輕重甲第八十
關燈
小
中
大
藉于樹木。
”管子對曰:“不可,是伐生也。
”“然則寡人安藉而可?”管子對曰:“君請籍于鬼神。
”桓公忽然作色曰:“萬民室屋,六畜樹木,且不可得藉,鬼神乃可得而藉夫?”管子對曰:“厭宜乘勢,事之利得也,計議因權,事之囿大也。
王者乘勢,聖人乘幼,與物皆宜?”桓公曰:“行事奈何?”管子對曰:“昔堯之五吏,五官無所食,君請立五厲之祭,祭堯之五吏,春獻蘭,秋斂落原。
魚以為脯,鲵以為殽;若此,則澤魚之正,伯倍異日,則無屋粟邦布之籍,此之謂設之以祈祥,推之以禮義也,然則自足,何求于民也?” 桓公曰:“天下之國,莫強于越,今寡人欲北舉事孤竹離枝,恐越人之至,為此有道乎?”管子對曰:“君請遏原流,大夫立沼池。
令以矩遊為樂,則越人安敢至?”桓公曰:“行事奈何?”管子對曰:“請以令隐三川,立員都,立大舟之都,大身之都,有深淵壘十仞。
令曰:『能遊者賜千金』,未能用金千,齊民之遊水,不避吳越。
桓公終北舉事于孤竹離枝,越人果至,隐曲薔以水齊,管子有扶身之士五萬人,以待戰于曲薔,大敗越人,此之謂水豫。
” 齊之北澤燒火,光照堂下。
管子入賀桓公曰:“吾田野辟,農夫必有百倍之利矣。
”是歲租稅九月而具,粟又美。
桓公召管子而問曰:“此何故也?”管子對曰:“萬乘之國,千乘之國,不能無薪而炊,今北澤燒莫之續,則是農夫得居裝而賣其薪荛,一束十倍,則春有以倳耜,夏有以決芸,此租稅所以九月而具也。
” 桓公憂北郭民之貧,召管子而問曰:“北郭者,盡屦縷之甿也,以唐園為本利,為此有道乎?”管子對曰:“請以令禁百鐘之家不得事●,千鐘之家不得為唐園,去市三百灸者不得樹葵菜,若此,則空閑有以相給資;則北郭之甿,有所雠其手搔之功,唐園之利,故有十倍之利。
” 管子曰:“陰王之國有三,而齊與在焉”,桓公曰:“若此言可得聞乎?”管子對曰:“楚有汝漢之黃金,而齊有渠展之鹽,燕有遼東之煮,此陰王之國也,且楚之有黃金,中齊有薔石也,苟有操之不工,用之不善,天下倪而是耳,使夷吾得居楚之黃金,吾能令農毋耕而食,女毋織而衣。
今齊有渠展之鹽,請君伐菹薪,煮沸火為鹽,正而積之。
”桓公曰:“諾。
”十月始正,至于正月,成鹽三萬六千鐘。
召管子而問曰:“安用此鹽而可?”管子對曰:“孟春既至,農事且起,大夫無得繕冢墓,理宮室,立台榭,築牆垣,北海之衆,無得聚庸而煮鹽,若此,則鹽必坐長而十倍。
”桓公曰:“善,行事奈何?”管子對曰:“請以令粜之梁趙宋衛濮陽,彼盡饋食之國也,無鹽則腫,守圉之國,用鹽獨甚。
”桓公曰:“諾。
”乃以令使粜之,得成金萬一千餘斤,桓公召管子而問曰:“安用金而可?”管子對曰:“請以令使賀獻出,正籍者必以金,金坐長而百倍。
铉金之重以衡,萬物盡歸于君。
故此所謂用,若挹于河海,若輸之給馬,此陰王之業。
” 管子曰:“萬乘之國,必有萬金之賈。
千乘之國,必有千金之賈。
百乘之國,必有百金之賈。
非君之所賴也,君之所與。
故為人君而不審其号令,則中一國而二君二王也。
”桓公曰:“何謂一國而二君二王?”管子對曰:“今君之籍取,以正萬物之賈,輕去其分,皆入于商賈,此中一國而二君二王也。
故賈人乘其弊以守民之時,貧者失其财,是重貧也。
農夫失其五谷,是重竭也。
故為人君而不能謹守其山林菹澤草萊,不可以立為天下王。
”桓公曰:“若此言何謂也?”管子對曰:“山林菹澤草萊者,薪蒸之所出,犧牲之所起也,故使民求之,使民藉之,因以給之,私愛之于民,若弟之與兄,子之與父也,然後可以通财交殷也,故請取君之遊财而邑裡布積之,陽春蠶桑且至,請以給其口食●曲之強,若此,則絓絲之籍去分而斂矣,且四方之不至,六時制之。
春日倳耜,次日獲麥,次日薄芋,次日樹麻,次日絕菹,次日大雨且至,趣芸壅培,六時制之,臣給至于國都,善者鄉因其輕重,守其委廬;故事至而不妄,然後可以立為天下王。
” 管子曰:“農不耕,民或為之饑。
一女不織,民或為之寒;故事再其本,則無賣其子者。
事三其本,則
”管子對曰:“不可,是伐生也。
