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紀篇第八十五
關燈
小
中
大
調辭以務似者失情。
百夫之子,不同父母,殊類而生,不必相似,各以所禀,自為佳好。
文必有與合然後稱善,是則代匠斫不傷手,然後稱工巧也。
文士之務,各有所從,或調辭以巧文,或辯僞以實事。
必謀慮有合,文辭相襲,是則五帝不異事,三王不殊業也。
美色不同面,皆佳于目;悲音不共聲,皆快于耳。
酒醴異氣,飲之皆醉;百谷殊味,食之皆飽。
謂文當與前合,是謂舜眉當複八采,禹目當複重瞳。
充書文重。
或曰:“文貴約而指通,言尚省而趨明。
辯士之言要而達,文人之辭寡而章。
今所作新書,出萬言,繁不省,則讀者不能盡;篇非一,則傳者不能領。
被躁人之名,以多為不善。
語約易言,文重難得。
玉少石多,多者不為珍;龍少魚衆,少者固為神。
”答曰:有是言也。
蓋〔要〕言無多,而華文無寡。
為世用者,百篇無害;不為用者,一章無補。
如皆為用,則多者為上,少者為下。
累積千金,比于一百,孰為富者?蓋文多勝寡,财寡愈貧。
世無一卷,吾有百篇;人無一字,吾有萬言,孰者為賢?今不曰所言非,而雲泰多,不曰世不好善,而雲不能領,斯蓋吾書所以不得省也。
夫宅舍多,土地不得小;戶口衆,簿籍不得少。
今失實之事多,華虛之語衆,指實定宜,辯争之言,安得約徑?韓非之書,一條無異,篇以十第,文以萬數。
夫形大,衣不得褊;事衆,文不得褊。
事衆文饒,水大魚多。
帝都谷多,王市肩磨。
書雖文重,所論百種。
按古太公望,近董仲舒,傳作書篇百有餘,吾書亦才出百,而雲泰多,蓋謂所以出者微,觀讀之者不能不譴呵也。
河水沛沛,比夫衆川,孰者為大?蟲繭重厚,稱其出絲,孰為多者? 充仕數不耦,而徒着書自紀。
或〔戲〕曰:“所貴鴻材者,仕宦耦合,身容說納,事得功立,故為高也。
今吾子涉世落魄,仕數黜斥,材未練于事,力未盡于職,故徒幽思屬文,着記美言,何補于身?衆多欲以何移乎?”答曰:材鴻莫過孔子。
孔子才不容,斥逐,伐樹,接〔淅〕,見圍,削迹,困餓陳、蔡,門徒菜色。
今吾材不逮孔子,不偶之厄,未與之等,偏可輕乎?且達者未必知,窮者未必愚。
遇者則得,不遇失之。
故夫命厚祿善,庸人尊顯;命薄祿惡,奇俊落魄。
比以偶合稱材量德,則夫專城食土者,材賢孔、墨。
身貴而名賤,則居潔而行墨。
食千锺之祿,無一長之德,乃可戲也。
若夫德高而名白,官卑而祿泊,非才能之過,未足以為累也。
士願與憲共廬,不慕與賜同衡;樂與夷俱旅,不貪與跖比迹。
高士所貴,不與俗均,故其名稱不與世同。
身與草木俱朽,聲與日月并彰,行與孔子比窮,文與楊雄為雙,吾榮之。
身通而知困,官大而德細,于彼為榮,于我為累。
偶合容說,身尊體佚,百載之後,與物俱殁,名不流于一嗣,文不遺于一劄,官雖傾倉,文德不豐,非吾所臧。
德汪而淵懿,知滂沛而盈溢,筆泷漉而雨集,言溶氵窟而泉出,富材羨知,貴行尊志,體列于一世,名傳于千載,乃吾所謂異也。
充細族孤門。
或啁之曰:“宗祖無淑懿之基,文墨無篇籍之遺,雖着鴻麗之論,無所禀階,終不為高。
