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日蓮華
關燈
小
中
大
問答篇--破迷
問:真有命運這回事嗎?人有沒有能力操縱命運?
上人:「君子有造命之學,命由我立,福自己求,禍福無門,唯人自招。
善惡之報,如影随形。
」君子可以創造及改移自己的命運。
一般俗人不懂,硬以為凡事皆由天定。
隻要你有信心毅力,可以從凡夫地一念躍登佛地,命運就改變了。
問:動物死後還會投胎嗎? 上人:這與人死後投胎之理同,今生為中國人,來生為美國人,再來生或為日本人,都能各處移民。
動物的性靈亦能移民,不過本着其業力,思想,行為而各有所不同。
問:觀世音菩薩是由何而來的? 上人:你問問你自己是由哪兒來的。
問:救人,救鬼,救魔,有何不同? 上人:既然沒有不同,為什麼你還要問? 問:現在流行一種「現代禅」,由指導老師教打「手印」,據說很容易感應,這種「現代禅」可以學嗎? 上人:我很古老,不懂現代的問題。
問:以流行歌曲,譜上佛陀的法音,是否如法?是否會惹人批評? 上人:你怕人批評,幹脆什麼事也不要做了,試問天下有什麼好事不招人批評的?你若怕人批評就不要做,若不怕人批評,盡管向前奮鬥! 再問:可是有人批評佛教裡為什麼不自己作曲,而采用流行歌曲? 上人:八萬四千法門,門門第一。
問:世界上真有鬼嗎?是鬼怕人?還是人怕鬼? 上人:你既然問到這個問題,已經知道有沒有鬼的存在,何須再問?如果人心裡有鬼,就是人怕鬼,如果人心沒有鬼,就是鬼怕人! 問:如何破除執着和妄想? 上人:誰給你執着?誰給你妄想? 美國加州大學宗教系的學生訪問法界大學,聽到佛教裡比丘尼的戒律,比起比丘的戒律更多,有人問上人:「這豈不是男女不平等嗎?」 上人:我是直截了當回答你這個問題。
往根本上說,比丘尼是女人,女人能生孩子,而男人不會,你現在懂了嗎? 問:這個社會女人為什麼都占下風? 上人:誰說女人占下風?全世界的男人都愛女人。
但我主張:女人不要吃醋,男人不偷吃蜜,此二者界本于貪。
女人不吃醋,男人不偷吃蜜,夫婦一定能和諧相處。
問:佛教的戒律,非常嚴格,可是如您說:「不要邪淫,不要有男女之間的欲念。
」可是一般人可能會反對說:「這麼不盡人道!」請上人開示。
上人:你想學佛嘛,就不能盡人道,你想學人嘛,就做一個好人。
總而言之,假如要修行,就要這樣。
問:一個人生病去看醫生,吃藥,這個藥是殺細菌的,這是不是算殺生? 上人:你是為了治自己的病,這個藥并不是你自己要吃,而是因為你有病,要治病,醫生給你藥。
這不是你自己願意的,不是你想要殺它,是它來侵害你的。
可是話說回來,細菌在身上是因為妄想太多了,才招這個細菌的;你還要先回光返照,自己先要把心裡的菌先滅了。
問:有關大悲咒,書上說:「纏身惡疾,即時消除。
」可是有些人講:「這是不可能的!難道你生病,念一念大悲咒,病就會好嗎?」對這不同的看法,請上人開示。
上人:心誠則靈,心若不誠,念它則不靈;你心若誠,念它就靈。
所謂「恚怒生歡喜,死者變成活。
若言此是虛,諸佛不妄說。
」所以生出信心來,就一定有感應的。
大悲咒能治世間八萬四千種病,但是要有善根的人。
沒有善根的人,想念也念不出來,想治他的病,也格格不入。
問答篇--忏悔 問:如何才能消除業障? 上人:人若能不發脾氣,什麼業障皆能一筆勾消。
當你想發脾氣時,先忍耐片刻告訴自己:「多等一分鐘...」忍片刻,風平浪靜,退一步,海闊天空。
問:有些人生病,說這是上一代造業,故後人要承擔。
這種業障怎麼消除? 上人:「自己吃飯自己飽;自己罪業自己了。
」上一代的罪業不必由你承擔,你不繼續去造業就夠了。
