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廿五章 頻婆娑羅王的皈依
關燈
小
中
大
着落。
』 優樓頻羅迦葉坦白說出他内心的真誠之言,以及贊美佛陀巍巍的功德,頻婆娑羅王聽得啧啧稱贊,他又再對佛陀說道:『佛陀!我聽到優樓頻羅迦葉的叙述,我也和他一樣,我感覺到很歡喜也很榮幸,我今日能再逢到佛陀,實在是三生的幸運。
現在請求佛陀明察我們下根的人,講一點我們能領受的法語聽聽好嗎?』 佛陀慈悲的說道: 『大王!我現在說一點關于我們自己的身體給你聽聽。
我們身體上的眼耳鼻舌身意等的一切作用和活動,就是生死起滅的原因。
若能深深了解這個生死,那就不會執着。
對一切法都能生起平等的觀念,那時才能認識我們自身的真相,這個真相,就是所謂無常之相。
『可是,若人真想究竟洞悉這無常之相,并不是容易的事。
因為人有意識的存在,所以生出種種的欲望。
欲望、肉體、心,都是生滅的,都是不能常住的。
大王!你知道我們的身體是無常的嗎?假使你知道一切色心之法,是無常的,是不安的,是虛幻的,是皆空的,那就沒有「我」的迷妄,沒有「我所有」的束縛。
明白「我」是無常的,「我所有」是虛假的,沒有「我」和「我所有」就不會生苦,也不會受束縛。
把握這一點,就是一個清涼的去處,就是一個解脫的地方。
』 佛陀從他大智覺海中流露出的法語,是他認識自己,認識宇宙的真實之言,頻婆娑羅王聽到這裡還不能完全了解,他插上來帶着驚奇的口吻請問佛陀道: 『哎唷!佛陀!你說沒有我,那麼果報是那一個來受呢?』 『大王!你再想一想:誰來受果報呢?我告訴你,還是衆生自己要來受果報的。
不過要受的果報,這也是如幻的。
大王!你應該為自己的幸福打算?抑是應該為人民的幸福打算呢?你應該為自己的不幸着想呢?抑是應該為人民的不幸着想呢?究竟那樣才是王應想的呢?你要知道:當我們的心與境相遇的時候,這隻是空與空的聚合。
好比石頭與石頭相碰以後發出的火花。
大王!火花是石頭的東西嗎?還是誰的東西呢?你照如此去想也就明白。
『人間在還沒有生我以前,就已經有我呢?還是死後有我呢?睡眠的時候是我呢?還是午夜醒來時是我呢?心裡沒有挂礙是我呢?還是身體上有故障是我呢?所以仔細的想起我時,不過同于石與石相撞而發出那瞬息的火花,但石頭不就是火花,等于水中有時起了泡沫,但水并不是泡沫一樣。
『假若一定要說有我,那又何必要苦苦的修行呢?假若一定要說一切都沒有,為什麼要求解脫呢?老實說,在這個世間上,「我」沒有所作,也沒有作「我」的主宰,一切都在随着自業流轉而已。
『人有主觀的眼耳鼻舌身意的六根,向外攀就有客觀的色聲香味觸法的六塵,所以結果生起眼耳鼻舌身意的六識。
由于心與境遇合的六識,因此那不如意的煩惱之我也就生起那老病死的循環。
貪瞋癡的無明,都是起源于這個我,好象石頭與石頭相撞擊的時候,有時有火,有時無火,但石和石不相撞時,就不能說石頭是火。
大王!這很小的事情,我為了要明白,經過了多年的修行。
大王!離開我執,不是容易的事,可是不離我執又是錯誤的、愚癡的、颠倒的。
『忘了我而隻為一切衆生,再忘了我及一切衆生而進入不動心的領域,把心擴大與宇宙一體時,那就是「我」進入涅槃之時,大王這才是人間本來的實相,那個地方才沒有生死。
』 佛陀講到這裡的時候,頻婆娑羅王和一切聽衆,内心清涼,得到無上的喜悅,得到法眼淨。
頻婆娑羅王歡喜非常,大衆也感動得流着眼淚,他們都皈依了佛陀。
