率性篇第八
關燈
小
中
大
論人之性,定有善有惡。
其善者,固自善矣;其惡者,故可教告率勉,使之為善。
凡人君父審觀臣子之性,善則養育勸率,無令近惡;近惡則輔保禁防,令漸于善,善漸于惡,惡化于善,成為性行。
召公戒成曰:“今王初服厥命,于戲!若生子罔不在厥初生。
”生子謂十五子,初生意于善,終以善;初生意于惡,終以惡。
《詩》曰:“彼姝者子,何以與之?”傳言:譬猶練絲,染之藍則青,染之丹則赤。
十五之子其猶絲也,其有所漸化為善惡,猶藍丹之染練絲,使之為青赤也。
青赤一成,真色無異。
是故揚子哭岐道,墨子哭練絲也。
蓋傷離本,不可複變也。
人之性,善可變為惡,惡可變為善,猶此類也。
逢生麻間,不扶自直;白紗入缁,不練自黑。
彼蓬之性不直,紗之質不黑,麻扶缁染,使之直黑。
夫人之性猶蓬紗也,在所漸染而善惡變矣。
王良、造父稱為善禦,能使不良為良也。
如徒能禦良,其不良者不能馴服,此則驵工庸師服馴技能,何奇而世稱之?故曰:王良登車,馬不罷驽;堯、舜為政,民無狂愚。
傳曰:“堯、舜之民可比屋而封,桀、纣之民可比屋而誅。
”斯民也,三代所以直道而行也。
聖主之民如彼,惡主之民如此,竟在化不在性也。
聞伯夷之風者,貪夫廉而懦夫有立志;聞柳下惠之風者,薄夫敦而鄙夫寬。
徒聞風名,猶或變節,況親接形面相敦告乎?孔門弟子七十之徒,皆任卿相之用,被服聖教,文才雕琢,知能十倍,教訓之功而漸漬之力也。
未入孔子之門時,闾巷常庸無奇,其尤甚不率者,唯子路也。
世稱子路無恆之庸人,未入孔門時,戴雞佩豚,勇猛無禮,聞誦讀之聲,搖雞奮豚,揚脣吻之音,聒賢聖之耳,惡至甚矣。
孔子引而教之,漸漬磨曆,阖導牖進,猛氣消損,驕節屈折,卒能政事,序在四科。
斯蓋變性使惡為善之明效也。
夫肥沃墝埆,土地之本性也。
肥而沃者性美,樹稼豐茂。
墝而埆者性惡,深耕細鋤,厚加糞壤,勉緻人功,以助地力,其樹稼與彼肥沃者相似類也。
地之高下,亦如此焉。
以锸鑿地,以埤增下,則其下與高者齊;如複增.锸,則夫下者不徒齊者也,反更為高,而其高者反為下。
使人之性有善有惡,彼地有高有下,勉緻其教令之善,則将善者同之矣。
善以化渥,釀其教令,變更為善。
善則且更宜反過于往善,猶下地增加.锸更崇于高地也。
賜不受命而貨殖焉,賜本不受天之富命,所加貨财積聚,為世富人者,得貨殖之術也。
夫得其術,雖不受命,猶自益饒富。
性惡之人,益不禀天善性,得聖人之教,志行變化。
世稱利劍有千金之價。
棠溪、魚腸之屬,龍泉、太阿之輩,其本铤,山中之恆鐵也。
冶工鍛煉,成為铦利,豈利劍之鍛與煉,乃異質哉?工良師巧,煉一數至也。
試取東下直一金之劍,更熟鍛煉,足其火,齊其铦,猶千金之劍也。
夫鐵石天然,尚為鍛煉者變易故質,況人含五常之性,賢聖未之熟鍛煉耳,奚患性之不善哉?古貴良醫者,能知笃劇之病所從生起,而以針藥治而已之。
如徒知病之名而坐觀之,何以為奇?夫人有不善,則乃性命之疾也,無其教治,而欲令變更,豈不難哉! 天道有真僞。
真者固自與天相應,僞者人加知巧,亦與真者無以異也。
何以驗之?《禹貢》曰“璆琳琅玕”,此則土地所生真玉珠也。
然而道人消爍五石,作五色之玉,比之真玉,光不殊别,兼魚蚌之珠,與《禹貢》璆琳皆真玉珠也。
然而随侯以藥作珠,精耀如真,道士之教至,知巧之意加也。
陽遂取火于天,五月