以前種種,譬如昨日死;以後種種,譬如今日生。
上天不罰悔過之人,隻要誠心忏悔,重新做人即是。
問答篇--釋疑 問:儒家謂「仁」,與佛家的「慈悲」有什麼關系? 上人:「仁」是指仁人愛物,「慈悲」乃更進一步,它是「無緣大慈,同體大悲,此中已包括了「仁」。
「仁」亦叫善種子,乃天地間生生不息的生機,亦叫佛戒之種子。
問:什麼是「乘」,大乘與小乘有什麼分别? 上人:乘,就是一輛車子,可以載人。
大乘可以載多一些人,小乘載少些人。
衆生根性各别,趣向不同,故有偏向大乘與小乘之分。
其實大小都是一乘,不要在此生分别心。
問:羅漢和菩薩果位有什麼不同之處? 上人:羅漢、菩薩都是個名詞,這是人智慧的不同。
菩薩是要利人,羅漢隻修持自己,這是修行的階段。
你在做凡夫的時候,不知道羅漢的境界是什麼樣子,你在那兒算來算去,推度想象,把光陰都浪費掉了。
你想象菩薩是什麼樣子?羅漢是什麼樣子?你怎麼想也達不到那個境界。
就好象讀書,沒有入學的時候,你想:「我入學後,要怎麼樣讀書,中學又讀什麼書,大學又讀什麼書。
」你隻是想象而不努力,想到什麼時候你也不能畢業。
可是你不必想中學讀什麼書,大學讀什麼書,你就是到學堂裡去,天天努力學習。
你到達那個境界時,你讀到那書,你自然就會知道是怎麼一回事了。
現在揣測是浪費精神,也就好象吃飽沒事幹。
問:想請教上人關于舍利子的事情;有人說它是石頭,有人說它一顆會變兩顆,有人說它會消失,請您解釋一下。
上人:舍利子是人修行持戒而有的,不殺生,不偷盜,主要是不邪淫。
因為不邪淫,則自己本身寶貴的東西,不會丢了。
那「寶貴的東西」是什麼呢?我相信每個人自己都知道,什麼東西是自己生命的根本,我不需要說太多。
你如果沒有邪淫的行為,舍利子自然會光明燦爛,比鑽石都堅固。
至于一般人說舍利一個變兩個,那是一般人有這種傳說,我因為沒有讀過化學,做過實驗,沒有試驗過舍利子是什麼樣子,沒有這個經驗,隻能告訴你守戒律就有舍利子,不守戒律就沒有。
這不可以冒充,不可以假借的,這是我所知道的。
所以重要的話在于「持戒律」。
問:這麼說要有舍利子的話,要清淨吾身。
上人:對!要獨身,不要接近女人;接近女人就是有舍利,恐怕也是玻璃。
問:那女人也不可以接近男人了? 上人:對!也就是這樣子。
所以在佛教裡不結婚。
出家人要互相督促,不可以亂七八糟的;有亂七八糟的行為,就是不守戒律。
修道的人對男女問題,一定要很清楚;如果不清楚,那就是魚目混珠。
問:有些人認為佛教是一種形式消極的宗教,您對于這個觀點是否可以解釋一下。
上人:說佛教消極,這是一個錯誤的觀念,佛教是最積極的。
不過這種積極不為一般人所明白。
好象佛教的出家人在這個動蕩、迷亂、颠沛、流離的世界,一般人對人生都是朝不保夕,惶惶不可終日,佛教對這種情形還處之泰然,照常修道,照常做他自己應該做的工作。
拿萬佛聖城做例子,根據佛教傳統的關系,每天一早三點半就起來,四點鐘做早課;早課以後或者拜佛,或者坐禅,或者念經,或者禮忏,做他自己所要修行的工作。
你想一想,這麼早起身,就兢兢業業,辛辛苦苦的修行,你說他是消極的嗎?由早上三點半起來,到晚間十點半休息,這一天沒有其他休息的時間。
他們不是翻譯經典,就是上課,他們沒有午覺的時間。
這麼勇猛精進一天到晚都如此,這種行為一般人不了解也沒看見,卻以為是消極。
問:什麼叫三昧? 上人:三昧是梵語,翻譯成中文就是定,正定,正受。
正定就是異于邪定,正受就是異于邪受。
正定是如如不動,了了常明;正受是它所接受的都是正的,不是攀緣而來的,不是貪享受,應該受的他受,不應該受的他不受。
