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中國最流行的佛法,有台、賢、禅、淨的四宗。

    在這四宗中,台、賢是重于教的,禅、淨是重于行的。

    雖說四宗各有他的所本,但都成立于我國,有著中國佛教的特色,所以一向為中國佛教徒所重。

    天台宗,在我國佛教中,是有他的極崇高的地位和極普遍的信衆的。

    天台雖以五時、八教判釋東流一代聖教,但其中心思想及精義,實在于三谛、三觀及一念三千。

    一念三千說,出于天台大師的獨創,現在姑且不論。

    三谛、三觀說,據天台學者的一貫相傳,是傳承于印度的龍樹法門。

    天台宗确與龍樹學有深切關系,但關于三谛、三觀,實有讨論的餘地,因為在龍樹的全部著作中,沒有一處可以找出三谛、三觀的明文。

     三谛,就是真谛、俗谛、中谛;三觀,就是空觀、假觀、中觀。

    依于天台學者的一向所說,三谛是根據龍樹的中觀論,他們認為最有力的明文,就是中論四谛品的“因緣所生法”一頌。

    三觀是根據龍樹的大智度論,他們常常引用智論“三智一心中得”的一句話,以證成他的所說有據。

    可是這兩個教證,是非常薄弱的。

     先來考察三谛的教證。

    龍樹學的傳入中國,主要的是中、十二門、大智度的三論。

    雖各論的談空說有,有廣有略,但其一貫的思想,不外說明二谛。

    二谛章說:“此四論(加入提婆的百論)雖複名部不同,統其大歸,并為申乎二谛,顯不二之中道。

    若了于二谛,四論則煥然可領”。

    因此可說,龍樹學,不能不本于二谛。

    特别是中論所開顯的二谛,更為明顯。

    如中論四谛品中,顯示佛法宗要時,明白的告訴我們說:“諸佛依二谛,為衆生說法”。

    二谛章也說:“中論以二谛為宗,若了二谛,中論即便可明”。

    由是可知中論中心思想之所在。

    天台學者,雖說非常重視中論,但他引用“衆因緣生法,我說即是空,亦為是假名,亦是中道義”的一頌,以證成他的三谛說,不能不說多少與中論的本義不同。

    因為論主引說此頌,本意是為了成立一切法的緣起無自性空,并非成立一切法的即空即假即中。

    所以論主說了此頌後,恐怕有人發生誤會,緊接著又說了“未曾有一法,不從因緣生,是故一切法,無不是空者”一頌。

    此頌與前頌,是互相連貫而非彼此獨立的。

    把他連貫來讀,自然就會結歸到緣起即空,不會結歸到即空即假即中。

    但天台學者,文外取義地,把前一頌孤立起來看,所以就成了他的圓融三谛說。

    三谛圓融論,在後期的大乘經中,确也有他的線索可尋,但不應依附于龍樹的教義,作為自己的權證。

    假定龍樹在此頌中,真的是顯示三谛的,那他在末後的結句,就應說“是故一切法,無不是即空即假即中”,不應說“是故一切法,無不是空者”。

    前面也應說:“如來依三谛,為衆生說法”,不應說“二谛”了。

    既然标二谛,而又歸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