』 優樓頻羅迦葉坦白說出他内心的真誠之言,以及贊美佛陀巍巍的功德,頻婆娑羅王聽得啧啧稱贊,他又再對佛陀說道:『佛陀!我聽到優樓頻羅迦葉的叙述,我也和他一樣,我感覺到很歡喜也很榮幸,我今日能再逢到佛陀,實在是三生的幸運。
現在請求佛陀明察我們下根的人,講一點我們能領受的法語聽聽好嗎?』 佛陀慈悲的說道: 『大王!我現在說一點關于我們自己的身體給你聽聽。
我們身體上的眼耳鼻舌身意等的一切作用和活動,就是生死起滅的原因。
若能深深了解這個生死,那就不會執着。
對一切法都能生起平等的觀念,那時才能認識我們自身的真相,這個真相,就是所謂無常之相。
『可是,若人真想究竟洞悉這無常之相,并不是容易的事。
因為人有意識的存在,所以生出種種的欲望。
欲望、肉體、心,都是生滅的,都是不能常住的。
大王!你知道我們的身體是無常的嗎?假使你知道一切色心之法,是無常的,是不安的,是虛幻的,是皆空的,那就沒有「我」的迷妄,沒有「我所有」的束縛。
明白「我」是無常的,「我所有」是虛假的,沒有「我」和「我所有」就不會生苦,也不會受束縛。
把握這一點,就是一個清涼的去處,就是一個解脫的地方。
』 佛陀從他大智覺海中流露出的法語,是他認識自己,認識宇宙的真實之言,頻婆娑羅王聽到這裡還不能完全了解,他插上來帶着驚奇的口吻請問佛陀道: 『哎唷!佛陀!你說沒有我,那麼果報是那一個來受呢?』 『大王!你再想一想:誰來受果報呢?我告訴你,還是衆生自己要來受果報的。
不過要受的果報,這也是如幻的。
大王!你應該為自己的幸福打算?抑是應該為人民的幸福打算呢?你應該為自己的不幸着想呢?抑是應該為人民的不幸着想呢?究竟那樣才是王應想的呢?你要知道:當我們的心與境相遇的時候,這隻是空與空的聚合。
好比石頭與石頭相碰以後發出的火花。
大王!火花是石頭的東西嗎?還是誰的東西呢?你照如此去想也就明白。
『人間在還沒有生我以前,就已經有我呢?還是死後有我呢?睡眠的時候是我呢?還是午夜醒來時是我呢?心裡沒有挂礙是我呢?還是身體上有故障是我呢?所以仔細的想起我時,不過同于石與石相撞而發出那瞬息的火花,但石頭不就是火花,等于水中有時起了泡沫,但水并不是泡沫一樣。
『假若一定要說有我,那又何必要苦苦的修行呢?假若一定要說一切都沒有,為什麼要求解脫呢?老實說,在這個世間上,「我」沒有所作,也沒有作「我」的主宰,一切都在随着自業流轉而已。
『人有主觀的眼耳鼻舌身意的六根,向外攀就有客觀的色聲香味觸法的六塵,所以結果生起眼耳鼻舌身意的六識。
由于心與境遇合的六識,因此那不如意的煩惱之我也就生起那老病死的循環。
貪瞋癡的無明,都是起源于這個我,好象石頭與石頭相撞擊的時候,有時有火,有時無火,但石和石不相撞時,就不能說石頭是火。
大王!這很小的事情,我為了要明白,經過了多年的修行。
大王!離開我執,不是容易的事,可是不離我執又是錯誤的、愚癡的、颠倒的。
『忘了我而隻為一切衆生,再忘了我及一切衆生而進入不動心的領域,把心擴大與宇宙一體時,那就是「我」進入涅槃之時,大王這才是人間本來的實相,那個地方才沒有生死。
』 佛陀講到這裡的時候,頻婆娑羅王和一切聽衆,内心清涼,得到無上的喜悅,得到法眼淨。
頻婆娑羅王歡喜非常,大衆也感動得流着眼淚,他們都皈依了佛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