其善者,固自善矣;其惡者,故可教告率勉,使之為善。
凡人君父審觀臣子之性,善則養育勸率,無令近惡;近惡則輔保禁防,令漸于善,善漸于惡,惡化于善,成為性行。
召公戒成曰:“今王初服厥命,于戲!若生子罔不在厥初生。
”生子謂十五子,初生意于善,終以善;初生意于惡,終以惡。
《詩》曰:“彼姝者子,何以與之?”傳言:譬猶練絲,染之藍則青,染之丹則赤。
十五之子其猶絲也,其有所漸化為善惡,猶藍丹之染練絲,使之為青赤也。
青赤一成,真色無異。
是故揚子哭岐道,墨子哭練絲也。
蓋傷離本,不可複變也。
人之性,善可變為惡,惡可變為善,猶此類也。
逢生麻間,不扶自直;白紗入缁,不練自黑。
彼蓬之性不直,紗之質不黑,麻扶缁染,使之直黑。
夫人之性猶蓬紗也,在所漸染而善惡變矣。
王良、造父稱為善禦,能使不良為良也。
如徒能禦良,其不良者不能馴服,此則驵工庸師服馴技能,何奇而世稱之?故曰:王良登車,馬不罷驽;堯、舜為政,民無狂愚。
傳曰:“堯、舜之民可比屋而封,桀、纣之民可比屋而誅。
”斯民也,三代所以直道而行也。
聖主之民如彼,惡主之民如此,竟在化不在性也。
聞伯夷之風者,貪夫廉而懦夫有立志;聞柳下惠之風者,薄夫敦而鄙夫寬。
徒聞風名,猶或變節,況親接形面相敦告乎?孔門弟子七十之徒,皆任卿相之用,被服聖教,文才雕琢,知能十倍,教訓之功而漸漬之力也。
未入孔子之門時,闾巷常庸無奇,其尤甚不率者,唯子路也。
世稱子路無恆之庸人,未入孔門時,戴雞佩豚,勇猛無禮,聞誦讀之聲,搖雞奮豚,揚脣吻之音,聒賢聖之耳,惡至甚矣。
孔子引而教之,漸漬磨曆,阖導牖進,猛氣消損,驕節屈折,卒能政事,序在四科。
斯蓋變性使惡為善之明效也。
夫肥沃墝埆,土地之本性也。
肥而沃者性美,樹稼豐茂。
墝而埆者性惡,深耕細鋤,厚加糞壤,勉緻人功,以助地力,其樹稼與彼肥沃者相似類也。
地之高下,亦如此焉。
以锸鑿地,以埤增下,則其下與高者齊;如複增.锸,則夫下者不徒齊者也,反更為高,而其高者反為下。
使人之性有善有惡,彼地有高有下,勉緻其教令之善,則将善者同之矣。
善以化渥,釀其教令,變更為善。
善則且更宜反過于往善,猶下地增加.锸更崇于高地也。
賜不受命而貨殖焉,賜本不受天之富命,所加貨财積聚,為世富人者,得貨殖之術也。
夫得其術,雖不受命,猶自益饒富。
性惡之人,益不禀天善性,得聖人之教,志行變化。
世稱利劍有千金之價。
棠溪、魚腸之屬,龍泉、太阿之輩,其本铤,山中之恆鐵也。
冶工鍛煉,成為铦利,豈利劍之鍛與煉,乃異質哉?工良師巧,煉一數至也。
試取東下直一金之劍,更熟鍛煉,足其火,齊其铦,猶千金之劍也。
夫鐵石天然,尚為鍛煉者變易故質,況人含五常之性,賢聖未之熟鍛煉耳,奚患性之不善哉?古貴良醫者,能知笃劇之病所從生起,而以針藥治而已之。
如徒知病之名而坐觀之,何以為奇?夫人有不善,則乃性命之疾也,無其教治,而欲令變更,豈不難哉! 天道有真僞。
真者固自與天相應,僞者人加知巧,亦與真者無以異也。
何以驗之?《禹貢》曰“璆琳琅玕”,此則土地所生真玉珠也。
然而道人消爍五石,作五色之玉,比之真玉,光不殊别,兼魚蚌之珠,與《禹貢》璆琳皆真玉珠也。
然而随侯以藥作珠,精耀如真,道士之教至,知巧之意加也。
陽遂取火于天,五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