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七佛
關燈
小
中
大
法不一,主要指釋迦牟尼在世時的六師外道和九十六種外道。
②?無言:又叫無言行或無言戒,是奉行無言的一種佛法。
譯文 世尊因外道問他:“不問有言語,也不問沒有言語,怎麼辦?”便好長時間默不作聲,外道感歎說:“世尊果然大慈大悲,撥開我心中的迷雲,使我得以入道!”施禮之後便走了。
阿難問佛:“外道得到了什麼道理,就贊歎着離開了?”世尊說:“這就好比世上那些好馬,看到鞭影就知道向前走。
” 原典 世尊在靈山會上①,拈花示衆。
是時衆皆默然,唯迦葉尊者②破顔微笑。
世尊曰:“吾有正法眼藏③,涅槃④妙心,實相⑤無相⑥,微妙法門⑦,不立文字,教外别傳⑧,付囑摩诃迦葉。
” 注釋 ①?靈山會上:世尊在靈鹫山說法度生時之會座。
有二種說法:一、指演說《法華經》之會座。
二、指拈花付法之會座。
世尊拈花付法之會座乃後世禅門付法之根本會座,其典故迄今猶廣為流傳。
②?尊者:梵文ārya的意譯,亦譯為聖者。
指僧人德智兼備者。
③?正法眼藏:也叫清淨法眼,泛指佛教之正法。
禅宗以全體佛法為“正法”,朗照宇宙叫作“眼”,包含萬物叫作“藏”。
④?涅槃:梵文的音譯。
是佛教全部修習所要達到的最高理想,一般指熄滅“生死”輪回而後獲得的一種精神境界。
⑤?實相:梵文的意譯。
真如、涅槃、性空、法性、無相、真性、實際、實性等,皆為實相之異名。
因為世俗認識一切現象均為“假相”,唯有擺脫世俗認識才能顯示諸法“常住不變”之真實相狀,所以叫作實相。
⑥?無相:“相”指現象的相狀和性質,亦指認識中的表象和概念,即“名相”。
與有相相對。
指擺脫世俗之有相認識所得之真如實相。
⑦?法門:指通過修習佛法獲得佛果的門戶。
一般指為便于宣傳佛法而劃分的門類。
⑧?教外别傳:意謂禅宗微妙之義,不立文字,不用語言,在佛教經典之外,用心心相印的特殊方式傳授。
譯文 世尊在靈鹫山舉行的法會上,拿着一枝花給大衆看。
當時衆人都默不作聲,隻有迦葉尊者開顔一笑。
世尊說:“我有正法眼藏,涅槃妙心,真如之相即是無相,微妙玄密的法門,不立語言文字,在經典之外另行傳授,交付傳授給摩诃迦葉。
” 原典 世尊至多子塔①前,命摩诃迦葉分座②令坐,以僧伽黎③圍之,遂告曰:“吾以正法眼藏,密付于汝,汝當護持④,并敕阿難,副貳傳化,無令斷絕。
”而說偈曰: 法本法無法,無法法亦法。
今付無法時,法法何曾法。
爾時,世尊說此偈已,複告迦葉:“吾将金縷僧伽黎衣,傳付于汝,轉授補處⑤,至慈氏⑥佛出世,勿令朽壞!”迦葉聞偈,頭面禮足⑦,曰:“善哉!善哉!我當依敕,恭順佛教!” 注釋 ①?多子塔:為辟支佛之古迹。
②?分座:把座位之半分給他人坐,稱為分座。
禅宗之首座代理住持分擔接化的責任,也叫分座。
代理住持向大衆說法,也叫分座說法。
③?僧伽黎:僧服大衣,袈裟的一種,也稱僧伽梨。
④?護持:禅悟之後須加保持、鞏固,稱護持。
⑤?補處:前佛寂滅以後,成佛而補其處,稱為補處。
也就是繼嗣而成佛的菩薩。
⑥?慈氏:彌勒菩薩,因姓“慈”,故稱慈氏。
⑦?禮足:以頭頂觸禮佛足,用以表示身心上之絕對歸依。
又作頂禮、接足作禮、頭面禮足、稽首禮足、頂禮雙足。
譯文 世尊來到多子塔前,命令摩诃迦葉同他并排坐下,用僧伽黎将二人圍起來,于是告訴迦葉說:“我現在把正法眼藏,秘密傳付給你,你要加以鞏固、保持,并派阿難做你的副手,幫助你進行傳化,不要讓它斷絕!”然後說偈道:“學法本來就是學習無法,無法的法也是法,如今付予你無法的時候,學法何曾有過法?” 當時世尊說完這首偈語之後,又告訴迦葉:“我把金縷僧伽黎衣,傳授給你,輾轉傳授給未來紹繼佛位的補處菩薩,一直到慈氏佛出世,不要使它腐爛變壞!”迦葉聽了偈語,以頭和臉禮接佛腳,說:“善哉!善哉!我一定按照吩咐去做,恭恭敬敬地順承佛的教誨!”