夫氣無漸而卒至曰變,物無類而妄生曰異,不常有而忽見曰妖,詭于衆而突出曰怪。
吾子何祖?其先不載。
況未嘗履墨塗,出儒門,吐論數千萬言,宜為妖變,安得寶斯文而多賢?”答曰:鳥無世鳳皇,獸無種麒麟,人無祖聖賢,物無常嘉珍。
才高見屈,遭時而然。
士貴,故孤興;物貴,故獨産。
文孰常在有以放賢,是則〔醴〕泉有故源,而嘉禾有舊根也。
屈奇之士見,倜傥之辭生,度不與俗協,庸角不能程。
是故罕發之迹,記于牒籍;希出之物,勒于鼎銘。
五帝不一世而起,伊、望不同家而出。
千裡殊迹,百載異發。
士貴雅材而慎興,不因高據以顯達。
母骊犢骍,無害犧牲;祖濁裔清,不榜奇人。
鲧惡禹聖,叟頑舜神。
伯牛寝疾,仲弓潔全;顔路庸固,回傑超倫;孔、墨祖愚,丘、翟聖賢;揚家不通,卓有子雲;桓氏稽可,谲出君山。
更禀于元,故能着文。
充以元和三年徙家辟詣揚州部丹陽、九江、廬江。
後入為治中,材小任大,職在刺割,筆劄之思,曆年寝廢。
章和二年,罷州家居。
年漸七十,時可懸輿。
仕路隔絕,志窮無如。
事有否然,身有利害。
發白齒落,日月逾邁,俦倫彌索,鮮所恃賴。
貧無供養,志不娛快。
曆數冉冉,庚辛域際,雖懼終徂,愚猶沛沛,乃作《養性》之書,凡十六篇。
養氣自守,适時則酒,閉明塞聰,愛精自保,适輔服藥引導,庶冀性命可延,斯須不老。
既晚無還,垂書示後。
惟人性命,長短有期,人亦蟲物,生死一時。
年曆但記,孰使留之?猶入黃泉,消為土灰。
上自黃、唐,下臻秦、漢而來,折衷以聖道,理于通材,如衡之平,如鑒之開,幼老生死古今,罔不詳該。
命以不延,籲歎悲哉!
百夫之子,不同父母,殊類而生,不必相似,各以所禀,自為佳好。
文必有與合然後稱善,是則代匠斫不傷手,然後稱工巧也。
文士之務,各有所從,或調辭以巧文,或辯僞以實事。
必謀慮有合,文辭相襲,是則五帝不異事,三王不殊業也。
美色不同面,皆佳于目;悲音不共聲,皆快于耳。
酒醴異氣,飲之皆醉;百谷殊味,食之皆飽。
謂文當與前合,是謂舜眉當複八采,禹目當複重瞳。
充書文重。
或曰:“文貴約而指通,言尚省而趨明。
辯士之言要而達,文人之辭寡而章。
今所作新書,出萬言,繁不省,則讀者不能盡;篇非一,則傳者不能領。
被躁人之名,以多為不善。
語約易言,文重難得。
玉少石多,多者不為珍;龍少魚衆,少者固為神。
”答曰:有是言也。
蓋〔要〕言無多,而華文無寡。
為世用者,百篇無害;不為用者,一章無補。
如皆為用,則多者為上,少者為下。
累積千金,比于一百,孰為富者?蓋文多勝寡,财寡愈貧。
世無一卷,吾有百篇;人無一字,吾有萬言,孰者為賢?今不曰所言非,而雲泰多,不曰世不好善,而雲不能領,斯蓋吾書所以不得省也。
夫宅舍多,土地不得小;戶口衆,簿籍不得少。
今失實之事多,華虛之語衆,指實定宜,辯争之言,安得約徑?韓非之書,一條無異,篇以十第,文以萬數。
夫形大,衣不得褊;事衆,文不得褊。
事衆文饒,水大魚多。
帝都谷多,王市肩磨。
書雖文重,所論百種。
按古太公望,近董仲舒,傳作書篇百有餘,吾書亦才出百,而雲泰多,蓋謂所以出者微,觀讀之者不能不譴呵也。