這個定就是不動的意思。
你動就是不定,靜就是定。
所以在〈大學〉上說:「定而後能靜,靜而後能安,安而後能慮,慮而後能得」。
這定、靜、安、慮、得,就是孔子學說裡的意思。
定就是三昧,所以各位想要學佛法,先要曉得定。
問:國父孫中山先生曾經說過:「佛教是救世之仁,佛教是哲學之母,研究佛學可以補科學之偏。
」國父為什麼會這麼說呢? 上人:佛學是真正的科學,所以在數千年以前,那時候科學沒有發達,佛就說:「佛觀一缽水,八萬四千蟲,若不持此咒,如食衆生肉。
」由這一點看來,佛當時沒有顯微鏡,沒有什麼放大鏡,他就知道這缽水裡有八萬四千蟲,到今天一般人才證實這是真的。
所以說,人的智慧和佛的智慧相差得很遠。
國父說:「佛學可補科學之偏。
」我的見解是:「佛學不但可以補科學之偏,佛學是包括科學,而科學不能包括佛學。
」科學是佛教裡的一部份,打開三藏十二部,裡面什麼科學都有。
現在科學所不知道的,華嚴經裡邊早就說出來了。
問:《心經》上有這麼一段:「色即是空,空即是色。
」是指女色還是男色呢?不見得是隻做男、女色的解釋吧?請上人開示。
上人:一切的女色,男色都包括在裡頭。
真空裡頭有妙有,妙有裡頭有真空。
真空不空,故名妙有;妙有非有,所以叫真空。
這個「色即是空」,就是不向外馳求,你自己本性的快樂,不需要着于色上,在空裡頭就有真正的快樂。
所謂「色即是空;空即是色。
」 問:家中隻有一人學佛,如何去除障礙,達到佛化家庭,讓家中眷屬同沾法益? 上人:你虔誠去做,自然他們就聞風而化。
問:假如夫婦離婚,孩子是否不能成材? 上人:對啦!你看不到問題兒童舉目皆是嗎?其咎在父母未盡責任好好管教,家庭教育及學校教育未能配合,全失敗了,孩子才會變壞的。
他們被電視,電腦控制得不自由。
西方社會處處提倡自由,依我看來,此是迷信自由,誤解自由,不理智的自由,完全不自由。
問:在我年少時,父母對我很殘
善惡之報,如影随形。
」君子可以創造及改移自己的命運。
一般俗人不懂,硬以為凡事皆由天定。
隻要你有信心毅力,可以從凡夫地一念躍登佛地,命運就改變了。
問:動物死後還會投胎嗎? 上人:這與人死後投胎之理同,今生為中國人,來生為美國人,再來生或為日本人,都能各處移民。
動物的性靈亦能移民,不過本着其業力,思想,行為而各有所不同。
問:觀世音菩薩是由何而來的? 上人:你問問你自己是由哪兒來的。
問:救人,救鬼,救魔,有何不同? 上人:既然沒有不同,為什麼你還要問? 問:現在流行一種「現代禅」,由指導老師教打「手印」,據說很容易感應,這種「現代禅」可以學嗎? 上人:我很古老,不懂現代的問題。
問:以流行歌曲,譜上佛陀的法音,是否如法?是否會惹人批評? 上人:你怕人批評,幹脆什麼事也不要做了,試問天下有什麼好事不招人批評的?你若怕人批評就不要做,若不怕人批評,盡管向前奮鬥! 再問:可是有人批評佛教裡為什麼不自己作曲,而采用流行歌曲? 上人:八萬四千法門,門門第一。
問:世界上真有鬼嗎?是鬼怕人?還是人怕鬼? 上人:你既然問到這個問題,已經知道有沒有鬼的存在,何須再問?如果人心裡有鬼,就是人怕鬼,如果人心沒有鬼,就是鬼怕人! 問:如何破除執着和妄想? 上人:誰給你執着?誰給你妄想? 美國加州大學宗教系的學生訪問法界大學,聽到佛教裡比丘尼的戒律,比起比丘的戒律更多,有人問上人:「這豈不是男女不平等嗎?」 上人:我是直截了當回答你這個問題。
往根本上說,比丘尼是女人,女人能生孩子,而男人不會,你現在懂了嗎? 問:這個社會女人為什麼都占下風? 上人:誰說女人占下風?全世界的男人都愛女人。
但我主張:女人不要吃醋,男人不偷吃蜜,此二者界本于貪。
