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十二 普通疑惑與解答
關燈
小
中
大
紙闆。
第二次三萬,當無誤。
又言“月經來時,亦不可生氣,一生氣月經即止。
”以故女子未嫁,亦有月經不調之病。
竊謂此事,于家庭教育、國家人民,均有關系。
以女子從小時即須教以謙遜柔和,則可無月經不調,及大氣緻兒死,小氣緻兒病之患。
既性情柔和,則無口舌是非,而家庭和睦矣。
祈将此意與一切人說。
所有息災開示毒乳殺兒廣告,頂格批明,下之“過三日”字抹殺,則了無後患矣。
(《新編全本印光法師文鈔》卷二十三第154頁 複李德明居士書六) 【614】如何預防災禍? ●人若能發大菩提心,生大慚愧,轉衆生之損人利己心,行菩薩之普利衆生行。
則若宿業、若現業,皆被此大菩提心中之佛号光明,為之消滅淨盡也。
世人多有作惡半生,後乃改悔,因未能全無惡報,遂謂佛法不靈,修持無益,仍愚癡之人。
今之世道,乃患難世道。
雖曰念佛能減宿業,然須生大慚愧,生大怖畏,轉衆生之損人利己心,行菩薩之普利衆生行。
則若宿業、若現業,皆被此大菩提心中之佛号光明,為之消滅淨盡也。
若前生及昔日,曾作大業,今雖止惡,未能力修衆善,及但泛泛然念佛,則功過不相敵,固難免或罹惡報耳。
非念佛之功虛棄也,以未發菩提心,特以惡業廣大,不能相掩耳。
倘能發大菩提心,則如杲日當空,霜露立消。
世人多有作惡半生,後乃改悔,因未能全無惡報,遂謂佛法不靈,修持無益。
居士既不以光為外人,光固不得不與居士略陳所以,以期出迷途而登覺岸耳。
(《新編全本印光法師文鈔》卷十九第1323頁 複康寄遙居士書一) 【615】如何才能讓猛獸、毒蛇、蝗蟲遠離? ●猛獸、毒蛇、蝗蟲,非殺能止之物。
唯大家發慈善心,同念佛号,彼必遠去。
猛獸、毒蛇、蝗蟲之類,均由人心兇惡,故緻傷人。
若向彼念佛,及教一切人各念佛,彼當自去。
……猛獸、毒蛇、蝗蟲,非殺能止之物。
唯大家發慈善心,同念佛号,彼必遠去。
汝何不見《普門品》“若惡獸圍繞,利牙爪可怖,念彼觀音力,疾走無邊方。
蚖蛇及蝮蠍,氣毒煙火然,念彼觀音力,尋聲自回去”乎?(《新編全本印光法師文鈔》卷十四第317頁 複章以铨居士書三) 【616】怎樣才能使莊稼果樹不生蟲? ●以至誠心持《大悲咒》,咒淨水一百八遍。
如不會《大悲咒》,可至誠念南無大慈大悲救苦救難觀世音菩薩一萬聲。
然後持此水向橘樹灑之,随行随念。
其蟲縱有,決不至太甚。
此乃根本解決法。
接手書,備悉。
汝所附問之事,實為貴地沐佛法之漸,以貴地人以橘為出産。
倘能以至誠心持《大悲咒》,咒淨水一百八遍,然後持此水向橘樹灑之,随行随念咒随灑。
其蟲縱有,決不至太甚。
倘極其恭敬至誠,當可不生。
如不會《大悲咒》,念《準提咒》,或《往生咒》,或《心經》,皆可。
即全不會,但至誠念南無大慈大悲救苦救難觀世音菩薩一萬聲,(預先供淨水一碗,念畢向樹灑之。
)去時随行随念,至樹處随行随念随灑。
倘肯日日常念,或在樹林周圍念,其樹必定茂盛繁實。
