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說
關燈
小
中
大
梵志又放下了右手上的一株花。
佛又招呼道:‘仙人放下吧!’梵志說:‘我現在兩手都空了,還讓我放下個什麼?’佛說:‘我并不是叫你放棄那些花,你應該放棄外六塵、内六根、中六識,将這些一齊舍棄,在那無可舍棄的地方,正是你放下身家性命之處。
’梵志聽了這番話,體悟到了沒有生也就無所謂滅的道理。
” 無生也就無所謂滅,自己身上的束縛都是自己系縛上去的。
你自己沒有貪欲,别人就不會抓你的把柄。
所以有人問石頭希遷:“怎樣解脫?”希遷說:“誰束縛你了?” 解脫自己還要破除“法執”。
人們在學禅時的另一個大障礙,就是認為真有一種高深的佛法。
許多對禅的誤解都與此有關。
懷着一種懼怕的心理、崇拜的心理對待佛法,可佛法就是不到你的身邊。
曆代禅師留下的公案,有相當一部分是叫人們破除法執,除去學人們對佛的崇拜感、恐懼感。
“幹屎橛”“麻三斤”“庭前柏樹子”之類的呵佛罵祖,“騎聖僧(佛像)”“燒木佛”“掀床打師”之類的非常舉動,都是為了使人們破除對佛法産生不正确的迷信崇拜。
佛被後人呵罵,佛自己也表現出對前代佛祖權威的透徹看法。
世尊一次與阿難出行,見到一座古佛塔,世尊便禮拜。
阿難問:“這是什麼人的塔?”世尊說:“這是過去諸佛的塔。
”阿難說:“過去諸佛是什麼人的弟子?”世尊說:“是我的弟子。
”阿難說:“應當這樣。
” 佛在出生時,就一手指天,一手指地,宣稱:“天上天下,唯吾獨尊!”雲門文偃禅師讀到這裡,說:“我當時若是看到了,一棒打死,喂狗吃,好圖個天下太平。
”意思是說要是沒有“佛”及“成佛”的執迷,人們就不會狂迷颠倒去追求心外的佛法,天下自然太平無事。
雲門雖然要打殺佛,卻正是得了佛的相信自我的精神。
可見破除法執,就要相信自己,因為佛法不是外在的某種東西,而是在你的心中。
六祖惠能大師告訴弟子們:“如果不明了自心,佛也就是衆生;如果在一念之中能明了自心,衆生也就是佛。
所以應該知道萬種佛法都是在自己的心中。
”馬祖道一禅師也常向弟子們講心就是佛的道理。
大慧宗杲禅師經常引用古德的幾句名言:“佛說一切法,為度一切心。
我無一切心,何用一切法?” 破除法執,法在心中,有助于人們破除自身與禅之間的距離。
道不遠人,一旦開悟,便會發現,道就在眼前。
所謂悟,就是放下心來。
正如南泉對趙州講的“平常心就是道”。
佛法來自内心,體現在日常生活當中。
義玄禅師曾對學人們說:“佛法沒有什麼用功之處,隻是平常沒事,穿衣吃飯,拉屎撒尿,困了就睡。
愚人譏笑我,智者才會理解。
古人說:向外花費功夫的人,都是癡迷頑愚的漢子。
”這就告訴我們,學道并不拘限于出家,并不一定處處要仰賴老師,并不一定口念佛号,并不一定燒香禱告,隻要能發明自己的本來心性,諸惡莫作,衆善奉行,就達到了禅的境界,也就取得了自由,消除了煩惱。
現實社會紛繁複雜,隻有自淨其意,找到自己的價值,才能不被色相所困擾,超越現實而又複歸于現實,免于做現實社會的奴隸。
破除法執,有利于自信心的培養。
在現實生活當中,人們常常屈從于某種權威,人雲亦雲,缺乏主見,找不到自我,這是極其痛苦的事情。
要相信自己的本心,做獨立判斷,這樣才有可能成為一個自由的人。
大梅法常禅師關于“親者不問,問者不親”的公案,講的就是這個道理。
夾山與定山争論一個問題,講的都有道理。
可夾山沒有自信,屢次去問法常禅師,想從禅師那裡證實自己的看法。
法常禅師說:“親者不問,問者不親。
”教導夾山要相信自己。
《指月錄》中所揭示的意義還有許多,都可以啟迪人們的心靈智慧,建設美好的社會。
例如舍棄色相,把握本質的觀念,相對的觀念,破除空執的觀念,對于人們觀察事物,分析問題,無疑都是有啟發意義的。
總之,《指月錄》記錄了上自七佛,下至兩宗之際許多聖哲關于禅的思考,反映了多少代宗師對人生的切身體會。
它不僅是一份瑰麗的文化遺産,更是汩汩流淌、永不幹涸的溪流,滋潤着一代又一代人的心田。
