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小史略說
關燈
小
中
大
我等在無相無執中、以大慈大悲、大喜大舍、施於衆生、亦無慈悲喜舍、施諸衆生之相執。
仍有許多解法、當依虛公、所解之圓通。
此四句偈。
系法華經中、某界天王、贊佛之偈、後有大德、搬入諸經之首。
亦善。
參。
予在打七中、早去遲退、常見幾人、端坐不退、予甚疑。
予在廣單中睡、有日夜中小解後、予入禅堂、見幾人、仍坐禅堂、予方知坐通宵者、予同彼學、未曾學透、有時仍要睡。
第二個七中、虛空入堂、講些戒律。
主要無邪心、無欲性、即得果證道之捷徑。
第三個七中、虛公入堂、說有一常人、其妻因病去世、其夫念妻甚切、每夜晚間、到荒郊伴妻暮而過宿、於某夜中、妻妻前來、說分别之衷、遂攜夫至彼家、交談之際、忽有人打門、其妻言、我死後、嫁與陰府夜叉、打門者陰夫也。
夫當躲避、即引夫至某處、見一口大缸、其缸口朝下、底朝上、妻将大缸扳起、叫陽夫入缸下坐、妻将缸放下、而去開門。
夜叉入門、向妻言、有生人味、當尋找、其陽夫聞言、很驚怕、失口念聲南無佛、這時複有一鬼使進門、向夜叉言、閻王令我、追你急回、有緊急事、其夜叉跟鬼使而去、言、待我回來再找。
其陽夫脫難、妻送陽夫至暮傍、一推而醒。
此一公案、仿涅槃經中之義。
時有一比丘、到虛公座前、長跪不起、虛公用香闆、痛打彼一頓。
當參。
第四個七中、本堂有一比丘、昏沉、巡香者、用香闆、在彼肩上、壓了一下、彼驚而點頭數點、對面比丘尼、見彼點頭、向彼付之一笑。
其比丘向彼、互笑而不至。
因笑而生情而動心。
所謂禅堂佛心、不動即佛、動必招魔。
巡香聞笑、從右複來此處、即時痛打其僧及尼。
僧被打即鬧、尼遭打而痛哭。
其僧自言、我是你師、我有病、你不問我、将我餓死。
尼言、我在深山作虎、你将我打死、複打死我子女、是你前生為獵之怨、因你動心、招我而來。
虛公言、一人召魔、千佛難救、禅堂生魔、當散七、當打闆跑香、不久打鐘止步。
虛公說、念佛是誰。
誰答上、及時挂牌。
予見多人不答、予亦不答。
虛公自答、是個女人。
予聞是義、即有省悟。
虛公複言散七。
七散後、予問西堂、為何沒人答耶。
西堂言、答即生相、西堂複言、汝答看。
予答是隻狗子、西堂複言、再答看、予複言、是親娘、複言再答、予答是青蓮華、西堂言止。
又言、汝願作吾徒耶。
予就地拜言、願樂聽從。
師即就勢、将大二手指揸開、叉予頸項、予猛起、用右手、揮開師叉勢、即賜名、為某某。
從此予有二師焉。
上說禅七招魔者、本寺替彼等、做堂佛事、超度怨者、離幽升善道。
有日予箍桶、正在催箍、時予師言、将桶箍緊些、予起腿一腳将桶底跺下、師雲、滿天棉花、予答、無無亦非非。
一時觀音聖誕、予題詞曰。
觀音誕。
非觀音誕。
非誕非非誕。
是止兒啼。
亦非止兒啼。
是名止兒啼。
計六句呈於虛公。
虛公複加兩字。
印可。
予啟請到古山補戒。
即1957年春、予到古山。
知客師叫予去吃晚飧去。
予答持午。
知客說、雲居山來者、皆善。
於是予發心持一飧、與持坐、亦有詞曰。
一飧救母難。
不卧報佛恩。
予登壇得戒。
複持語三年、圓滿後、即開口說話、沒多時、複又持語、有某當家師、勒令予開口、予被迫說話。
即離山、到某處、至某處、至文化大革命時。