世間人不知道,唯知利。
果能依此,不生蟲,多結果實,則人皆肯念矣。
若有蟲,則難令不捕,須令其不生,乃根本解決法。
生而不捕,斷做不到。
凡事順人情則易從,逆人情則不從。
汝先作此法,倘真靈,然後以此勸其一鄉,則一鄉便可通沐佛化。
(《新編全本印光法師文鈔》卷十七第832頁 複卓智立居士書四) 【617】如何解決溺人之處,常有人溺的現象? ●當于其處,立一木标,上用極厚白洋鐵闆,刻南無阿彌陀佛六字。
字要大,要看得遠,要能經久,可息此禍。
然溺⑴人之處,常有人溺,即所謂求替死鬼者。
當于其處,立一木标,上用極厚白洋鐵闆,刻南無阿彌陀佛六字。
字要大,要看得遠,要能經久,可息此禍。
以刻此字之人之慈心,感佛之慈光加被,以後決保無有此禍。
即此可見佛慈悲力,不可思議。
(《新編全本印光法師文鈔》卷九第258頁 複崔德振居士書五) 【618】印光大師作了哪些彌陀對聯? 1.莫訝一稱超十地。
須知六字括三乘。
2.如來拯濟無方,廣度衆生須度我。
吾輩竛竮⑵沒寄,不念彌陀更念誰。
3.依宏誓願,建折攝之法門,但肯一心持名,自爾潛符實相, 俾四聖六凡同證真常,故得九界鹹歸,十方共贊。
以大慈悲,立厭欣之勝行,若能初土托質,何難頓入寂光, 導三乘五性齊登淨域,因茲千經俱闡,萬論均宣。
4.應當發願願往生,客路溪山,切莫從頭再眷戀。
自是不歸歸便得,故鄉風月,直須全體總親承。
5.成就六八大願,居西方以作佛, 舉華藏世界諸莊嚴,圓彰淨土。
愍念九品含靈,向東域而垂慈, 引娑婆國中衆男女,同往蓮邦。
6.舍西歸捷徑,九界有情,上何以圓成覺道。
離淨土法門,十方諸佛,下不能普利群萌。
7.五住二執,蒙光頓圓夫四德。
三乘六道,克念定證于一真。
8.佛願宏深,十方共贊。
生心懇到,九界同歸。
9.壽量無邊,豎窮三際。
光明有象,橫遍十方。
10.苦海無邊,回頭是岸。
樂邦有路,起信即生。
11.唯期五濁頓空,任他香無人焚,地無人掃。
倘得一真共證,自爾願令我滿,心令我安。
12.濟度無方,憐伊體一。
津梁罔測,憫彼迷深。
13.誓願宏深,十方共贊。
慈悲廣大,九界同歸。
【619】印光大師撰寫了哪些念佛堂對聯? 1.何必問是誰,此道于今昭日月。
但能常系念,佛心無處不慈悲。
2.決志求生,效昔賢将錯就錯。
一心憶念,至今日人雲亦雲。
3.因戒生定,定慧圓明菩提本。
由教入淨,淨禅貫徹覺道成。
4.力修戒定慧空,則無我見。
常念慈悲喜拾,方契佛心。
5.了君大事唯修淨, 暢佛本懷在往生。
6.三業相應,往生有分。
六根都攝,見佛無難。
7.照見五蘊皆空,遠離颠倒夢想。
都攝六根淨念,上合本妙覺心。
8.五蘊皆空,六根俱寂。
一塵不染,萬德圓彰。
【620】為什麼親近善知識須先知禅淨之所以,以佛祖為師,不以高人為據? 淨土一法,乃十方三世一切諸佛,上成佛道,下化衆生,成始成終之總持法門。
多有欲作千古第一高人者,藐視而毀謗之。
吾人當以諸佛諸祖為師,不當以此種高人為據,則可即生蒙佛慈力,往生西方。
