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禅靜坐法

關燈
人身的行止,有各種不同的動作,這些動作,大緻說來,有“行住坐卧”四種威儀。

    古人談到參禅用功則雲:“行住坐卧,不離這個;若離這個,當面錯過。

    ”又雲:“行也參,坐也參,語默動靜悉皆然。

    ”是知參禅之法,本無分乎行之與坐;而今獨言靜坐者,因為初學禅者,必要具備靜坐時的幾種法則,方易下手用功。

    否則在行動處用功,難以安定;在住立時用功,不能持久;在困卧中用功,易入夢鄉。

    因此,參禅之法,除靜坐外,在“行住卧”三種形式,較不相宜。

    古人雖有“念佛不用嘴,參禅不在腿”的說話,但那是對一般老參禅和或年老骨硬不能久坐者而言,并非對普通一般初學參禅者所說,所以我在此處特别提出初心學禅者,必須要注意到靜坐時的幾種法則。

    依據近代宗門所倡,對于靜坐時的方法,大緻說來,應有調身、調息、調心三種,茲分述之: 甲,調身 禅宗調身法則就是初習靜坐時對姿勢所應注意的幾種方法。

    在未坐之前,先要做一張方約二尺、高約一尺二寸的坐凳,凳上須安放木棉一類柔軟墊子一個,後面須高一至二寸,坐時腰胸可以挺直。

    若在夏天,得用草席墊子,坐久不緻硬腳酸腿。

    吾人坐上凳子時,須将兩腿盤結起來,不可伸直或垂下兩腿,因為伸直或垂下,均不能坐久,坐久要得腿疾,切須注意。

     盤腿子有兩種方式,一為單盤,二為雙盤。

    何謂單盤?即先将右腿彎着安在墊凳上,再将左腿壓在右腿上面,左腳跟收攏靠近右邊小腹,腳底心朝上,兩個膝蓋的距離,約一尺六寸左右,坐起來正像一具鐘。

    這便叫做單盤,又名單腿(單一隻腿在上故),佛經謂之“跏趺而坐”。

    何謂雙盤?即先将右腿屈彎在墊凳上,再将左腿壓在右腿股上(即大腿上,如單盤狀),然後再把右腿翻上來,加在左腿股上(如腿子盤純熟了,隻先把左腿壓在右腿股上靠攏右邊小腹,再把右腿加在左腿上便是),這便叫做雙盤,又名雙腿(兩腿相結故),佛經謂之“結跏趺坐”,又名吉祥坐。

    反此坐法,若把右腿壓在左腿上,再将左腿加在右腿上,則名金剛坐,又名降魔坐。

    吉祥、金剛二種坐法,均可随人自取,不必局定。

    藏密稱雙盤為跏趺坐,單盤為半跏趺坐,命名原非一律,實亦無關宏旨。

    若腿骨過硬,不能盤結者,可将兩腿向下交叉,作剪刀形亦可;或老年有病不能盤腿者,隻要端身正坐,亦無不可;惟坐時多不能持久,最好坐坐行行,行行坐坐,不至發生故障。

    如在禅宗叢林,則要一律盤腿,因系集團生活,不可參差随便故。

     腿子盤好以後,如在冬天寒冷時,須用棉衣下擺,将腿子包好,故棉衣下擺要作寬些(約三尺至三尺二寸)。

    若下擺小者,可另用氈子之類棉絨物,務将兩腿包裹完好,以免風吹受涼,或寒氣侵入,緻遭将來腿骨疼痛的毛病。

    腿子包好以後,身軀要坐得端端正正,不可前伏,伏則易睡;不可後仰,仰則氣急;不左偏,不右倚,更不可背靠任何闆壁,靠久即要得吐血症,要直起脊梁,頭頸輕接後衣領,兩肩齊平,兩手仰掌向上,右掌安左掌上,或左手安右手上亦可,兩手上下疊平,拇指相觸,放近臍下小腿之上,但不可太貼近身體(小腹),有礙血脈流通。

     又坐香前,不可食至過飽,隻食七八分即止,但亦不可過少。

    若食之過飽,則身滿氣急,脈絡不通,坐時大有妨礙,所以禅宗叢林,每在飯後,先要跑香(經行)一枝,再行靜坐,方合衛生規律。

    若食之過少,則營養不足,體力不充,坐時氣羸心懸,所以禅宗叢林,每日至少要食至三四次。

    若在冬天加香打七時,每天行坐二十四枝香,用功達二十小時,每日食次,更要增加到五六次之多,亦是為調理身體的需要條件。

     又臨坐時,須先注意束腰褲帶,不可束之太緊,緊則氣息阻滞,亦礙血脈流通。

    若在夏天,須備蒲扇一把,以作驅蚊扇涼之用。

    如有醒闆一方(半邊毛竹所制,約一尺三四寸長),放在所盤腿上,兩掌扶在上面,身心自覺清涼。

    若在冬天,注意身上所穿的衣服,宜少不宜多,因為初坐香的人,不免腿子疼痛,心意煩躁,有時弄得汗流浃背,所以衣服宜少不宜多(老參則不然,以常在靜中故)。

    以上坐時條件,大緻具備,然後再閉口含齒(有雲舌抵上颚),微合雙目,所謂“眼觀鼻,鼻觀心”是也。

    古人對于眼之開合,亦有揀别:謂初參宜閉不宜開,開則心易散亂;老參宜開不宜閉,閉則易入昏沉,所言均有至理。

    調身之法,至此大緻完備,苟能依此法則,每日靜坐二三次,每次約一小時(多則更好),縱使不會參禅修道,對于強健身體,卻病延年,實有莫大的功效。

    (現有一般習靜坐者,屢試屢驗,如不我信,請試試看,保你身體健康。

    ) 乙,調息 當吾人在未坐香之前,先須跑香一枝(經行一次),藉此調治身心。

    在跑香時,運動劇烈,卒然停止,鼻中呼吸,自然感覺急促。

    此時應注意呼吸方法。

    呼之法,要從口中吐出濁氣;吸之法,要從鼻中納入清氣。

    所以禅堂跑香,打下站闆,大衆停止行動,班首職事則曰:“先吐兩個‘噓’字,再由鼻中作出入呼吸,不可張口呼吸,有傷氣管……”然此猶屬行動中的調息法,尚有靜坐時的調息法,方是本節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