被逼至俗家。
長子當教師、在本宅基地上、另建一間。
單獨另開一門、由予出入。
予賣草紙、為本人生活、在多年内、猶如一日。
在此期間、參學於下。
予在夢中、至某處、參濟颠師、予問大德雲、何為最上乘、濟師言、超出三乘以上者、亦名為佛乘也、佛乘者、無生亦無滅也。
即與佛為一體者。
姑且名為、最上乘之法也。
複問、何法門、能乘此乘耶。
濟師言、常閱金剛經、日久能見也、予於是、常閱金剛經。
從此向後、常乘大輪船、到某處上學。
學位是27号、常如是、非一二三四五次、問見什麼。
答、烏金闆上、放光而已、别無所見、何者夢也。
後來次子拆屋重建、他們逼母、到予小屋、内住。
予即允許、是晚妻來住時。
予教她在床前席地過宿。
予在床上、通夜端坐。
天将明時。
予妻告别言、從此永不來往、今晚我到兒媳房内過宿。
予言、最妥善。
次日夜夢中、到一寶所、見正殿當中、端坐釋迦牟尼如來、别無其他弟子登。
予下拜、起身擡頭觀佛時。
見韋陀尊者、立於如來之前。
予言老韋、予不拜汝、予拜的是、釋迦如來。
是時尊者、舉步起身、繞於佛後、一時予見如來、起身離座、舉步下階。
予跟從佛後、到殿外階下。
如來順手拔草一莖給予。
予執草而醒。
即名金剛經之義。
而能開筆。
其義若僞、當犯大妄語戒。
學者當思之。
予某年參高旻寺西堂。
西堂言。
汝從何而來。
予答、從某處來。
彼言某處離此數百裡、一路上凸凸凹凹、可帶一根拐杖來。
予答已甩了。
予回憶、至今仍然未甩。
即是未證言證、大妄語成、千劫莫能證、希諸後學、勿可為、若大妄語成、是佛逆子、亦名罪魁。
予在江蘇金山江天寺、一時有兩比丘尼、因閑事口角不休。
此二尼常念普門品。
予插言曰、二位
仍有許多解法、當依虛公、所解之圓通。
此四句偈。
系法華經中、某界天王、贊佛之偈、後有大德、搬入諸經之首。
亦善。
參。
予在打七中、早去遲退、常見幾人、端坐不退、予甚疑。
予在廣單中睡、有日夜中小解後、予入禅堂、見幾人、仍坐禅堂、予方知坐通宵者、予同彼學、未曾學透、有時仍要睡。
第二個七中、虛空入堂、講些戒律。
主要無邪心、無欲性、即得果證道之捷徑。
第三個七中、虛公入堂、說有一常人、其妻因病去世、其夫念妻甚切、每夜晚間、到荒郊伴妻暮而過宿、於某夜中、妻妻前來、說分别之衷、遂攜夫至彼家、交談之際、忽有人打門、其妻言、我死後、嫁與陰府夜叉、打門者陰夫也。
夫當躲避、即引夫至某處、見一口大缸、其缸口朝下、底朝上、妻将大缸扳起、叫陽夫入缸下坐、妻将缸放下、而去開門。
夜叉入門、向妻言、有生人味、當尋找、其陽夫聞言、很驚怕、失口念聲南無佛、這時複有一鬼使進門、向夜叉言、閻王令我、追你急回、有緊急事、其夜叉跟鬼使而去、言、待我回來再找。
其陽夫脫難、妻送陽夫至暮傍、一推而醒。
此一公案、仿涅槃經中之義。
時有一比丘、到虛公座前、長跪不起、虛公用香闆、痛打彼一頓。
當參。
第四個七中、本堂有一比丘、昏沉、巡香者、用香闆、在彼肩上、壓了一下、彼驚而點頭數點、對面比丘尼、見彼點頭、向彼付之一笑。
其比丘向彼、互笑而不至。
因笑而生情而動心。
所謂禅堂佛心、不動即佛、動必招魔。
巡香聞笑、從右複來此處、即時痛打其僧及尼。
僧被打即鬧、尼遭打而痛哭。
其僧自言、我是你師、我有病、你不問我、将我餓死。