(《新編全本印光法師文鈔》卷十第431頁 複濟善大師書) 今之欲親近善知識者,須先知禅淨之所以。
否則,十有八九,由善知識破壞淨土善根,尚自嚣嚣得意,謂得正法,良可痛歎。
(《新編全本印光法師文鈔》卷九第279頁 複鄭慧洪居士書) *** ⑴芥子許:像芥子那麼大的。
芥子:芥菜的種子,體形極小。
⑵杲日:明亮的太陽。
⑴護持保任:保護、守持,不令丢失。
保任:禅宗語,意為開悟後,尚需在事相上乃至理相上作不斷琢磨、深入的修持功夫,以“保”持悟境之不失,以“任”持開悟所得之功德不失之意。
⑵銷熔餘習:比喻語,把餘習(殘餘之習氣)視為金中之雜質,以修持之烈火使金屬熔化,令雜質自然浮起而除之。
⑴髡民:髡,kūn。
髡民,指因犯罪而受剃發之刑之罪民。
⑵誘掖獎勸:用正道的語言來開導、勸導他人,用物質或名義來獎勵、鼓勵他人。
⑶麗澤:朋友切磋,相互得益。
⑴紀文達:清紀曉岚,卒谥文達。
⑴中陰:人死後以至往生某一道輪回為止的一段時期,一般有四十九天。
此時期亡者的靈體叫做中陰(Antrabhara),又叫中有。
⑵惕厲:心懷危懼,敬畏、戒懼。
⑶翼贊:輔助、贊助、護持。
⑴罪戾:罪過。
⑴妾媵:qièyìng,妾,是指小妻、側室、偏房,俗稱小老婆。
媵,是指随嫁的人,通常是指丫鬟,也指年紀比出嫁者更小的男女兄弟姊妹。
⑵秕稻:秕,是指中空或不飽滿的谷粒;秕稻,即是指中空或不飽滿的稻粒。
引伸為壞、不良、敗壞。
⑴溺:淹沒在水裡。
⑵竛竮:língpíng。
孤獨,沒有依靠。
第二次三萬,當無誤。
又言“月經來時,亦不可生氣,一生氣月經即止。
”以故女子未嫁,亦有月經不調之病。
竊謂此事,于家庭教育、國家人民,均有關系。
以女子從小時即須教以謙遜柔和,則可無月經不調,及大氣緻兒死,小氣緻兒病之患。
既性情柔和,則無口舌是非,而家庭和睦矣。
祈将此意與一切人說。
所有息災開示毒乳殺兒廣告,頂格批明,下之“過三日”字抹殺,則了無後患矣。
(《新編全本印光法師文鈔》卷二十三第154頁 複李德明居士書六) 【614】如何預防災禍? ●人若能發大菩提心,生大慚愧,轉衆生之損人利己心,行菩薩之普利衆生行。
則若宿業、若現業,皆被此大菩提心中之佛号光明,為之消滅淨盡也。
世人多有作惡半生,後乃改悔,因未能全無惡報,遂謂佛法不靈,修持無益,仍愚癡之人。
今之世道,乃患難世道。
雖曰念佛能減宿業,然須生大慚愧,生大怖畏,轉衆生之損人利己心,行菩薩之普利衆生行。
則若宿業、若現業,皆被此大菩提心中之佛号光明,為之消滅淨盡也。
若前生及昔日,曾作大業,今雖止惡,未能力修衆善,及但泛泛然念佛,則功過不相敵,固難免或罹惡報耳。
非念佛之功虛棄也,以未發菩提心,特以惡業廣大,不能相掩耳。
倘能發大菩提心,則如杲日當空,霜露立消。
世人多有作惡半生,後乃改悔,因未能全無惡報,遂謂佛法不靈,修持無益。
居士既不以光為外人,光固不得不與居士略陳所以,以期出迷途而登覺岸耳。
