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佛家的修行方法

關燈
,是坐禅而兼念佛,當澄心靜慮,寂然不動時候,靜極而覺,就拿這覺心,默念佛号。

    《坐禅三陳昧經》有雲:“菩薩坐禅,不念一切,唯念一佛,自得三昧”(三昧就是定),就是說禅定念佛。

    這是最上最穩的方法。

     參究念,是參禅而兼念佛。

    于參究念佛是誰,并參究這念佛的心怎樣生、怎樣滅、怎樣去、怎樣來,參到盡頭,妄念逼榨幹淨,豁然開悟,同前文所說悟道境界是一樣的。

     大凡有知識的人,對于念佛法門,總要懷疑,以為這是近乎宗教的神話。

    著者在三十餘年前開始研究佛學的時候,也是這樣。

    後來明白了淨土宗的道理,方才覺到從前的懷疑,全然錯誤。

    如今拿這道理,簡簡單單說一說。

    原來我們這個身體,是無明妄心所造成,是虛幻的。

    這身體所憑依的環境、大地山河等也是妄心所造成的幻境。

    何以見得呢?如果不是幻境,是真境界,應該不生不滅,常住不變,方算得是真。

    現在我們的身,從嬰孩到少年,到壯年,到老年,到死,是沒有一刻不變化的。

    心中前念去後念來也沒有一秒是不變化的。

    大地山河,驟看好像是永久,實則也在那裡刻刻變遷,不過人們不能覺察,必要到火山噴火,地殼震裂,陵谷變遷以後方才知道罷了。

     這等内而身心,外而世界,一切的幻境,既然都是妄心所造成,可見妄心是有生有滅的。

    而妄心所依而起的本體,那是真心,真心卻是不生不滅、常住不動的實境。

    學佛是什麼作用?就是返妄歸真。

    既然一切幻境都是妄心所造,那麼學佛下手方法,應該先來移動這個妄心,叫它慢慢地轉到真心。

    所以各宗的方法雖然不同,而掃除妄念,歸于正念,是共同一貫的。

    念佛方法就是收攝衆念,歸于一念,念到一心不亂,真心發露,我們現在所住的惡濁世界就立刻會變成極樂世界,一切唯心所造,絕對不是虛言。

    至于前文所說十六種觀想,就是慢慢移轉妄心妄境,歸到真心真境的法門,目的和念佛是同一的。

    古來念佛功深,臨終得往生西方的人,曆史上不少實例。

    就是現在知友親戚中間念佛得到往生西方的人,耳聞目見,也不在少數。

    可見這法門的巧妙,能夠普及全國,實非無故。

     第四節 持咒 咒字的意義 咒是密宗所用的修行方法,梵語叫“陀羅尼”,譯為總持,有“總一切法,持無量義”的意思包含在裡面。

    佛法沒有到中國以前,我國本有一種禁咒法,能發神驗、除災患。

    傳布密教的番僧,有時持誦陀羅尼,也能發神驗、除災患,和禁咒法有相似的地方,所以翻譯為咒。

    《大智度論》卷五雲:“陀羅尼者,秦言(這論是姚秦時鸠摩羅什所譯,故稱華言為秦言)能持,或言能遮。

    能持者,集種種善法,能持令不散不失,譬如完器盛水,水不漏散。

    能遮者,惡不善根心生,能遮令不生,若欲作惡罪,持令不作,是名陀羅尼。

    ”這是說持咒的力量,可以進善止惡。

    止惡作善的功夫,是修行下手最重要的。

    《佛地論》卷五雲:“陀羅尼者,增上念慧,能總任持無量佛法,令不忘失。

    ”這是說持咒最後可以成佛的功用。

    念是念頭,慧是智慧,持咒必定一念注定咒語,持誦既久,能發生智慧,所以增上念慧,是增加正念和正慧。

    念慧既然增加,就能擔任保持無量佛法,令心中永久就不緻忘記遺失,最後就可以成佛了。

     密宗的持咒,對于身、口、意三方面,都有一定的規矩。

    每一咒,都有用手指結印的方式,名曰手印,是為身密;口中誦咒文,句句分明,毫無錯誤,是為口密;每一咒,都有佛菩薩的對象,心中觀彼佛菩薩的種子字(以佛菩薩名字的第一個字母,代表佛菩薩的本體,叫種子字,如大日如來的種子,為阿字之類),是為意密。

    因為修行的人,身、口、意三方面同入于秘密的境界,妄念自然可以不起,功夫久久純熟,就可以即身成佛的。

    這是密教修行和顯教不同的地方。

    然而顯教的經典中,附有咒語的也很多。

    如普通所念的《大悲咒》、《往生咒》等等,它的功用和密宗沒有兩樣。

    不過顯教修行,是拿持咒做助力的,密宗是拿持咒做主體的。

    并且密宗的咒,有手印,有觀相,必定要阿阇梨(軌範師)親口傳授,方有效力。

    顯教持咒,不必一定用手印、觀相,可以随便傳授,這是顯密兩教持咒方法不同的地方。

     【問題】 一、戒、定、慧三學的内容? 二、性戒、遮戒怎樣分别? 三、定學如何預備,如何實行? 四、小乘禅和大乘禅怎樣分别? 五、禅宗南北兩派何時所分? 六、坐禅參禅的分别? 七、定心念佛、别時念佛的分别? 八、持名的方法如何? 九、觀想法有幾種? 十、十六觀分幾個段落? 十一、咒字是如何意義? 十二、顯密兩教持咒如何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