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說

關燈
包括一部分漢學家,為了研究印度古代的曆史以及中國和印度的交往史,開始注意到玄奘的《大唐西域記》。

    由于文化傳統的不同,在古代印度,沒有一部可以稱為信史的文獻。

    當時,學者們研究印度曆史最感困難的,就是缺乏可靠的文獻資料。

    當他們發現在中國的文獻中還有像《大唐西域記》這樣全面地記載古代印度的書,其中的材料又這樣豐富,真是高興得無以複加。

    他們把玄奘的書,還有法顯和義淨的書,都翻譯成西方語言,介紹到西方和印度。

    他們做的工作,不僅僅是一般的翻譯,而更多的是研究。

    這一時期,歐洲學者出版的翻譯或者專門研究《大唐西域記》的書,最主要的,就有這樣幾種: S.Julien:Mémoiressurlescontréesoccidentales,traduitsduSanscritenChinois,enL'An648,parHiouen-Thsang,etduChinoisenFrançais,2tomes,Paris,1857—1958 idem:HistoiredelaViedeHiouen-ThsangetdesesVoyagesdansL'lnde,depuisL'An629jusqu'en645,parHoeï-lietYen-Thsong,suivedeDocumentsetd'EclaircissementsGeographiquestiresdelaRelationOriginaledeHiouen-Thsang,Paris,1853 這是法文方面的。

     S.Beal:Si-yu-ki,BuddhistRecordsoftheWesternWorld,2vols.,London,1884 idem:TheLifeofHiuenTsiangbytheShamanHwuiLi,London,1911 T.Watters:OnYuanChwang'sTravelsinIndia,629—645A.D.,2vols.,London,1904—1905 這幾種是英文方面的。

    其他的,與《大唐西域記》有關或引用到《大唐西域記》的書和論文則不可計數。

     當時,英印政府已經在印度以及中亞地區開始進行大規模的考古調查和發掘。

    玄奘書中的記載,為尋找早已湮沒的古代的城市、道路,以及各種各樣的古迹提供了大量的線索。

    考古的學者們幾乎都把《大唐西域記》當作他們開展工作的“指南”和“手冊”。

    當玄奘在書中記載的那些古城和古迹,先後一個個被發現、發掘出來時,可以想象,學者們是多麼興奮。

    在這些工作中,玄奘的書起了重要的作用。

    人們明白了,玄奘的記載,絕不是憑空的虛構,而是有實在的根據。

    《大唐西域記》的價值再次被人們發現,受到一緻的肯定。

    《大唐西域記》在國際學術界獲得了極大的名聲,從此成為一部世界性的名著。

    當然,《大唐西域記》書中的内容這樣豐富,它不僅為考古提供了材料,對研究西域地區的曆史、語言、佛教以及更多方面的學者們來說,它都極為有用。

    它的價值,用學者們的一句話來說:無論怎樣評價也不會過分。

    這句話,并不是一般的溢美之詞。

     在歐洲學者之後或同時,日本也有不少學者研究《大唐西域記》,他們也出版了多種專著。

    日本有很多人信仰佛教,曆史上與中國文化淵源又深,玄奘和玄奘的書,從來就很受尊敬。

    他們的學者研究《大唐西域記》,雖然起步稍晚,但在資料和文獻上用力甚勤,成果也不小。

    這方面的情況,我們在前面《題解》一章的“版本流行和節選情況”一節中已經做了一些列舉。

    至今日本還有一些學者仍在對《大唐西域記》做更深更進一步的研究。

     至于我們中國人自己,在民國以後,一直到二十世紀八十年代,也對《大唐西域記》做了不少的研究工作。

    二十世紀五十、六十和八十年代,都出版過新的《大唐西域記》的校本和校注本。

    其中尤其是一九八五年北京中華書局出版的《大唐西域記校注》,成績最為顯著。

    這一點,前面已經提到了。

    這裡需要補充的是,如果要更多地了解玄奘《大唐西域記》一書的現代價值,應該參考這本書書前由北京大學季羨林先生撰寫的長篇前言——《玄奘與〈大唐西域記〉》。

    這篇前言,長達十多萬字,對《大唐西域記》做了全面詳細的介紹和評價,從學術的角度看,可以說是寫得最好的。

    時至今日,北京大學的一些學者正在計劃根據新的資料,重對《大唐西域記》做一番研究。

    我們衷心希望,他們的計劃能夠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