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說
關燈
小
中
大
》《涅槃經》《彌醯經》等十六經,述說守戒乃得解脫之旨;《七寶經》《三十二相經》《四洲經》《牛糞喻經》《頻鞞娑羅王迎佛經》《鞞婆陵耆經》《天使經》等十四經,述說業報等旨。
第二日誦有四品半,合有五十二經:《烏鳥喻經》《說本經》《大天捺林經》《大善見王經》《三十喻經》《轉輪王經》《蜱肆經》等十四經,說彌勒佛本事等;《長壽王本起經》《天經》《八念經》《淨不動道經》《郁伽支羅經》《娑雞帝三族姓子經》《梵天請佛經》《有勝天經》《迦那經》《念身經》《支離彌梨經》《長老上尊睡眠經》《無刺經》《真人經》《說處經》等十五經,述說修行成道等事;《穢品經》《求法經》《比丘請經》《知法經》《周那問見經》《青白蓮花喻經》《水淨梵志經》《黑比丘經》《住法經》《無經》等十經,述說求法諸事等;《大因經》《念處經》《苦陰經》《增上心經》《念經》《師子吼經》《優昙婆羅經》《願經》《想經》等十經,述說解脫法等;《林經》《自觀心經》《達梵行經》《阿奴波經》《諸法本經》《優陀羅經》《蜜丸喻經》《瞿昙彌經》等十經,述說修持法等。
第三日誦有一品半,含有三十五經:《柔軟經》《龍象經》《說處經》《無常經》《請請經》《瞻波經》《沙門二十億經》《八難經》《貧窮經》《行欲經》《福田經》《優婆塞經》《怨家經》《教昙彌經》《降魔經》《賴吒惒羅經》《優婆離經》《釋問經》《善生經》《商人求财經》《世間經》《福經》《息止道經》《至邊經》《喻經》等二十五經,述說從善戒惡等事;《雨勢經》《傷歌邏經》《算數目犍連經》《瞿默目犍連經》《象迹喻經》《聞德經》《何苦經》《何欲經》《郁瘦歌邏經》《阿攝惒經》等二十經,述說佛弟子歸依等事。
第四日誦有三品,含三十六經:《鹦鹉經》《須閑提經》《婆羅婆堂經》《須達哆經》《梵波羅延經》《黃蘆園經》《頭那經》《阿伽羅诃那經》《阿蘭那經》《梵摩經》等二十經,述說居士等修行;《分别六界經》《分别六處經》《分别觀法經》《溫泉林天經》《釋中禅室尊經》《阿難說經》《意行經》《拘樓瘦無诤經》《鹦鹉經》《分别大業經》等十經,述說定、滅等旨;《心經》《浮彌經》《受法經》《行禅經》《說經》等六經,述說禅法等。
第五日誦有三品半,含三十五經:《阿夷那經》《大空經》《小空經》《迦樓烏陀夷經》《牟梨破群那經》《阿濕貝經》《持齋經》《羅摩經》《一切智經》《愛生經》《八城經》《箭喻經》等,述說修行諸法等。
全部約五十二萬言。
以上亦隻是主要,而非全部;也隻能大緻類歸,而不能明确分排。
有志學研此經的讀者朋友,還須自己多多努力,精進不懈,知難而進,“百尺竿頭,更進一步”才是。
這是我寫這本小書的心願,願與讀者朋友共勉。
注釋: ①這二部經因名相術語比較煩冗,故本書未選。
②關于小乘“九部經”,有不同說法。
我們取“九部經”為:一、修多羅(Sūtra,契經),即經典中的長行直說;二、祇夜(Geya,重頌、應頌),與修多羅相應,重宣教義,采用頌體;三、伽陀(Gāthā,諷頌、孤起頌),采用偈的文體組成經文;四、尼陀那(Nidāna,因緣),記述佛說法教化的因緣,如諸經的序品;五、阿波陀那(Avadāna,譬喻),經文中的譬喻部分;六、伊帝目多伽(Itivrttaka,如是語經),即“本事”,佛說弟子過去世因緣的經文;七、阇陀伽(Jātaka,本生),佛說自己過去世因緣的經文;八、阿浮陀達磨(Adbhutadharma,未曾有),記佛顯現種種神通的經文;九、優波提舍(Upade?a,論議),問答和論議諸法意義的經文。
③十二分教即在九部經上再加:一、和伽羅那(Vyākarana,授記),佛給菩薩預言成佛的經文;二、優陀那(Udāna,無問自說),無人發問,佛自宣說的經文;三、毗佛略(Vaipulya,方廣),佛說方正廣大的道理的經文。
