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廿九章 歸城施法語

關燈
奉他所指示的真理去實踐。

    現在佛陀叫優陀夷出家,并非有意和他為難,而是希望他真正的能夠得度。

     佛陀見到優陀夷允諾以後,随即喊來一位弟子,告訴那位弟子關于優陀夷要出家的事,并吩咐他照出家的儀式為優陀夷剃度。

     優陀夷恍惚在夢中似的,任佛陀那個弟子為他剃除須發和穿著袈裟,等到優陀夷完全成為一個沙門的樣子才帶他來拜見佛陀。

    佛陀向他笑笑,并稱贊他很像沙門,優陀夷想想不覺也笑起來。

    他想到現在終于做了佛陀的俘虜,但怎麼樣能歸去回複淨飯大王呢? 優陀夷的出家,做佛陀的弟子,他雖然感到很榮幸,很得意,但心裡總是不安靜,他最後奉佛陀的慈命,先歸城去禀複淨飯大王,他的心才放下來。

     淨飯大王見到穿著袈裟的優陀夷就笑着說道: 『對啦!我猜得不錯,優陀夷!你也是靠不住的。

    他問你些什麼呢?』 『大王!現在的佛陀,超乎陛下和我的想象,隻要不是傻瓜,不是狂人,一定會受他的感動而都皈投到他的座下。

    佛陀說,他在七日之内就會回來,請大王不要多心,将來迦毘羅城中的沙門一定要多起來了。

    』 淨飯大王聽到優陀夷回答佛陀六、七天之内就要回來,心中喜不自勝,對于迦毘羅城中将來一定會有更多的沙門,淨飯大王此刻實無心去關懷。

    自從知道佛陀一定要回來的日子以後,無論迦毘羅城中發生什麼重大的問題,淨飯大王也不去關心,他隻是時時刻刻的在盼望佛陀的歸來。

    優陀夷見到如此情形,不覺感動得流出眼淚。

     很多的人說過,再偉大的人物,在故鄉是沒有人歡迎,佛陀的歸國,正是和這句話相反。

    從外表上看,佛陀離開祖國十五、六年才歸來,假若是換上另一個人的話,這正是所謂衣錦榮歸的時候,可是,佛陀穿著绫羅的衣錦出去,倒是穿著樸實的袈裟歸來。

    不過,我們不要忘記,這是表面的,真正的佛陀是出離煩惱的家,舍去太子的位,戰勝一切的苦,遂了曆劫以來的本願,到達正覺世界而才歸來的一位一切智者。

     現在佛陀并非是一個人獨自的歸來,他是帶領着很多的弟子,他們的穿著雖不美觀,但儀規的整肅,動止的安祥,使見到的人不知不覺的流下眼淚,并且合掌作禮。

     佛陀進入祖國的國界,并沒有急忙的趕回宮殿,他帶領弟子進入迦毘羅城外的尼拘陀樹林,先停在那兒休息一會以後,再帶領弟子進入迦毘羅城中托缽乞食。

    國中的人,見到很多乞食的沙門,師父就是昔日的太子悉達多,大家都很驚奇,有的前來緻最恭敬的頂禮,有的奉送最美好的供養。

    佛陀是不分貧富貴賤,在每一家門前,都站立一會。

    想供養的人以及不想供養的人,想求教的人以及不想求教的人,佛陀都很歡喜微笑的向他們招呼。

    那莊嚴的步伐,那慈悲的儀表,實在太令人感動!即使對佛陀離國出家的行為有所誤解而不信仰的人,見到佛陀也都生起恭敬佩服之心。

    佛陀的風度,就這樣很快的被傳聞開去,傳聞到淨飯大王的耳中,淨飯大王驚奇太子的歸來怎麼不先來向他問安,他趕快帶領百官大臣前來迎接。

     在路上,佛陀和淨飯大王兩個行列相逢,一邊是淨飯大王的行列,極其尊貴華美;一邊是佛陀的行列,雖然整齊靜肅,但不奢華美觀。

     兩邊行列相逢的時候,淨飯大王慌忙的下車,很歡喜的來見佛陀,淨飯大王想用手來擁抱他的太子,他也以為太子一定會投進他的懷抱,但昔日的太子今日的佛陀威嚴不動如山,淨飯大王感到非常失望,因此說道: 『悉達多!您是我的太子,但現在究竟怎樣稱呼您,我也不知道。

    我真不了解,您回國後,為什麼不趕快的回宮呢?您為什麼要使我焦急的在等待?您帶領很多的人,到宮中來吃飯,您也知道,這是不會成問題,可是,您好似故意和我為難,領着這麼多的人在大街小巷乞食,您說,這種生活,怎不失去我種族的光榮?怎不增加我種族的恥辱?』 佛陀的慈容,靜得如止水一般,很溫和恭敬的說道: 『父王!我已不是昔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