(《新編全本印光法師文鈔》卷十九第1323頁 複康寄遙居士書一) 【615】如何才能讓猛獸、毒蛇、蝗蟲遠離? ●猛獸、毒蛇、蝗蟲,非殺能止之物。
唯大家發慈善心,同念佛号,彼必遠去。
猛獸、毒蛇、蝗蟲之類,均由人心兇惡,故緻傷人。
若向彼念佛,及教一切人各念佛,彼當自去。
……猛獸、毒蛇、蝗蟲,非殺能止之物。
唯大家發慈善心,同念佛号,彼必遠去。
汝何不見《普門品》“若惡獸圍繞,利牙爪可怖,念彼觀音力,疾走無邊方。
蚖蛇及蝮蠍,氣毒煙火然,念彼觀音力,尋聲自回去”乎?(《新編全本印光法師文鈔》卷十四第317頁 複章以铨居士書三) 【616】怎樣才能使莊稼果樹不生蟲? ●以至誠心持《大悲咒》,咒淨水一百八遍。
如不會《大悲咒》,可至誠念南無大慈大悲救苦救難觀世音菩薩一萬聲。
然後持此水向橘樹灑之,随行随念。
其蟲縱有,決不至太甚。
此乃根本解決法。
接手書,備悉。
汝所附問之事,實為貴地沐佛法之漸,以貴地人以橘為出産。
倘能以至誠心持《大悲咒》,咒淨水一百八遍,然後持此水向橘樹灑之,随行随念咒随灑。
其蟲縱有,決不至太甚。
倘極其恭敬至誠,當可不生。
如不會《大悲咒》,念《準提咒》,或《往生咒》,或《心經》,皆可。
即全不會,但至誠念南無大慈大悲救苦救難觀世音菩薩一萬聲,(預先供淨水一碗,念畢向樹灑之。
)去時随行随念,至樹處随行随念随灑。
倘肯日日常念,或在樹林周圍念,其樹必定茂盛繁實。
世間人不知道,唯知利。
果能依此,不生蟲,多結果實,則人皆肯念矣。
若有蟲,則難令不捕,須令其不生,乃根本解決法。
生而不捕,斷做不到。
凡事順人情則易從,逆人情則不從。
汝先作此法,倘真靈,然後以此勸其一鄉,則一鄉便可通沐佛化。
(《新編全本印光法師文鈔》卷十七第832頁 複卓智立居士書四) 【617】如何解決溺人之處,常有人溺的現象? ●當于其處,立一木标,上用極厚白洋鐵闆,刻南無阿彌陀佛六字。
字要大,要看得遠,要能經久,可息此禍。
然溺⑴人之處,常有人溺,即所謂求替死鬼者。
當于其處,立一木标,上用極厚白洋鐵闆,刻南無阿彌陀佛六字。
字要大,要看得遠,要能經久,可息此禍。
以刻此字之人之慈心,感佛之慈光加被,以後決保無有此禍。
即此可見佛慈悲力,不可思議。
(《新編全本印光法師文鈔》卷九第258頁 複崔德振居士書五) 【618】印光大師作了哪些彌陀對聯? 1.莫訝一稱超十地。
須知六字括三乘。
2.如來拯濟無方,廣度衆生須度我。
吾輩竛竮⑵沒寄,不念彌陀更念誰。
3.依宏誓願,建折攝之法門,但肯一心持名,自爾潛符實相, 俾四聖六凡同證真常,故得九界鹹歸,十方共贊。
以大慈悲,立厭欣之勝行,若能初土托質,何難頓入寂光, 導三乘五性齊登淨域,因茲千經俱闡,萬論均宣。
4.應當發願願往生,客路溪山,切莫從頭再眷戀。
自是不歸歸便得,故鄉風月,直須全體總親承。
5.成就六八大願,居西方以作佛, 舉華藏世界諸莊嚴,圓彰淨土。
愍念九品含靈,向東域而垂慈, 引娑婆國中衆男女,同往蓮邦。
6.舍西歸捷徑,九界有情,上何以圓成覺道。
離淨土法門,十方諸佛,下不能普利群萌。