④參考任道斌主編《佛教文化辭典》,浙江古籍出版社一九九一年版。
第二日誦有四品半,合有五十二經:《烏鳥喻經》《說本經》《大天捺林經》《大善見王經》《三十喻經》《轉輪王經》《蜱肆經》等十四經,說彌勒佛本事等;《長壽王本起經》《天經》《八念經》《淨不動道經》《郁伽支羅經》《娑雞帝三族姓子經》《梵天請佛經》《有勝天經》《迦那經》《念身經》《支離彌梨經》《長老上尊睡眠經》《無刺經》《真人經》《說處經》等十五經,述說修行成道等事;《穢品經》《求法經》《比丘請經》《知法經》《周那問見經》《青白蓮花喻經》《水淨梵志經》《黑比丘經》《住法經》《無經》等十經,述說求法諸事等;《大因經》《念處經》《苦陰經》《增上心經》《念經》《師子吼經》《優昙婆羅經》《願經》《想經》等十經,述說解脫法等;《林經》《自觀心經》《達梵行經》《阿奴波經》《諸法本經》《優陀羅經》《蜜丸喻經》《瞿昙彌經》等十經,述說修持法等。
第三日誦有一品半,含有三十五經:《柔軟經》《龍象經》《說處經》《無常經》《請請經》《瞻波經》《沙門二十億經》《八難經》《貧窮經》《行欲經》《福田經》《優婆塞經》《怨家經》《教昙彌經》《降魔經》《賴吒惒羅經》《優婆離經》《釋問經》《善生經》《商人求财經》《世間經》《福經》《息止道經》《至邊經》《喻經》等二十五經,述說從善戒惡等事;《雨勢經》《傷歌邏經》《算數目犍連經》《瞿默目犍連經》《象迹喻經》《聞德經》《何苦經》《何欲經》《郁瘦歌邏經》《阿攝惒經》等二十經,述說佛弟子歸依等事。
第四日誦有三品,含三十六經:《鹦鹉經》《須閑提經》《婆羅婆堂經》《須達哆經》《梵波羅延經》《黃蘆園經》《頭那經》《阿伽羅诃那經》《阿蘭那經》《梵摩經》等二十經,述說居士等修行;《分别六界經》《分别六處經》《分别觀法經》《溫泉林天經》《釋中禅室尊經》《阿難說經》《意行經》《拘樓瘦無诤經》《鹦鹉經》《分别大業經》等十經,述說定、滅等旨;《心經》《浮彌經》《受法經》《行禅經》《說經》等六經,述說禅法等。
第五日誦有三品半,含三十五經:《阿夷那經》《大空經》《小空經》《迦樓烏陀夷經》《牟梨破群那經》《阿濕貝經》《持齋經》《羅摩經》《一切智經》《愛生經》《八城經》《箭喻經》等,述說修行諸法等。
全部約五十二萬言。
以上亦隻是主要,而非全部;也隻能大緻類歸,而不能明确分排。
有志學研此經的讀者朋友,還須自己多多努力,精進不懈,知難而進,“百尺竿頭,更進一步”才是。
這是我寫這本小書的心願,願與讀者朋友共勉。
注釋: ①這二部經因名相術語比較煩冗,故本書未選。
②關于小乘“九部經”,有不同說法。
我們取“九部經”為:一、修多羅(Sūtra,契經),即經典中的長行直說;二、祇夜(Geya,重頌、應頌),與修多羅相應,重宣教義,采用頌體;三、伽陀(Gāthā,諷頌、孤起頌),采用偈的文體組成經文;四、尼陀那(Nidāna,因緣),記述佛說法教化的因緣,如諸經的序品;五、阿波陀那(Avadāna,譬喻),經文中的譬喻部分;六、伊帝目多伽(Itivrttaka,如是語經),即“本事”,佛說弟子過去世因緣的經文;七、阇陀伽(Jātaka,本生),佛說自己過去世因緣的經文;八、阿浮陀達磨(Adbhutadharma,未曾有),記佛顯現種種神通的經文;九、優波提舍(Upade?a,論議),問答和論議諸法意義的經文。
③十二分教即在九部經上再加:一、和伽羅那(Vyākarana,授記),佛給菩薩預言成佛的經文;二、優陀那(Udāna,無問自說),無人發問,佛自宣說的經文;三、毗佛略(Vaipulya,方廣),佛說方正廣大的道理的經文。
④參考任道斌主編《佛教文化辭典》,浙江古籍出版社一九九一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