在不容許有兒女情長的樣子。
年老的淨飯大王,當然很感到佛陀對他的感情不足,但佛陀的歸來,終究是自己的太子成了佛陀,這衷心的歡喜,那也是不能掩蔽的。
佛陀和淨飯大王進入宮殿時,音樂齊鳴,百官迎接,大家在熱鬧興奮之餘,都回憶起過去佛陀在宮中做太子時的情景,大家更想到等一會佛陀和耶輸陀羅相逢時,不知又是什麼情形? 此刻,耶輸陀羅妃沒有出來和佛陀相見,但她的心中,自從知道佛陀歸來以後,像一塘池水,投進一塊大的石頭,掀起巨大的浪花,一刻也不能安靜。
她猜想佛陀現在不知變到什麼樣子,假使見面時,應該要用怎樣的态度對他才好。
耶輸陀羅妃心想佛陀的歸來,應該先來和她見面才對,因為這樣才能安慰她這十數年來的寂寞苦情。
但佛陀停留在宮殿中,好象忘記有耶輸陀羅的存在。
耶輸陀羅在内宮裡,真是百感交集,時而氣憤,時而又覺得相逢的驕傲。
她想到佛陀和她相逢時,一定會對她講些親蜜的話,但她又想到這是不可能的,因為佛陀是成就正覺的聖者,
』 『不要喊您悉達多,照先祖的規矩是怎麼稱呼呢?您的先祖總沒有在大街小巷乞食呀!』淨飯大王還沒有懂得佛陀的意思。
『我說的先祖是我們出家的先祖,不是在家時的先祖,我的先祖是過去的諸佛,我現在是證得佛果的人,你喊我佛陀好了。
』 『您現在是證果的佛陀,您也不準我再喊您的名字,您離開我一别就是十多年,我對你的懷念,我為您的煩心,千萬張口這時候都是訴說不能窮盡。
你和我分别得這麼長久,相見的時候一點感情都沒有,使我怎不悲傷?如同有人口中早就幹渴,忽然遠遠看見路邊有一清涼的泉水,及至奔馳到那兒要飲的時候,那個泉水忽然枯幹,怎不叫人失望呢? 『現在我也不必向您叙述那麼多,您雖已遂了久遠的願望,具足一切的德慧,總之,您是我的太子,您應該繼承我的王位,統領全國的人民!』 佛陀知道淨飯大王還存有父子的愛情,即刻向父王說道: 『父王!你對我這麼深深的垂愛,隻有增加你的憂悲。
我現在的一切不是我一人的,我是一切衆生的。
我現在是繼承過去諸佛的法統,請父王還要多多了解。
『父王生養我,我是父王的太子,我應該酬謝父王養育的恩德,但這并不一定要奉送世間上那些無常的财寶,或是那不實的愛情。
說實話,人天稀有的寶貝,乃是勝妙的甘露之法,我将以此報答父王。
『人在世間上為生活努力,都是造六道輪回的因,六道輪回的結果離不開苦,苦的根本就是愛與欲所緻。
『把私我的愛欲去除,清除身口意三業,積聚十善的行為,修養善的德性,晝夜沒有間斷,不給六塵境界轉動自己的心,不給無明妄想所迷惑,如能這樣,一定能得到未來的大利益,而步上自由解脫之大道。
『自由解脫的境地是無我的境地,無我的境地一定要遠離三界的欲念。
三界好似焚燒着的火宅,好似無底的大海,沒有什麼快樂可言。
衆生出沒在三界六道之内,好比月亮回轉在太陽的周圍,永無息期。
天上的愉快,人間的歡樂,絕對不是常住的,真正涅槃的境界,才是第一究竟的快樂。
』 佛陀的法音,淨飯大王聽得也很感微妙,心靈的深處,像有一股不可阻止的力量生起,對面的佛陀,身上像放出萬道耀眼的金光,淨飯大王忽然心生歡喜,一掃愛執之念,從此再不向佛陀提起王位的問題,他即刻說道: 『我知道您現在是大覺大悟的佛陀,我已非常感到榮幸,您旅途太辛苦了,趕快跟我回宮休息吧!』 佛陀和淨飯大王邊走邊談着,比丘們整齊的隊伍,淨飯大王随駕的車馬,都跟随在身後。
一邊是冠蓋雲集,一邊是光頭缁衣,這真是世界上少見的行列。
佛陀和淨飯大王一别就是十幾年,佛陀不是不高興和父王相逢,而是佛陀知道自己的責任,自己所要作的,在父王的面前,實在不容許有兒女情長的樣子。
年老的淨飯大王,當然很感到佛陀對他的感情不足,但佛陀的歸來,終究是自己的太子成了佛陀,這衷心的歡喜,那也是不能掩蔽的。
佛陀和淨飯大王進入宮殿時,音樂齊鳴,百官迎接,大家在熱鬧興奮之餘,都回憶起過去佛陀在宮中做太子時的情景,大家更想到等一會佛陀和耶輸陀羅相逢時,不知又是什麼情形? 此刻,耶輸陀羅妃沒有出來和佛陀相見,但她的心中,自從知道佛陀歸來以後,像一塘池水,投進一塊大的石頭,掀起巨大的浪花,一刻也不能安靜。
她猜想佛陀現在不知變到什麼樣子,假使見面時,應該要用怎樣的态度對他才好。
耶輸陀羅妃心想佛陀的歸來,應該先來和她見面才對,因為這樣才能安慰她這十數年來的寂寞苦情。
但佛陀停留在宮殿中,好象忘記有耶輸陀羅的存在。
耶輸陀羅在内宮裡,真是百感交集,時而氣憤,時而又覺得相逢的驕傲。
她想到佛陀和她相逢時,一定會對她講些親蜜的話,但她又想到這是不可能的,因為佛陀是成就正覺的聖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