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緒論

關燈
第一節 什麼叫做佛學 佛陀的意義 這個“佛”字是從印度梵文裡翻譯出來的名詞,如果音譯就是“佛陀”(Buddha)兩字。

    它的意思,就是“覺者”。

    這“覺者”又含三種意義:一曰自覺;二曰覺他;三曰覺行圓滿。

     什麼叫做自覺?就是說佛自己先能覺悟。

     什麼叫覺他?是說佛不單是自己覺悟,并且化導他人,叫他人也能覺悟。

     什麼叫覺行圓滿?是說佛自己覺悟,又覺悟他人,這兩種德行,已到了圓滿無缺的地步。

     這“佛陀”兩字,平常習慣用省略的稱呼就叫做佛。

     佛教與佛學 世界無論哪種宗教,各宗各有其依據的哲理,但多少總帶些迷信的色彩,唯有佛教的基礎是完全建築在理智上的。

    所以佛教包含的哲理,很高很深,非但任何宗教所不能及,就拿東西洋的各種哲學來比較,也沒有哪一種哲學能夠趕得上的。

    我們略去佛家的宗教形式,單拿它的學理來講,也覺得包羅萬有、趣味宏深。

    這是稍微涉獵的人都公認的。

    因此,用這種方式将佛教當做一種學問去研究,就可以叫做佛學。

     第二節 研究佛學怎麼樣下手 大藏經與一切經 佛家的經典,全部整個兒的,稱為《大藏經》,又叫做《一切經》。

    這名詞是什麼時候起的呢?那是隋朝開皇元年,朝廷命京師以及諸大都邑地方,一律用官家經費,抄寫一切經書,安放在各寺院裡。

    又另外抄寫一份,藏在皇家的秘閣裡面。

    這就是“藏經”和“一切經”兩個名稱的來源。

    照此看來,“藏”字最初是含有貯藏的意味,到後來又加添了包藏豐富的意味。

     經律論三藏 《大藏經》的内容,分為三大部分:一曰經藏;二曰律藏;三曰論藏。

    經藏的梵音叫做“素呾纜”,乃是記錄佛的言說。

    “素呾纜”的本義,是用線去貫串花鬘(花鬘是印度人的裝飾)的意思。

    佛的言說能夠貫串一切的道理,所以拿“素呾纜”來做此喻。

    我國古來稱聖人的言說為經,經字的義,訓為常,訓為法,其意是指聖人的言說就是常道,是可以為世間所取法的。

    并且,織布時,直線為經,橫線為緯,這也有用線去貫串的意思。

    所以古時翻譯的人,就譯素呾纜藏為經藏。

    律藏的梵音叫做“毗奈耶”,這乃是佛所定的戒條。

    “毗奈耶”的本義是滅,是說佛弟子遵守這種戒條,就可以消滅身、口、意三業的過惡的意思(我們有所造作,名為業,一切造作的業,不外身的動作、口的說話、心的主使,這叫作身、口、意三業),這和我國的律令意味相同。

    所以古時譯毗奈耶藏為律藏。

    論藏梵音,叫做“阿毗達摩”。

    “阿毗”譯為對,“達摩”譯為法,就是用對觀真理的智慧,得到的涅槃妙法的意思(“涅槃”是梵音,意為寂滅,佛家超脫生死,到得不生不滅的地位,名曰“涅槃”)。

    換句話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