尼言、我在深山作虎、你将我打死、複打死我子女、是你前生為獵之怨、因你動心、招我而來。
虛公言、一人召魔、千佛難救、禅堂生魔、當散七、當打闆跑香、不久打鐘止步。
虛公說、念佛是誰。
誰答上、及時挂牌。
予見多人不答、予亦不答。
虛公自答、是個女人。
予聞是義、即有省悟。
虛公複言散七。
七散後、予問西堂、為何沒人答耶。
西堂言、答即生相、西堂複言、汝答看。
予答是隻狗子、西堂複言、再答看、予複言、是親娘、複言再答、予答是青蓮華、西堂言止。
又言、汝願作吾徒耶。
予就地拜言、願樂聽從。
師即就勢、将大二手指揸開、叉予頸項、予猛起、用右手、揮開師叉勢、即賜名、為某某。
從此予有二師焉。
上說禅七招魔者、本寺替彼等、做堂佛事、超度怨者、離幽升善道。
有日予箍桶、正在催箍、時予師言、将桶箍緊些、予起腿一腳将桶底跺下、師雲、滿天棉花、予答、無無亦非非。
一時觀音聖誕、予題詞曰。
觀音誕。
非觀音誕。
非誕非非誕。
是止兒啼。
亦非止兒啼。
是名止兒啼。
計六句呈於虛公。
虛公複加兩字。
印可。
予啟請到古山補戒。
即1957年春、予到古山。
知客師叫予去吃晚飧去。
予答持午。
知客說、雲居山來者、皆善。
於是予發心持一飧、與持坐、亦有詞曰。
一飧救母難。
不卧報佛恩。
予登壇得戒。
複持語三年、圓滿後、即開口說話、沒多時、複又持語、有某當家師、勒令予開口、予被迫說話。
即離山、到某處、至某處、至文化大革命時。
被逼至俗家。
長子當教師、在本宅基地上、另建一間。
單獨另開一門、由予出入。
予賣草紙、為本人生活、在多年内、猶如一日。
在此期間、參學於下。
予在夢中、至某處、參濟颠師、予問大德雲、何為最上乘、濟師言、超出三乘以上者、亦名為佛乘也、佛乘者、無生亦無滅也。
即與佛為一體者。
姑且名為、最上乘之法也。
複問、何法門、能乘此乘耶。
濟師言、常閱金剛經、日久能見也、予於是、常閱金剛經。
從此向後、常乘大輪船、到某處上學。
學位是27号、常如是、非一二三四五次、問見什麼。
答、烏金闆上、放光而已、别無所見、何者夢也。
後來次子拆屋重建、他們逼母、到予小屋、内住。
予即允許、是晚妻來住時。
予教她在床前席地過宿。
予在床上、通夜端坐。
天将明時。
予妻告别言、從此永不來往、今晚我到兒媳房内過宿。
予言、最妥善。
次日夜夢中、到一寶所、見正殿當中、端坐釋迦牟尼如來、别無其他弟子登。
予下拜、起身擡頭觀佛時。
見韋陀尊者、立於如來之前。
予言老韋、予不拜汝、予拜的是、釋迦如來。
是時尊者、舉步起身、繞於佛後、一時予見如來、起身離座、舉步下階。
予跟從佛後、到殿外階下。
如來順手拔草一莖給予。
予執草而醒。
即名金剛經之義。
而能開筆。
其義若僞、當犯大妄語戒。
學者當思之。
予某年參高旻寺西堂。
西堂言。
汝從何而來。
予答、從某處來。
彼言某處離此數百裡、一路上凸凸凹凹、可帶一根拐杖來。
予答已甩了。
予回憶、至今仍然未甩。
即是未證言證、大妄語成、千劫莫能證、希諸後學、勿可為、若大妄語成、是佛逆子、亦名罪魁。
予在江蘇金山江天寺、一時有兩比丘尼、因閑事口角不休。
此二尼常念普門品。
予插言曰、二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