女人不吃醋,男人不偷吃蜜,夫婦一定能和諧相處。
問:佛教的戒律,非常嚴格,可是如您說:「不要邪淫,不要有男女之間的欲念。
」可是一般人可能會反對說:「這麼不盡人道!」請上人開示。
上人:你想學佛嘛,就不能盡人道,你想學人嘛,就做一個好人。
總而言之,假如要修行,就要這樣。
問:一個人生病去看醫生,吃藥,這個藥是殺細菌的,這是不是算殺生? 上人:你是為了治自己的病,這個藥并不是你自己要吃,而是因為你有病,要治病,醫生給你藥。
這不是你自己願意的,不是你想要殺它,是它來侵害你的。
可是話說回來,細菌在身上是因為妄想太多了,才招這個細菌的;你還要先回光返照,自己先要把心裡的菌先滅了。
問:有關大悲咒,書上說:「纏身惡疾,即時消除。
」可是有些人講:「這是不可能的!難道你生病,念一念大悲咒,病就會好嗎?」對這不同的看法,請上人開示。
上人:心誠則靈,心若不誠,念它則不靈;你心若誠,念它就靈。
所謂「恚怒生歡喜,死者變成活。
若言此是虛,諸佛不妄說。
」所以生出信心來,就一定有感應的。
大悲咒能治世間八萬四千種病,但是要有善根的人。
沒有善根的人,想念也念不出來,想治他的病,也格格不入。
問答篇--忏悔 問:如何才能消除業障? 上人:人若能不發脾氣,什麼業障皆能一筆勾消。
當你想發脾氣時,先忍耐片刻告訴自己:「多等一分鐘...」忍片刻,風平浪靜,退一步,海闊天空。
問:有些人生病,說這是上一代造業,故後人要承擔。
這種業障怎麼消除? 上人:「自己吃飯自己飽;自己罪業自己了。
」上一代的罪業不必由你承擔,你不繼續去造業就夠了。
以前種種,譬如昨日死;以後種種,譬如今日生。
上天不罰悔過之人,隻要誠心忏悔,重新做人即是。
問答篇--釋疑 問:儒家謂「仁」,與佛家的「慈悲」有什麼關系? 上人:「仁」是指仁人愛物,「慈悲」乃更進一步,它是「無緣大慈,同體大悲,此中已包括了「仁」。
「仁」亦叫善種子,乃天地間生生不息的生機,亦叫佛戒之種子。
問:什麼是「乘」,大乘與小乘有什麼分别? 上人:乘,就是一輛車子,可以載人。
大乘可以載多一些人,小乘載少些人。
衆生根性各别,趣向不同,故有偏向大乘與小乘之分。
其實大小都是一乘,不要在此生分别心。
問:羅漢和菩薩果位有什麼不同之處? 上人:羅漢、菩薩都是個名詞,這是人智慧的不同。
菩薩是要利人,羅漢隻修持自己,這是修行的階段。
你在做凡夫的時候,不知道羅漢的境界是什麼樣子,你在那兒算來算去,推度想象,把光陰都浪費掉了。
你想象菩薩是什麼樣子?羅漢是什麼樣子?你怎麼想也達不到那個境界。
就好象讀書,沒有入學的時候,你想:「我入學後,要怎麼樣讀書,中學又讀什麼書,大學又讀什麼書。
」你隻是想象而不努力,想到什麼時候你也不能畢業。
可是你不必想中學讀什麼書,大學讀什麼書,你就是到學堂裡去,天天努力學習。
你到達那個境界時,你讀到那書,你自然就會知道是怎麼一回事了。
現在揣測是浪費精神,也就好象吃飽沒事幹。
問:想請教上人關于舍利子的事情;有人說它是石頭,有人說它一顆會變兩顆,有人說它會消失,請您解釋一下。
上人:舍利子是人修行持戒而有的,不殺生,不偷盜,主要是不邪淫。
因為不邪淫,則自己本身寶貴的東西,不會丢了。
那「寶貴的東西」是什麼呢?我相信每個人自己都知道,什麼東西是自己生命的根本,我不需要說太多。
你如果沒有邪淫的行為,舍利子自然會光明燦爛,比鑽石都堅固。
至于一般人說舍利一個變兩個,那是一般人有這種傳說,我因為沒有讀過化學,做過實驗,沒有試驗過舍利子是什麼樣子,沒有這個經驗,隻能告訴你守戒律就有舍利子,不守戒律就沒有。