河水沛沛,比夫衆川,孰者為大?蟲繭重厚,稱其出絲,孰為多者? 充仕數不耦,而徒着書自紀。
或〔戲〕曰:“所貴鴻材者,仕宦耦合,身容說納,事得功立,故為高也。
今吾子涉世落魄,仕數黜斥,材未練于事,力未盡于職,故徒幽思屬文,着記美言,何補于身?衆多欲以何移乎?”答曰:材鴻莫過孔子。
孔子才不容,斥逐,伐樹,接〔淅〕,見圍,削迹,困餓陳、蔡,門徒菜色。
今吾材不逮孔子,不偶之厄,未與之等,偏可輕乎?且達者未必知,窮者未必愚。
遇者則得,不遇失之。
故夫命厚祿善,庸人尊顯;命薄祿惡,奇俊落魄。
比以偶合稱材量德,則夫專城食土者,材賢孔、墨。
身貴而名賤,則居潔而行墨。
食千锺之祿,無一長之德,乃可戲也。
若夫德高而名白,官卑而祿泊,非才能之過,未足以為累也。
士願與憲共廬,不慕與賜同衡;樂與夷俱旅,不貪與跖比迹。
高士所貴,不與俗均,故其名稱不與世同。
身與草木俱朽,聲與日月并彰,行與孔子比窮,文與楊雄為雙,吾榮之。
身通而知困,官大而德細,于彼為榮,于我為累。
偶合容說,身尊體佚,百載之後,與物俱殁,名不流于一嗣,文不遺于一劄,官雖傾倉,文德不豐,非吾所臧。
德汪而淵懿,知滂沛而盈溢,筆泷漉而雨集,言溶氵窟而泉出,富材羨知,貴行尊志,體列于一世,名傳于千載,乃吾所謂異也。
充細族孤門。
或啁之曰:“宗祖無淑懿之基,文墨無篇籍之遺,雖着鴻麗之論,無所禀階,終不為高。
夫氣無漸而卒至曰變,物無類而妄生曰異,不常有而忽見曰妖,詭于衆而突出曰怪。
吾子何祖?其先不載。
況未嘗履墨塗,出儒門,吐論數千萬言,宜為妖變,安得寶斯文而多賢?”答曰:鳥無世鳳皇,獸無種麒麟,人無祖聖賢,物無常嘉珍。
才高見屈,遭時而然。
士貴,故孤興;物貴,故獨産。
文孰常在有以放賢,是則〔醴〕泉有故源,而嘉禾有舊根也。
屈奇之士見,倜傥之辭生,度不與俗協,庸角不能程。
是故罕發之迹,記于牒籍;希出之物,勒于鼎銘。
五帝不一世而起,伊、望不同家而出。
千裡殊迹,百載異發。
士貴雅材而慎興,不因高據以顯達。
母骊犢骍,無害犧牲;祖濁裔清,不榜奇人。
鲧惡禹聖,叟頑舜神。
伯牛寝疾,仲弓潔全;顔路庸固,回傑超倫;孔、墨祖愚,丘、翟聖賢;揚家不通,卓有子雲;桓氏稽可,谲出君山。
更禀于元,故能着文。
充以元和三年徙家辟詣揚州部丹陽、九江、廬江。
後入為治中,材小任大,職在刺割,筆劄之思,曆年寝廢。
章和二年,罷州家居。
年漸七十,時可懸輿。
仕路隔絕,志窮無如。
事有否然,身有利害。
發白齒落,日月逾邁,俦倫彌索,鮮所恃賴。
貧無供養,志不娛快。
曆數冉冉,庚辛域際,雖懼終徂,愚猶沛沛,乃作《養性》之書,凡十六篇。
養氣自守,适時則酒,閉明塞聰,愛精自保,适輔服藥引導,庶冀性命可延,斯須不老。
既晚無還,垂書示後。
惟人性命,長短有期,人亦蟲物,生死一時。
年曆但記,孰使留之?猶入黃泉,消為土灰。
上自黃、唐,下臻秦、漢而來,折衷以聖道,理于通材,如衡之平,如鑒之開,幼老生死古今,罔不詳該。
命以不延,籲歎悲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