禅關與悟後
關燈
小
中
大
不至籠統颟顸,贻誤後學。
唯于開悟一事,也非絕對隻有三個階段,更非悟一次,即到一個階段。
如高峰妙禅師一生用功,大悟十八次,小悟無其數,由此可見“開悟”二字,不是指的某一個絕對的固定階位。
曾有人言,破了本參的悟處,相等與《楞嚴》的“此根初解先得人空”之境;破了重關的悟處,相等與《楞嚴》的“空性圓明,成法解脫”之境;破了牢關的悟處,相等與《楞嚴》的“解脫法已,俱空不生”之境。
我對此說,雖未十分贊同,亦不完全反對,因教外别傳之法,雖不必與經教強同,如有相似之處,借舉作證,自無不可。
所以古人亦說:“法華楞嚴,抱本參禅,金剛楞伽,均可作證。
” 這裡再舉兩則公案,以作我對于此說之明證。
從前有僧問某禅師曰:“如何是本參?”禅師答曰:“天王殿(寺院第一重)。
”僧又曰:“如何是重關?”答曰:“大雄殿(寺院第二重)。
”又曰:“如何是牢關?”答曰:“方丈室(寺院第三重)。
”由此可知古人之答話,亦有階級,似如《楞嚴》三空相類,意即吾人如能透得三關,便是悟明三如來藏體(楞嚴三空理),而為登堂入室之人也。
又一僧問曰:“破了本參如何?”答曰:“穿衣吃飯。
”又問:“破了重關如何?”答曰:“吃飯穿衣。
”又問曰:“破了末後牢關又如何?”答曰:“還是穿衣吃飯,吃飯穿衣。
”由此一段答話看來,又似乎沒有階位。
所以古人又說:“大道從來不屬言,拟談玄妙隔天淵;直須能所俱亡卻,始可饑餐困則眠。
”總之此種境界,唯證相應,非言說分别之所能及。
古人也說:“如人飲水,冷暖自知。
”隻此一言,可以道破一般談玄說妙之剩語也。
丙,悟後起修 大凡談到真實悟處,必須大開圓解,透悟三關,打開自心寶藏,直趨覺源性海,親見本來法身,得成自性佛陀,所謂明心見性,見性成佛者是。
從此可以與釋迦老子共口聊天;可以偕三世諸佛,把臂同行;森羅萬象,全機獨露,情與無情,同圓種智,誠徹悟究竟之極緻也。
但禅宗所說親見法身,是見的“素法身”。
所說見性成佛,是成的“理性佛”。
因此中悟處,但是悟理,未涉事修,并非從此無事,古人所謂:“大事已明,更喪考妣。
”又雲:“不進門來猶自可,進得門來事更多。
”是必須乘悟起修,發菩提心,行菩薩道,上求佛覺,下化有情,更要加功用行,廣修諸波羅蜜,永處塵勞,帶果而修衆因,建水月之道場,作夢中之佛事,有時示作模範,接引後學入道(如六祖等垂化德風);有時遊戲神通,啟發來者信根(如諸尊宿顯示妙用);集修萬善福慧,斷除無始無明,圓成無漏功德,莊嚴清淨法身,成就圓滿報果,複我舍那本真(即圓滿報身盧舍那佛),是為禅宗參禅、開悟、修行、證果之最後階段也。
行人至此,大事已畢。
唯于開悟一事,也非絕對隻有三個階段,更非悟一次,即到一個階段。
如高峰妙禅師一生用功,大悟十八次,小悟無其數,由此可見“開悟”二字,不是指的某一個絕對的固定階位。
曾有人言,破了本參的悟處,相等與《楞嚴》的“此根初解先得人空”之境;破了重關的悟處,相等與《楞嚴》的“空性圓明,成法解脫”之境;破了牢關的悟處,相等與《楞嚴》的“解脫法已,俱空不生”之境。
我對此說,雖未十分贊同,亦不完全反對,因教外别傳之法,雖不必與經教強同,如有相似之處,借舉作證,自無不可。
所以古人亦說:“法華楞嚴,抱本參禅,金剛楞伽,均可作證。
” 這裡再舉兩則公案,以作我對于此說之明證。
從前有僧問某禅師曰:“如何是本參?”禅師答曰:“天王殿(寺院第一重)。
”僧又曰:“如何是重關?”答曰:“大雄殿(寺院第二重)。
”又曰:“如何是牢關?”答曰:“方丈室(寺院第三重)。
”由此可知古人之答話,亦有階級,似如《楞嚴》三空相類,意即吾人如能透得三關,便是悟明三如來藏體(楞嚴三空理),而為登堂入室之人也。
又一僧問曰:“破了本參如何?”答曰:“穿衣吃飯。
”又問:“破了重關如何?”答曰:“吃飯穿衣。
”又問曰:“破了末後牢關又如何?”答曰:“還是穿衣吃飯,吃飯穿衣。
”由此一段答話看來,又似乎沒有階位。
所以古人又說:“大道從來不屬言,拟談玄妙隔天淵;直須能所俱亡卻,始可饑餐困則眠。
”總之此種境界,唯證相應,非言說分别之所能及。
古人也說:“如人飲水,冷暖自知。
”隻此一言,可以道破一般談玄說妙之剩語也。
丙,悟後起修 大凡談到真實悟處,必須大開圓解,透悟三關,打開自心寶藏,直趨覺源性海,親見本來法身,得成自性佛陀,所謂明心見性,見性成佛者是。
從此可以與釋迦老子共口聊天;可以偕三世諸佛,把臂同行;森羅萬象,全機獨露,情與無情,同圓種智,誠徹悟究竟之極緻也。
但禅宗所說親見法身,是見的“素法身”。
所說見性成佛,是成的“理性佛”。
因此中悟處,但是悟理,未涉事修,并非從此無事,古人所謂:“大事已明,更喪考妣。
”又雲:“不進門來猶自可,進得門來事更多。
”是必須乘悟起修,發菩提心,行菩薩道,上求佛覺,下化有情,更要加功用行,廣修諸波羅蜜,永處塵勞,帶果而修衆因,建水月之道場,作夢中之佛事,有時示作模範,接引後學入道(如六祖等垂化德風);有時遊戲神通,啟發來者信根(如諸尊宿顯示妙用);集修萬善福慧,斷除無始無明,圓成無漏功德,莊嚴清淨法身,成就圓滿報果,複我舍那本真(即圓滿報身盧舍那佛),是為禅宗參禅、開悟、修行、證果之最後階段也。
行人至此,大事已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