這不可以冒充,不可以假借的,這是我所知道的。
所以重要的話在于「持戒律」。
問:這麼說要有舍利子的話,要清淨吾身。
上人:對!要獨身,不要接近女人;接近女人就是有舍利,恐怕也是玻璃。
問:那女人也不可以接近男人了? 上人:對!也就是這樣子。
所以在佛教裡不結婚。
出家人要互相督促,不可以亂七八糟的;有亂七八糟的行為,就是不守戒律。
修道的人對男女問題,一定要很清楚;如果不清楚,那就是魚目混珠。
問:有些人認為佛教是一種形式消極的宗教,您對于這個觀點是否可以解釋一下。
上人:說佛教消極,這是一個錯誤的觀念,佛教是最積極的。
不過這種積極不為一般人所明白。
好象佛教的出家人在這個動蕩、迷亂、颠沛、流離的世界,一般人對人生都是朝不保夕,惶惶不可終日,佛教對這種情形還處之泰然,照常修道,照常做他自己應該做的工作。
拿萬佛聖城做例子,根據佛教傳統的關系,每天一早三點半就起來,四點鐘做早課;早課以後或者拜佛,或者坐禅,或者念經,或者禮忏,做他自己所要修行的工作。
你想一想,這麼早起身,就兢兢業業,辛辛苦苦的修行,你說他是消極的嗎?由早上三點半起來,到晚間十點半休息,這一天沒有其他休息的時間。
他們不是翻譯經典,就是上課,他們沒有午覺的時間。
這麼勇猛精進一天到晚都如此,這種行為一般人不了解也沒看見,卻以為是消極。
問:什麼叫三昧? 上人:三昧是梵語,翻譯成中文就是定,正定,正受。
正定就是異于邪定,正受就是異于邪受。
正定是如如不動,了了常明;正受是它所接受的都是正的,不是攀緣而來的,不是貪享受,應該受的他受,不應該受的他不受。
這個定就是不動的意思。
你動就是不定,靜就是定。
所以在〈大學〉上說:「定而後能靜,靜而後能安,安而後能慮,慮而後能得」。
這定、靜、安、慮、得,就是孔子學說裡的意思。
定就是三昧,所以各位想要學佛法,先要曉得定。
問:國父孫中山先生曾經說過:「佛教是救世之仁,佛教是哲學之母,研究佛學可以補科學之偏。
」國父為什麼會這麼說呢? 上人:佛學是真正的科學,所以在數千年以前,那時候科學沒有發達,佛就說:「佛觀一缽水,八萬四千蟲,若不持此咒,如食衆生肉。
」由這一點看來,佛當時沒有顯微鏡,沒有什麼放大鏡,他就知道這缽水裡有八萬四千蟲,到今天一般人才證實這是真的。
所以說,人的智慧和佛的智慧相差得很遠。
國父說:「佛學可補科學之偏。
」我的見解是:「佛學不但可以補科學之偏,佛學是包括科學,而科學不能包括佛學。
」科學是佛教裡的一部份,打開三藏十二部,裡面什麼科學都有。
現在科學所不知道的,華嚴經裡邊早就說出來了。
問:《心經》上有這麼一段:「色即是空,空即是色。
」是指女色還是男色呢?不見得是隻做男、女色的解釋吧?請上人開示。
上人:一切的女色,男色都包括在裡頭。
真空裡頭有妙有,妙有裡頭有真空。
真空不空,故名妙有;妙有非有,所以叫真空。
這個「色即是空」,就是不向外馳求,你自己本性的快樂,不需要着于色上,在空裡頭就有真正的快樂。
所謂「色即是空;空即是色。
」 問:家中隻有一人學佛,如何去除障礙,達到佛化家庭,讓家中眷屬同沾法益? 上人:你虔誠去做,自然他們就聞風而化。
問:假如夫婦離婚,孩子是否不能成材? 上人:對啦!你看不到問題兒童舉目皆是嗎?其咎在父母未盡責任好好管教,家庭教育及學校教育未能配合,全失敗了,孩子才會變壞的。
他們被電視,電腦控制得不自由。
西方社會處處提倡自由,依我看來,此是迷信自由,誤解自由,不理智的自由,完全不自由。
問:在我年少時,父母對我很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