”“然則寡人安藉而可?”管子對曰:“君請籍于鬼神。
”桓公忽然作色曰:“萬民室屋,六畜樹木,且不可得藉,鬼神乃可得而藉夫?”管子對曰:“厭宜乘勢,事之利得也,計議因權,事之囿大也。
王者乘勢,聖人乘幼,與物皆宜?”桓公曰:“行事奈何?”管子對曰:“昔堯之五吏,五官無所食,君請立五厲之祭,祭堯之五吏,春獻蘭,秋斂落原。
魚以為脯,鲵以為殽;若此,則澤魚之正,伯倍異日,則無屋粟邦布之籍,此之謂設之以祈祥,推之以禮義也,然則自足,何求于民也?” 桓公曰:“天下之國,莫強于越,今寡人欲北舉事孤竹離枝,恐越人之至,為此有道乎?”管子對曰:“君請遏原流,大夫立沼池。
令以矩遊為樂,則越人安敢至?”桓公曰:“行事奈何?”管子對曰:“請以令隐三川,立員都,立大舟之都,大身之都,有深淵壘十仞。
令曰:『能遊者賜千金』,未能用金千,齊民之遊水,不避吳越。
桓公終北舉事于孤竹離枝,越人果至,隐曲薔以水齊,管子有扶身之士五萬人,以待戰于曲薔,大敗越人,此之謂水豫。
” 齊之北澤燒火,光照堂下。
管子入賀桓公曰:“吾田野辟,農夫必有百倍之利矣。
”是歲租稅九月而具,粟又美。
桓公召管子而問曰:“此何故也?”管子對曰:“萬乘之國,千乘之國,不能無薪而炊,今北澤燒莫之續,則是農夫得居裝而賣其薪荛,一束十倍,則春有以倳耜,夏有以決芸,此租稅所以九月而具也。
” 桓公憂北郭民之貧,召管子而問曰:“北郭者,盡屦縷之甿也,以唐園為本利,為此有道乎?”管子對曰:“請以令禁百鐘之家不得事●,千鐘之家不得為唐園,去市三百灸者不得樹葵菜,若此,則空閑有以相給資;則北郭之甿,有所雠其手搔之功,唐園之利,故有十倍之利。
” 管子曰:“陰王之國有三,而齊與在焉”,桓公曰:“若此言可得聞乎?”管子對曰:“楚有汝漢之黃金,而齊有渠展之鹽,燕有遼東之煮,此陰王之國也,且楚之有黃金,中齊有薔石也,苟有操之不工,用之不善,天下倪而是耳,使夷吾得居楚之黃金,吾能令農毋耕而食,女毋織而衣。
今齊有渠展之鹽,請君伐菹薪,煮沸火為鹽,正而積之。
”桓公曰:“諾。
”十月始正,至于正月,成鹽三萬六千鐘。
召管子而問曰:“安用此鹽而可?”管子對曰:“孟春既至,農事且起,大夫無得繕冢墓,理宮室,立台榭,築牆垣,北海之衆,無得聚庸而煮鹽,若此,則鹽必坐長而十倍。
”桓公曰:“善,行事奈何?”管子對曰:“請以令粜之梁趙宋衛濮陽,彼盡饋食之國也,無鹽則腫,守圉之國,用鹽獨甚。
”桓公曰:“諾。
”乃以令使粜之,得成金萬一千餘斤,桓公召管子而問曰:“安用金而可?”管子對曰:“請以令使賀獻出,正籍者必以金,金坐長而百倍。
铉金之重以衡,萬物盡歸于君。
故此所謂用,若挹于河海,若輸之給馬,此陰王之業。
” 管子曰:“萬乘之國,必有萬金之賈。
千乘之國,必有千金之賈。
百乘之國,必有百金之賈。
非君之所賴也,君之所與。
故為人君而不審其号令,則中一國而二君二王也。
”桓公曰:“何謂一國而二君二王?”管子對曰:“今君之籍取,以正萬物之賈,輕去其分,皆入于商賈,此中一國而二君二王也。
故賈人乘其弊以守民之時,貧者失其财,是重貧也。
農夫失其五谷,是重竭也。
故為人君而不能謹守其山林菹澤草萊,不可以立為天下王。
”桓公曰:“若此言何謂也?”管子對曰:“山林菹澤草萊者,薪蒸之所出,犧牲之所起也,故使民求之,使民藉之,因以給之,私愛之于民,若弟之與兄,子之與父也,然後可以通财交殷也,故請取君之遊财而邑裡布積之,陽春蠶桑且至,請以給其口食●曲之強,若此,則絓絲之籍去分而斂矣,且四方之不至,六時制之。
春日倳耜,次日獲麥,次日薄芋,次日樹麻,次日絕菹,次日大雨且至,趣芸壅培,六時制之,臣給至于國都,善者鄉因其輕重,守其委廬;故事至而不妄,然後可以立為天下王。
” 管子曰:“農不耕,民或為之饑。
一女不織,民或為之寒;故事再其本,則無賣其子者。
事三其本,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