7.五住二執,蒙光頓圓夫四德。
三乘六道,克念定證于一真。
8.佛願宏深,十方共贊。
生心懇到,九界同歸。
9.壽量無邊,豎窮三際。
光明有象,橫遍十方。
10.苦海無邊,回頭是岸。
樂邦有路,起信即生。
11.唯期五濁頓空,任他香無人焚,地無人掃。
倘得一真共證,自爾願令我滿,心令我安。
12.濟度無方,憐伊體一。
津梁罔測,憫彼迷深。
13.誓願宏深,十方共贊。
慈悲廣大,九界同歸。
【619】印光大師撰寫了哪些念佛堂對聯? 1.何必問是誰,此道于今昭日月。
但能常系念,佛心無處不慈悲。
2.決志求生,效昔賢将錯就錯。
一心憶念,至今日人雲亦雲。
3.因戒生定,定慧圓明菩提本。
由教入淨,淨禅貫徹覺道成。
4.力修戒定慧空,則無我見。
常念慈悲喜拾,方契佛心。
5.了君大事唯修淨, 暢佛本懷在往生。
6.三業相應,往生有分。
六根都攝,見佛無難。
7.照見五蘊皆空,遠離颠倒夢想。
都攝六根淨念,上合本妙覺心。
8.五蘊皆空,六根俱寂。
一塵不染,萬德圓彰。
【620】為什麼親近善知識須先知禅淨之所以,以佛祖為師,不以高人為據? 淨土一法,乃十方三世一切諸佛,上成佛道,下化衆生,成始成終之總持法門。
多有欲作千古第一高人者,藐視而毀謗之。
吾人當以諸佛諸祖為師,不當以此種高人為據,則可即生蒙佛慈力,往生西方。
(《新編全本印光法師文鈔》卷十第431頁 複濟善大師書) 今之欲親近善知識者,須先知禅淨之所以。
否則,十有八九,由善知識破壞淨土善根,尚自嚣嚣得意,謂得正法,良可痛歎。
(《新編全本印光法師文鈔》卷九第279頁 複鄭慧洪居士書) *** ⑴芥子許:像芥子那麼大的。
芥子:芥菜的種子,體形極小。
⑵杲日:明亮的太陽。
⑴護持保任:保護、守持,不令丢失。
保任:禅宗語,意為開悟後,尚需在事相上乃至理相上作不斷琢磨、深入的修持功夫,以“保”持悟境之不失,以“任”持開悟所得之功德不失之意。
⑵銷熔餘習:比喻語,把餘習(殘餘之習氣)視為金中之雜質,以修持之烈火使金屬熔化,令雜質自然浮起而除之。
⑴髡民:髡,kūn。
髡民,指因犯罪而受剃發之刑之罪民。
⑵誘掖獎勸:用正道的語言來開導、勸導他人,用物質或名義來獎勵、鼓勵他人。
⑶麗澤:朋友切磋,相互得益。
⑴紀文達:清紀曉岚,卒谥文達。
⑴中陰:人死後以至往生某一道輪回為止的一段時期,一般有四十九天。
此時期亡者的靈體叫做中陰(Antrabhara),又叫中有。
⑵惕厲:心懷危懼,敬畏、戒懼。
⑶翼贊:輔助、贊助、護持。
⑴罪戾:罪過。
⑴妾媵:qièyìng,妾,是指小妻、側室、偏房,俗稱小老婆。
媵,是指随嫁的人,通常是指丫鬟,也指年紀比出嫁者更小的男女兄弟姊妹。
⑵秕稻:秕,是指中空或不飽滿的谷粒;秕稻,即是指中空或不飽滿的稻粒。
引伸為壞、不良、敗壞。
⑴溺:淹沒在水裡。
⑵竛竮:língpíng。
孤獨,沒有依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