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剛般若波羅蜜經受持法略說

關燈
金剛經是說心佛衆生三無差别的金剛性體,這個性體人人同具,個個現成,所謂平等平等,經雲彼非衆生是也。

    徒因衆生不覺,所以本有的般若妙用,不能起發,妄生情見,枉生六道,世世沉淪,無有出期,經雲非不衆生是也。

    此經是難行之法,佛不是單向大乘者和最上乘者說,是對信的人說。

    惟淨信的人,方堪信受。

    不生驚怖,果能信受者,即是大乘人。

    由信而能依法受持,言行一緻,由此開發般若慧,明心見性,了脫生死者,是最上乘人。

    佛平等慈視衆生,而衆生自生分别,昧卻本性,自樂小法,所以不能受持。

    既不受持,即不得受用,将何法以為人乎。

     金剛經的法用,自有極簡淨的法門。

    如離一切諸相,不應取法,不應取非法,不立四見,不斷滅等語,再總括一句,應生無所住心,若心有住,即為非住,言一住于法,即為有心,有心即惑,不得見性,不能安住于菩提,即為謗佛矣。

    衆生總是執取地、水、火、風四大假合的相,以為我身。

    又執取六根六塵緣起的幻影,以為我心。

    外而幻身,内而幻心,無形中緣起和合立此幻想成種種相,堅固執持以為我,于是有我人四見,分形六道,種種诤論,分别道理,順逆取舍,千形萬類,是名世智,幻化越多,痛苦越大,生死越難拔,衆生無始以來隻妄認個假我,從不曾見自己的真我。

    所謂本性,即父母未生前的本來面目是也。

    這個真面目不見到,即颠倒終無有了期,三災八難,無量苦厄,總不得解脫。

     凡夙世有善根的人,終有警覺的一日。

    自思長此沉淪,何日得了。

    所以肯猛省回頭,求個出路,要了這生死,此是因地正,再遇見正眼宗師,予以合機的法,此是正法引開其正法眼藏,徹悟本來不受一切幻相幻心所惑,再萬折千回,打掃習氣,入正修行路,若如此痛切,真實用功,必成正果。

    可憐那著相的人,因地不正,專取福報,讀金剛經求功德,求佛菩薩金剛護持,使我消災延壽免諸苦難,甚至求财求子,種種迷信,惑亂衆生,謗佛謗法,自造無間惡業,甯不可惜?但推其初衷,著佛著法又何嘗不由善根發現呢。

    然而毫厘千裡,因上稍一不正。

    其果必遭迂曲。

    譬如病人行路,雖竭力要正,但以無力故,步步自然歪斜矣。

    所以無論修何法,因地須正。

    讀金剛經的人,千千萬萬,隻是讀其文而已,解義者萬不得一。

    解義的未嘗無人,得真解者又百不得一,得其真解而能行解相應者,又百不得一。

    若但讀誦而不受持依之而行,即不免辜負了佛,辜負了此生,等于不曾讀經。

    若依文字讀到末後句,必生大慚愧。

    何也?因信而不受,奉而不行,豈不可笑。

    所以讀經宗旨,在受持其法,要得真實受用,不尚虛文。

    所謂受用者,即是向内,自求見性,了脫生死,以報佛恩而已。

     金剛經的正義在平平淡淡,毫無奇特處,老老實實人人可做,隻是不肯做。

    經義直捷痛快,明白指示,隻是不敢信。

    因為人人求福德相,不明福德性,自己原有的金剛般若智,反被自己的情見蒙住了。

     般若本人人具足,因為不見自己的金剛,所以起不出用來,跳出生死坑,超登彼岸去。

    金剛是比喻人的本性,具有堅利明的三德,不生不滅,無雜無壞是其堅,能開般若智慧,破一切邪見,不為所惑是其利,洞見諸相非相即見實相,徹悟人生大事是其明。

    所以體大用大,明心見性,就是悟見這個金剛性體。

    悟得徹,見得深,智慧力越強,所謂體大用大。

    但這性體,卻無可表說,經中隻雲阿耨菩提一句,此菩提非在法上可見,又非如物的形象可得,連佛亦說不出,全經隻在用上反顯,而又不能在經上覓得,大用就在即相離相處,于即相離相處,反顯自性,自有個本不生滅,本不動搖,本來清淨的性體,于中自有個妙用恒沙,能生萬法的性能。

     佛隻要世人不惑,不惑就是不造惡業。

    無惡業,即無苦厄。

    故要人明白心的所以然,見到性的真實相貌。

    性如鏡,心如影,非一非二,萬德莊嚴,皆由性中起,心上發揚,幻起幻滅,性體卻恒久不動不變。

    此名金剛,人人具足,非佛獨有。

    故雲是法平等,無有高下,言同一性空,不論過去、現在、未來,三心皆幻有,而畢竟不可得。

    但世人不覺,執取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