②?無言:又叫無言行或無言戒,是奉行無言的一種佛法。
譯文 世尊因外道問他:“不問有言語,也不問沒有言語,怎麼辦?”便好長時間默不作聲,外道感歎說:“世尊果然大慈大悲,撥開我心中的迷雲,使我得以入道!”施禮之後便走了。
阿難問佛:“外道得到了什麼道理,就贊歎着離開了?”世尊說:“這就好比世上那些好馬,看到鞭影就知道向前走。
” 原典 世尊在靈山會上①,拈花示衆。
是時衆皆默然,唯迦葉尊者②破顔微笑。
世尊曰:“吾有正法眼藏③,涅槃④妙心,實相⑤無相⑥,微妙法門⑦,不立文字,教外别傳⑧,付囑摩诃迦葉。
” 注釋 ①?靈山會上:世尊在靈鹫山說法度生時之會座。
有二種說法:一、指演說《法華經》之會座。
二、指拈花付法之會座。
世尊拈花付法之會座乃後世禅門付法之根本會座,其典故迄今猶廣為流傳。
②?尊者:梵文ārya的意譯,亦譯為聖者。
指僧人德智兼備者。
③?正法眼藏:也叫清淨法眼,泛指佛教之正法。
禅宗以全體佛法為“正法”,朗照宇宙叫作“眼”,包含萬物叫作“藏”。
④?涅槃:梵文的音譯。
是佛教全部修習所要達到的最高理想,一般指熄滅“生死”輪回而後獲得的一種精神境界。
⑤?實相:梵文的意譯。
真如、涅槃、性空、法性、無相、真性、實際、實性等,皆為實相之異名。
因為世俗認識一切現象均為“假相”,唯有擺脫世俗認識才能顯示諸法“常住不變”之真實相狀,所以叫作實相。
⑥?無相:“相”指現象的相狀和性質,亦指認識中的表象和概念,即“名相”。
與有相相對。
指擺脫世俗之有相認識所得之真如實相。
⑦?法門:指通過修習佛法獲得佛果的門戶。
一般指為便于宣傳佛法而劃分的門類。
⑧?教外别傳:意謂禅宗微妙之義,不立文字,不用語言,在佛教經典之外,用心心相印的特殊方式傳授。
譯文 世尊在靈鹫山舉行的法會上,拿着一枝花給大衆看。
當時衆人都默不作聲,隻有迦葉尊者開顔一笑。
世尊說:“我有正法眼藏,涅槃妙心,真如之相即是無相,微妙玄密的法門,不立語言文字,在經典之外另行傳授,交付傳授給摩诃迦葉。
” 原典 世尊至多子塔①前,命摩诃迦葉分座②令坐,以僧伽黎③圍之,遂告曰:“吾以正法眼藏,密付于汝,汝當護持④,并敕阿難,副貳傳化,無令斷絕。
”而說偈曰: 法本法無法,無法法亦法。
今付無法時,法法何曾法。
爾時,世尊說此偈已,複告迦葉:“吾将金縷僧伽黎衣,傳付于汝,轉授補處⑤,至慈氏⑥佛出世,勿令朽壞!”迦葉聞偈,頭面禮足⑦,曰:“善哉!善哉!我當依敕,恭順佛教!” 注釋 ①?多子塔:為辟支佛之古迹。
②?分座:把座位之半分給他人坐,稱為分座。
禅宗之首座代理住持分擔接化的責任,也叫分座。
代理住持向大衆說法,也叫分座說法。
③?僧伽黎:僧服大衣,袈裟的一種,也稱僧伽梨。
④?護持:禅悟之後須加保持、鞏固,稱護持。
⑤?補處:前佛寂滅以後,成佛而補其處,稱為補處。
也就是繼嗣而成佛的菩薩。
⑥?慈氏:彌勒菩薩,因姓“慈”,故稱慈氏。
⑦?禮足:以頭頂觸禮佛足,用以表示身心上之絕對歸依。
又作頂禮、接足作禮、頭面禮足、稽首禮足、頂禮雙足。
譯文 世尊來到多子塔前,命令摩诃迦葉同他并排坐下,用僧伽黎将二人圍起來,于是告訴迦葉說:“我現在把正法眼藏,秘密傳付給你,你要加以鞏固、保持,并派阿難做你的副手,幫助你進行傳化,不要讓它斷絕!”然後說偈道:“學法本來就是學習無法,無法的法也是法,如今付予你無法的時候,學法何曾有過法?” 當時世尊說完這首偈語之後,又告訴迦葉:“我把金縷僧伽黎衣,傳授給你,輾轉傳授給未來紹繼佛位的補處菩薩,一直到慈氏佛出世,不要使它腐爛變壞!”迦葉聽了偈語,以頭和臉禮接佛腳,說:“善哉!善哉!我一定按照吩咐去做,恭恭敬敬地順承佛的教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