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注解
關燈
小
中
大
第一章:緣起
緣起第一章
有人問疑者、頗多餘扣其兩端、而應之。
誠恐未來人、仍有其疑、故筆之於書、而冠其注之首。
以備未來人、參之禅用之淨。
餘寫至於此、而思禅息、方入座而坐之。
見一老人、以手撫餘之肩、而言曰、汝能入海、取珠耶餘答能、即悟其義。
随開目而視鐘、其時中夜一時許。
因此銘之而志之 第二章:釋義 凈土者、土地也、地心也、凈土者、凈心也。
猶如金剛經中能生凈信心是、甚有符合之處。
所謂心淨、土亦淨、故名為、淨土也。
其二、參禅者、靜慮也、慮者、思也。
亦與、一心念佛者、有應處。
其三、一心不亂淨與無四相者禅其含義、非一非二也。
其則、亦有相似之處。
其四、無四相者。
以無妄而歸真、即歸真已、亦無歸真之相。
一心不亂者。
以。
一心而治妄也、一心者、一心念佛也、念至無所、之所之處、即名見阿彌陀佛。
猶如用竹木二伐而度識别之愛河。
既到彼岸禅即入覺地矣至已、二伐亦當舍之、其伐之義、留於後學、參而用之。
於禅於淨、勿可勿明、其要其道之義也。
倘若互疑互忌、即非真禅、純淨、之道之義也。
第三章:錄經片斷 如是等、恒河沙、數諸佛。
各於其國、出廣長舌、遍覆三千大千世界、說誠實言。
汝等衆生、當信是稱贊、不可思議功德。
一切諸佛、所護念經……皆為一切諸佛、之所護念、皆得不退轉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第四章:互贊 上章經文、是釋迦牟尼佛、與六方諸佛、共同贊歎、阿彌陀佛、不可思議功德之利益者即是念經念佛、之人利益也。
皆為一切諸佛、之所護念、護念不退轉於、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之人也。
然而、彼諸佛等、亦稱贊我、不可思議功德等……甚至六方諸佛之功德、佛佛亦如是贊。
猶如七寶珠網、網盡虛空、珠珠光明、互照互耀、而無斷竭。
然而我等皆是佛子。
亦當互贊互歎、諸宗之誼、如律密教義、以及華嚴唯識等之誼亦當如是贊歎、宗宗之旨、各有妙谛、之道之德、何能盡宣、所謂我等、是佛嫡兒、亦當依教秉承、必須互贊互歎、無窮無滅、即是不辜負、本師付囑之道義、之恩之德之真心 第五章:問疑 問、禅淨雙修者、若何。
答、其義善哉、其命終時、必然往生極樂國土。
問、何者、答、禅如白紙一張。
倘加一色點兒、即非全白紙矣。
其二、禅是空無我相。
其他諸宗、以相而顯宗、是故可能融洽、而不可合并也。
複問、其他宗、與其他宗、能合修耶、答、非能非不能、其人合修二宗者、此人善哉、其命終時、其心偏於何處、其人即往生於何處。
問、真空能含妙有者、何也、答、不悟不可見。
不證弗能用、倘若勉強勉力、求見求用者、邪也。
我等應當、五體投地、諸宗諸派、共禮空王之寶座。
承此願力、以此願力、以此為自論、冠之於注之首。
無名人、自序於、無住之室; 問、今日、是哪一位、觀世音菩薩、聖誕、希參; 於一九九一年六月九日、落筆而完成 悟證銘 悟而不證如故紙且悟且證世間希 證如盤石道若天無惡無善證菩提
誠恐未來人、仍有其疑、故筆之於書、而冠其注之首。
以備未來人、參之禅用之淨。
餘寫至於此、而思禅息、方入座而坐之。
見一老人、以手撫餘之肩、而言曰、汝能入海、取珠耶餘答能、即悟其義。
随開目而視鐘、其時中夜一時許。
因此銘之而志之 第二章:釋義 凈土者、土地也、地心也、凈土者、凈心也。
猶如金剛經中能生凈信心是、甚有符合之處。
所謂心淨、土亦淨、故名為、淨土也。
其二、參禅者、靜慮也、慮者、思也。
亦與、一心念佛者、有應處。
其三、一心不亂淨與無四相者禅其含義、非一非二也。
其則、亦有相似之處。
其四、無四相者。
以無妄而歸真、即歸真已、亦無歸真之相。
一心不亂者。
以。
一心而治妄也、一心者、一心念佛也、念至無所、之所之處、即名見阿彌陀佛。
猶如用竹木二伐而度識别之愛河。
既到彼岸禅即入覺地矣至已、二伐亦當舍之、其伐之義、留於後學、參而用之。
於禅於淨、勿可勿明、其要其道之義也。
倘若互疑互忌、即非真禅、純淨、之道之義也。
第三章:錄經片斷 如是等、恒河沙、數諸佛。
各於其國、出廣長舌、遍覆三千大千世界、說誠實言。
汝等衆生、當信是稱贊、不可思議功德。
一切諸佛、所護念經……皆為一切諸佛、之所護念、皆得不退轉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第四章:互贊 上章經文、是釋迦牟尼佛、與六方諸佛、共同贊歎、阿彌陀佛、不可思議功德之利益者即是念經念佛、之人利益也。
皆為一切諸佛、之所護念、護念不退轉於、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之人也。
然而、彼諸佛等、亦稱贊我、不可思議功德等……甚至六方諸佛之功德、佛佛亦如是贊。
猶如七寶珠網、網盡虛空、珠珠光明、互照互耀、而無斷竭。
然而我等皆是佛子。
亦當互贊互歎、諸宗之誼、如律密教義、以及華嚴唯識等之誼亦當如是贊歎、宗宗之旨、各有妙谛、之道之德、何能盡宣、所謂我等、是佛嫡兒、亦當依教秉承、必須互贊互歎、無窮無滅、即是不辜負、本師付囑之道義、之恩之德之真心 第五章:問疑 問、禅淨雙修者、若何。
答、其義善哉、其命終時、必然往生極樂國土。
問、何者、答、禅如白紙一張。
倘加一色點兒、即非全白紙矣。
其二、禅是空無我相。
其他諸宗、以相而顯宗、是故可能融洽、而不可合并也。
複問、其他宗、與其他宗、能合修耶、答、非能非不能、其人合修二宗者、此人善哉、其命終時、其心偏於何處、其人即往生於何處。
問、真空能含妙有者、何也、答、不悟不可見。
不證弗能用、倘若勉強勉力、求見求用者、邪也。
我等應當、五體投地、諸宗諸派、共禮空王之寶座。
承此願力、以此願力、以此為自論、冠之於注之首。
無名人、自序於、無住之室; 問、今日、是哪一位、觀世音菩薩、聖誕、希參; 於一九九一年六月九日、落筆而完成 悟證銘 悟而不證如故紙且悟且證世間希 證如盤石道若天無惡無善證菩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