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歸依三寶的方法與利益

關燈
都會成功,八、能成佛道。

     如要分别舉例,佛經之中,實在太多,現在選擇四條,用語體文譯述于下: 一、人若歸依三寶的話,将來所得的福報之大,大得不可窮盡。

    譬如有一個寶藏,全國人民,搬運七年,搬之不盡,三歸功德,比這還要大到千千萬倍。

    (《優婆塞戒經》,大正二四.一○六三上) 二、過去,有一位三十三天的天子,天福盡了,還有七天,就要死了,昔日的歡樂,都離開他了,美麗的天女,不再親近他了,本來是威威堂堂的相貌,現在變得毫無氣色了,他的身體,既衰弱,且垢穢不堪,兩腋之下,整日流着臭汗。

    他也看到,他将生到豬胎中去,因此躺在地上,哀傷、流淚、訴苦。

    此事給天主知道了,指示他誠心歸依三寶,教他口念:“歸依佛兩足尊,歸依法離欲尊,歸依僧衆中尊”,他便照着天主的指示,歸依了三寶。

    七天的本限一到,他便死了。

    天主為想知道,他死後究竟生到何處去了,但是以他的能力看遍了所能看到的所在,都無法看到那個天子的下落。

    隻好去問佛陀,佛陀告訴他說:“已經由于歸依三寶的功德,轉堕為升,升到兜率陀天去了,你們天人,隻能看下面,看不到上面的。

    ”(《嗟襪曩法天子受三歸依獲免惡道經》,大正一五.一二九中至一三○上) 三、如果東西南北的四大部洲之中,全數都是二乘果位的聖人,有人盡形壽供養,乃至為其一一造塔,那個人的功德之大,是不可計量的,但遠不如歸依三寶功德。

    (《校量功德經》,大正一六.七八三下至七八五中) 四、過去有一位莎鬥比丘,專誦三寶之名,經過十年的歲月,便證得了初果斯陀含,如今在普香世界作辟支佛。

    (《木木患子經》,大正一七.七二六中) 從上面所舉的四例,便可知道歸依三寶是極為難得的事。

    同時,佛陀也曾說過,隻要有人歸依三寶,便有四王天派遣三十六位善神,随身護持,并且希望受了三歸以後的弟子,将此三十六位善神的名子,寫下來,随身攜帶,便可辟除邪惡,出入無畏。

    現在不妨将此三十六位善神的名字,照抄如下,以備行者應用: (一) 彌栗頭不羅婆(善光),主疾病。

     (二) 彌栗頭婆呵娑(善明),主頭痛。

     (三) 彌栗頭婆邏波(善力),主寒熱。

     (四) 彌栗頭栴陀羅(善月),主腹滿。

     (五) 彌栗頭陀利奢(善見),主癰腫。

     (六) 彌栗頭阿婁呵(善供),主颠狂。

     (七) 彌栗頭伽婆帝(善舍),主愚癡。

     (八) 彌栗頭悉坻哆(善寂),主瞋恚。

     (九) 彌栗頭菩提薩(善覺),主淫欲。

     (十) 彌栗頭提波羅(善天),主邪鬼。

     (十一) 彌栗頭呵娑帝(善住),主傷亡。

     (十二) 彌栗頭不若羅(善福),主冢墓。

     (十三) 彌栗頭苾阇伽(善術),主四方。

     (十四) 彌栗頭伽隸娑(善帝),主怨家。

     (十五) 彌栗頭羅阇遮(善主),主偷盜。

     (十六) 彌栗頭修乾陀(善香),主債主。

     (十七) 彌栗頭檀那波(善施),主劫賊。

     (十八) 彌栗頭支多那(善意),主疫毒。

     (十九) 彌栗頭羅婆那(善吉),主五瘟。

     (二十) 彌栗頭缽婆馱(善山),主蜚屍。

     (二十一) 彌栗頭三摩馱(善調),主注連。

     (二十二) 彌栗頭戾褅馱(善備),主注複。

     (二十三) 彌栗頭波利陀(善敬),主相引。

     (二十四) 彌栗頭波利那(善淨),主惡黨。

     (二十五) 彌栗頭虔伽地(善品),主蠱毒。

     (二十六) 彌栗頭毗梨駝(善結),主恐怖。

     (二十七) 彌栗頭支陀那(善壽),主厄難。

     (二十八) 彌栗頭伽林摩(善逝),主産乳。

     (二十九) 彌栗頭阿留伽(善願),主縣官。

     (三十) 彌栗頭阇利馱(善固),主口舌。

     (三十一) 彌栗頭阿伽馱(善照),主憂惱。

     (三十二) 彌栗頭阿诃婆(善生),主不安。

     (三十三) 彌栗頭娑和邏(善至),主百怪。

     (三十四) 彌栗頭波利那(善藏),主嫉妒。

     (三十五) 彌栗頭固陀那(善音),主咒咀。

     (三十六) 彌栗頭韋陀羅(善妙),主厭禱。

     上面所抄的三十六位善神,出于《灌頂三歸五戒帶佩護身咒經》(大正二一.五○一下至五○二中),該經說,凡是受了三歸的人,就有四王天王派遣他們來為之護持,同時,此三十六位神王,各各還有萬憶恒河沙數的鬼神,為其眷屬,輪番護持受了三歸的人。

    如能書寫神王名字,帶在身上,那是最好。

    其中第二十四及第三十四的兩個音譯名字相 同惟其意譯不同,當無防礙。

     不過,我們應當知道:歸依三寶,雖可求得現生的平安與快樂,歸依三寶的最終目的,乃在回到三寶的懷抱,并使自己也成為三寶——皆可以成佛,切不要自暴自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