禁藏第五十三

關燈
山,無所不上;深源之下,無所不入焉;故善者勢利之在,而民自美安,不推而往,不引而來,不煩不擾,而民自富。

    如鳥之覆卵,無形無聲,而唯見其成。

    夫為國之本,得天之時而為經。

    得人之心而為紀。

    法令為維綱,吏為網罟,什伍以為行列,賞誅為文武,繕農具,當器械,耕農當攻戰,推引铫耨,以當劍戟,被蓑以當铠鑐,菹笠以當盾橹,故耕器具則戰器備,農事習則功戰巧矣。

    當春三月,萩室熯造,鑽燧易火,杼井易水,所以去茲毒也。

    舉春祭,塞久禱,以魚為牲,以糱為酒,相召,所以屬親戚也,毋殺畜生,毋拊卵,毋伐木,毋夭英。

    毋拊竿,所以息百長也。

    賜鳏寡,振孤獨。

    貸無種,與無賦。

    所以勸弱民。

    發五正,赦薄罪,出拘民,解仇雠,所以建時功,施生谷也。

    夏賞五德,滿爵祿、颉官位、禮孝弟、複賢力,所以勸功也。

    秋行五刑,誅大罪,所以禁淫邪,止盜賊。

    冬收五藏,最萬物,所以内作民也。

    四時事備,而民功百倍矣;故春仁夏忠,秋急冬閉,順天之時,約地之宜,忠人之和。

    故風雨時,五谷實,草木美多,六畜蕃息。

    國富兵強,民材而令行,内無煩擾之政,外無強敵之患也。

    夫動靜順然後和,不失其時然後富,不失其法然後治,故國不虛富,民不虛治;不治而昌,不亂而亡者,自古至今,未嘗有也。

    故國多私勇者,其兵弱。

    吏多私智者,其法亂。

    民多私利者,其國貧。

    故德莫若博厚,使民死之。

    賞罰莫若必成,使民信之。

    夫善牧民者,非以城郭也,輔之以什,司之以伍;伍無非其人,人無非其裡,裡無非其家,故奔亡者無所匿,颉徙者無所容,不求而約,不召而來,故民無流亡之意,吏無備追之憂;故主政可往于民,民心可系于主。

    夫法之制民也,猶陶之于埴,冶之于金也;故審利害之所在,民之去就,如火之于燥濕,水之于高下。

    夫民之所主,衣與食也。

    食之所生,水與土也。

    所以富民有要,食民有率,率三十畝而足于卒歲,歲兼美惡。

    畝取一石,則人有三十石,果蓏素食當十石,糠秕六畜當十石,則人有五十石。

    布帛麻絲,旁入奇利,未在其中也。

    故國有餘藏,民有餘食。

    夫叙鈞者,所以多寡也。

    權衡者,所以視重輕也。

    戶籍田結者,所以知貧富之不訾也。

    故善者必先知其田,乃知其人,田備然後民可足也。

    凡有天下者,以情伐者帝,以事伐者王,以政伐者霸,而謀有功者五:一曰視其所愛,以分其威,一人兩心,其内必衰也。

    臣不用,其國可危。

    二曰視其陰所憎,厚其貨賂,得情可深。

    身内情外,其國可知。

    三曰聽其淫樂,以廣其心,遺以竽瑟美人,以塞其内,遺以谄臣文馬,以蔽其外。

    外内蔽塞,可以成敗。

    四曰必深親之,如典之同生陰内辯士,使圖其計。

    内勇士,使高其氣。

    内人他國,使倍其約,絕其使,拂其意。

    是必士鬥,兩國相敵,必承其獘。

    五曰深察其謀,謹其忠臣,揆其所使,令内不信,使有離意。

    離氣不能令,必内自賊。

    忠臣已死,故政可奪。

    此五者,謀功之道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