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 觀行品

關燈
性也是不成立的。

    如果有稍許的不空之法,則與其相觀待的稍許空法也可以存在。

    然而,在所知的法當中,不空的法一星半點也不存在,所謂的“空”又怎麼可能以本體而存在呢?根本不存在。

     說事實的論師們承許,空基以及存在于空基之上的空性二者是分别各自而成立的。

    如此一來,則在諸法當中隻有一些法是空性,如果有少許永遠不空的法存在,因為該法是在空性之外的異體,則不空或者存在之法的對治必須以空性而空,因為對治之法是存在觀待關系的,所以也有少許的空法存在。

     如同某法存在生,也就存在滅,如果有稍許的生法,則有稍許的滅法。

    如同(已經出生的)天授有死亡,(已經産生的)瓶子有毀滅一樣。

    沒有生也就沒有滅,如同石女的兒子沒有死亡一般。

     因此,空性是一切法的總相,任何存在并顯現的法,都遍是空性。

    此時,又怎麼能以此空而空呢?如同空中的花鬘一樣,空性也是不能以自性而成立的。

     所謂空性隻不過是首先依靠存在有的執著,從而對其進行遮止的一種執著狀态而已。

    諸法的實相以這種空性又怎麼能空呢?連所破都不存在的緣故。

    不存在所破的空性又怎麼能存在呢? 己四、宣說空性之必要: 大聖說空法,為離諸見故。

     若複見有空,諸佛所不化。

     如果對方認為:佛陀也說:“善逝之不共法門,乃為三解脫門。

    ”你們竟敢大肆損減,聲稱甚深空性“不存在”,這簡直是在阻斷善趣與菩提解脫之道。

     大藥王佛陀所說的“外空、内空以及空性空”等說法,是為了令世人能夠從有實無實等一切見解中出離或者超越的對治之方。

    如果有誰對已經遮破的空性法,自以為其體性存在。

    則對于這些人,無論采用什麼方法,都真正不可調化、無計可施了,這種見解簡直是如同于治療疾病所不容的瀉藥一般的邪見。

     為什麼呢?正如《寶積經》所雲:“以空性不可令諸法空,諸法本為空性;以無相不可令諸法無相,諸法本為無相;以無願不可令諸法無願,諸法本為無願。

    何人可如是善妙觀察,迦葉,此人堪稱真實善妙觀察中觀道之諸法者;迦葉,何人以緣空性而耽執空性,吾言此人已于吾之教法中退失;迦葉,甯可住于如山之補特伽羅見,不可落于真實我慢之空性見。

    其意雲何?迦葉,自諸見中之出離者,乃空性也;迦葉,何人唯執空性之見,吾言此人不可救藥;迦葉,此見乃如醫者于患者施予藥物,此藥反令諸病叢生,複于腹内存積,不可出洩。

    迦葉,汝作何想?此人可出脫于該病否?世尊,此人不可出脫于該病。

    此藥令諸病叢生,複于腹内存積,不可出洩,此人實已病入膏肓。

    佛言迦葉:同于此喻,自諸見中之出離者,唯空性也;迦葉,何人唯執空性之見,吾言此人實乃不可救治。

    ” (經中的内容說明,)就像針對膽病患者,采用藥物進行治療,雖然該藥本來可以驅除病痛,但在服用之後,藥物本身卻變成了病痛,而留在身體之内不可排出一樣。

    空性的見解也如同這種藥物,如果對其一味執持,也就無法證達空性,該補特伽羅的對治之方最終也就變成了食物腫瘤。

     任何有實與無實、空與不空的一切法,除了僅僅能夠互相觀待而成立以外,根本不成立其本身的體性。

    所謂“空性”,也隻不過是摧毀相的一種執著方式,所以對其自身也萬萬不可産生耽執。

     就像某人告訴他人:“我沒有什麼東西可給的。

    ”結果别人卻回答說:“那你就把沒有的什麼東西給我吧。

    ”要消除他人對無的執著,實在是難乎其難的事情一樣。

    (執著空性的見解,也是難以遣除的。

    ) 《中觀根本慧論》之第十三觀行品釋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