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
關燈
小
中
大
民國二十八年之秋,演培法師遊四川,因得與相值,共為教義之研求,法樂無間,凡四年餘。缙雲山上,龍挂峰頭,往事猶曆曆在目。
居嘗共論佛法複興之道:中國佛教之積弱,勢不可以急圖,健全組織,自宜随喜贊善;然一反積弱之病源以為治,則要有三焉。病在執理廢事,應治以正行。病在迷妄怪誕,應治以正信。病在愚昧:教外之說興而義解疏,專宗之習盛而經論晦;佛為一切智人,佛法為一切智者之學,而今之崇信佛法者固何如?此應治以正聞。深入經藏,非求為學問藝人,陳諸肆而待沽。誠以不精研廣學,無以辨同異,識源流;無以抉其精微,簡其纰謬,得其要約,以為自正正人之圭臬,适今振古之法本也。此三者,不必盡其要;然使有少數大心者出,能堅其信,廣其聞,充其行,則于悲智兼大,淨化人生之佛法,必能有所益。
今者,演培法師印行所着《異部宗輪論語體釋》;讀其原稿,則亦正聞之事也。文體通俗,釋義亦能有所發,凡預法味之流,允宜手此編以研尋。慨中國佛教,積謬成迷,大小空有,鮮得其實。如佛壽無量,佛身無邊,一音說一切法,一念了一切事,此固聲聞佛教──大衆系之老僧常談,而或者則譽為圓頓大乘之極說。又如道不可壞,道不可修,《起信論》本覺之說,亦學派之舊義;而或者囿于唯識之見,撥而外之。凡此非尋流探源,何足以正之?雖學派異義,不盡為通經法師所知,若無預乎佛法之宏揚。然苟得此意而求之,則知所關于佛法者至钜。識法源底,依正聞、生正信,以正信、正聞而策正行,則固“随法行人”應有之事也!
為佛法想,為衆生想,寶藏不應終棄,明珠甯可永裡!佛法無涯底,惟勤勇以赴之!将見剖微塵出大千經,為衆生之望也!
民國三十九年九月五日序于香港大埔墟梅修精舍
居嘗共論佛法複興之道:中國佛教之積弱,勢不可以急圖,健全組織,自宜随喜贊善;然一反積弱之病源以為治,則要有三焉。病在執理廢事,應治以正行。病在迷妄怪誕,應治以正信。病在愚昧:教外之說興而義解疏,專宗之習盛而經論晦;佛為一切智人,佛法為一切智者之學,而今之崇信佛法者固何如?此應治以正聞。深入經藏,非求為學問藝人,陳諸肆而待沽。誠以不精研廣學,無以辨同異,識源流;無以抉其精微,簡其纰謬,得其要約,以為自正正人之圭臬,适今振古之法本也。此三者,不必盡其要;然使有少數大心者出,能堅其信,廣其聞,充其行,則于悲智兼大,淨化人生之佛法,必能有所益。
今者,演培法師印行所着《異部宗輪論語體釋》;讀其原稿,則亦正聞之事也。文體通俗,釋義亦能有所發,凡預法味之流,允宜手此編以研尋。慨中國佛教,積謬成迷,大小空有,鮮得其實。如佛壽無量,佛身無邊,一音說一切法,一念了一切事,此固聲聞佛教──大衆系之老僧常談,而或者則譽為圓頓大乘之極說。又如道不可壞,道不可修,《起信論》本覺之說,亦學派之舊義;而或者囿于唯識之見,撥而外之。凡此非尋流探源,何足以正之?雖學派異義,不盡為通經法師所知,若無預乎佛法之宏揚。然苟得此意而求之,則知所關于佛法者至钜。識法源底,依正聞、生正信,以正信、正聞而策正行,則固“随法行人”應有之事也!
為佛法想,為衆生想,寶藏不應終棄,明珠甯可永裡!佛法無涯底,惟勤勇以赴之!将見剖微塵出大千經,為衆生之望也!
民國三十九年九月五日序于香港大埔墟梅修精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