佛又招呼道:‘仙人放下吧!’梵志說:‘我現在兩手都空了,還讓我放下個什麼?’佛說:‘我并不是叫你放棄那些花,你應該放棄外六塵、内六根、中六識,将這些一齊舍棄,在那無可舍棄的地方,正是你放下身家性命之處。
’梵志聽了這番話,體悟到了沒有生也就無所謂滅的道理。
” 無生也就無所謂滅,自己身上的束縛都是自己系縛上去的。
你自己沒有貪欲,别人就不會抓你的把柄。
所以有人問石頭希遷:“怎樣解脫?”希遷說:“誰束縛你了?” 解脫自己還要破除“法執”。
人們在學禅時的另一個大障礙,就是認為真有一種高深的佛法。
許多對禅的誤解都與此有關。
懷着一種懼怕的心理、崇拜的心理對待佛法,可佛法就是不到你的身邊。
曆代禅師留下的公案,有相當一部分是叫人們破除法執,除去學人們對佛的崇拜感、恐懼感。
“幹屎橛”“麻三斤”“庭前柏樹子”之類的呵佛罵祖,“騎聖僧(佛像)”“燒木佛”“掀床打師”之類的非常舉動,都是為了使人們破除對佛法産生不正确的迷信崇拜。
佛被後人呵罵,佛自己也表現出對前代佛祖權威的透徹看法。
世尊一次與阿難出行,見到一座古佛塔,世尊便禮拜。
阿難問:“這是什麼人的塔?”世尊說:“這是過去諸佛的塔。
”阿難說:“過去諸佛是什麼人的弟子?”世尊說:“是我的弟子。
”阿難說:“應當這樣。
” 佛在出生時,就一手指天,一手指地,宣稱:“天上天下,唯吾獨尊!”雲門文偃禅師讀到這裡,說:“我當時若是看到了,一棒打死,喂狗吃,好圖個天下太平。
”意思是說要是沒有“佛”及“成佛”的執迷,人們就不會狂迷颠倒去追求心外的佛法,天下自然太平無事。
雲門雖然要打殺佛,卻正是得了佛的相信自我的精神。
可見破除法執,就要相信自己,因為佛法不是外在的某種東西,而是在你的心中。
六祖惠能大師告訴弟子們:“如果不明了自心,佛也就是衆生;如果在一念之中能明了自心,衆生也就是佛。
所以應該知道萬種佛法都是在自己的心中。
”馬祖道一禅師也常向弟子們講心就是佛的道理。
大慧宗杲禅師經常引用古德的幾句名言:“佛說一切法,為度一切心。
我無一切心,何用一切法?” 破除法執,法在心中,有助于人們破除自身與禅之間的距離。
道不遠人,一旦開悟,便會發現,道就在眼前。
所謂悟,就是放下心來。
正如南泉對趙州講的“平常心就是道”。
佛法來自内心,體現在日常生活當中。
義玄禅師曾對學人們說:“佛法沒有什麼用功之處,隻是平常沒事,穿衣吃飯,拉屎撒尿,困了就睡。
愚人譏笑我,智者才會理解。
古人說:向外花費功夫的人,都是癡迷頑愚的漢子。
”這就告訴我們,學道并不拘限于出家,并不一定處處要仰賴老師,并不一定口念佛号,并不一定燒香禱告,隻要能發明自己的本來心性,諸惡莫作,衆善奉行,就達到了禅的境界,也就取得了自由,消除了煩惱。
現實社會紛繁複雜,隻有自淨其意,找到自己的價值,才能不被色相所困擾,超越現實而又複歸于現實,免于做現實社會的奴隸。
破除法執,有利于自信心的培養。
在現實生活當中,人們常常屈從于某種權威,人雲亦雲,缺乏主見,找不到自我,這是極其痛苦的事情。
要相信自己的本心,做獨立判斷,這樣才有可能成為一個自由的人。
大梅法常禅師關于“親者不問,問者不親”的公案,講的就是這個道理。
夾山與定山争論一個問題,講的都有道理。
可夾山沒有自信,屢次去問法常禅師,想從禅師那裡證實自己的看法。
法常禅師說:“親者不問,問者不親。
”教導夾山要相信自己。
《指月錄》中所揭示的意義還有許多,都可以啟迪人們的心靈智慧,建設美好的社會。
例如舍棄色相,把握本質的觀念,相對的觀念,破除空執的觀念,對于人們觀察事物,分析問題,無疑都是有啟發意義的。
總之,《指月錄》記錄了上自七佛,下至兩宗之際許多聖哲關于禅的思考,反映了多少代宗師對人生的切身體會。
它不僅是一份瑰麗的文化遺産,更是汩汩流淌、永不幹涸的溪流,滋潤着一代又一代人的心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