禁藏第五十三
關燈
小
中
大
禁藏于胸脅之内,而禍避于萬裡之外,能以此制彼者,唯能以己知人者也。
夫冬日之不濫,非愛在也;夏日之不炀,非愛火也;為不适于身不便于體也。
夫明王不美宮室,非喜小也;不聽鐘鼓,非惡樂也,為其傷于本事而妨于教也;故先慎于己而後彼,官亦慎内而後外,民亦務本而去末;居民于其所樂,事之于其所利,賞之于其所善,罰之于其所惡,信之于其所餘财,功之于其所無誅。
于下無誅者,必誅者也。
有誅者,不必誅者也。
以有刑至無刑者,其法易而民全。
以無刑至有刑者,其刑煩而奸多。
夫先易者後難,先難而後易。
萬物盡然;明王知其然,故必誅而不赦,必賞而不颉者,非喜予而樂其殺也,所以為人緻利除害也。
于以養老長弱,完活萬民,莫明焉,夫不法法則治,法者,天下之儀也,所以決疑而明是非也,百姓所縣命也,故明王慎之,不為親戚故貴易其法,吏不敢以長官威嚴危其命。
民不以珠玉重寶犯其禁。
故主上視法嚴于親戚吏之舉令,敬于師長。
民之承教,重于神寶故法立而不用,刑設而不行也。
夫施功而不鈞,位雖高,為用者少,赦罪而不一,德雖厚,不譽者多。
舉事而不時,力雖盡,其功不成。
刑賞不當,斷斬雖多,其●不禁。
夫公之所加,罪雖重,下無怨氣。
私之所加,賞雖多,上不為歡。
行法不道,衆民不能順。
舉錯不當,衆民不能成。
不攻不備,當今為愚人。
故聖人之制事也,能節宮室,适車輿以實藏,則國必富,位必尊矣。
能适衣服,去玩好以奉本,而用必贍,身必安矣。
能移無益之事,無補之費,通币行禮,而黨必多,交必親矣。
夫衆人者多營于物,而苦其力,勞其心,故困而不贍,大者以失其國,小者以危其身。
凡人之情,得所欲則樂,逢所惡則憂,此貴賤之所同有也。
近之不能勿欲,遠之不能勿忘,人情皆然,而好惡不同,各行所欲,而安危異焉,然後賢不肖之形見也。
夫物有多寡,而情不能等。
事有成敗,而意不能同。
行有進退,而力不能兩也。
故立身于中,養有節。
宮室足以避燥濕,飲食足以和血氣,衣服足以适寒溫,禮儀足以别貴賤。
遊虞足以發歡欣,棺椁足以朽骨,衣衾足以朽肉,墳墓足以道記。
不作無補之功,不為無益之事,故意定而不營氣情,氣情不營,則耳目谷。
衣食足,耳目谷,衣食足則侵争不生,怨怒無有,上下相親,兵刃不用矣;故适身行義,儉約恭敬,其唯無福,禍亦不來矣。
驕傲侈泰,離度絕理,其唯無禍,福亦不至矣;是故君子上觀絕理者,以自恐也。
下觀不及者,以自隐也,故曰:“譽不虛出,而患不獨生;福不擇家,禍不索人。
”此之謂也。
能以所聞瞻察,則事必明矣。
故凡治亂之情,皆道上始,故善者圉之以害,牽之以利。
能利害者,财多而過寡矣。
夫凡人之情,見利莫能勿就,見害莫能勿避。
其商人通賈,倍道兼行,夜以續日,千裡而不遠者,利在前也。
漁人之入海,海深萬仞,就彼逆流,乘危百裡,宿夜不出者,利在水也。
故利之所在,雖千仞之
夫冬日之不濫,非愛在也;夏日之不炀,非愛火也;為不适于身不便于體也。
夫明王不美宮室,非喜小也;不聽鐘鼓,非惡樂也,為其傷于本事而妨于教也;故先慎于己而後彼,官亦慎内而後外,民亦務本而去末;居民于其所樂,事之于其所利,賞之于其所善,罰之于其所惡,信之于其所餘财,功之于其所無誅。
于下無誅者,必誅者也。
有誅者,不必誅者也。
以有刑至無刑者,其法易而民全。
以無刑至有刑者,其刑煩而奸多。
夫先易者後難,先難而後易。
萬物盡然;明王知其然,故必誅而不赦,必賞而不颉者,非喜予而樂其殺也,所以為人緻利除害也。
于以養老長弱,完活萬民,莫明焉,夫不法法則治,法者,天下之儀也,所以決疑而明是非也,百姓所縣命也,故明王慎之,不為親戚故貴易其法,吏不敢以長官威嚴危其命。
民不以珠玉重寶犯其禁。
故主上視法嚴于親戚吏之舉令,敬于師長。
民之承教,重于神寶故法立而不用,刑設而不行也。
夫施功而不鈞,位雖高,為用者少,赦罪而不一,德雖厚,不譽者多。
舉事而不時,力雖盡,其功不成。
刑賞不當,斷斬雖多,其●不禁。
夫公之所加,罪雖重,下無怨氣。
私之所加,賞雖多,上不為歡。
行法不道,衆民不能順。
舉錯不當,衆民不能成。
不攻不備,當今為愚人。
故聖人之制事也,能節宮室,适車輿以實藏,則國必富,位必尊矣。
能适衣服,去玩好以奉本,而用必贍,身必安矣。
能移無益之事,無補之費,通币行禮,而黨必多,交必親矣。
夫衆人者多營于物,而苦其力,勞其心,故困而不贍,大者以失其國,小者以危其身。
凡人之情,得所欲則樂,逢所惡則憂,此貴賤之所同有也。
近之不能勿欲,遠之不能勿忘,人情皆然,而好惡不同,各行所欲,而安危異焉,然後賢不肖之形見也。
夫物有多寡,而情不能等。
事有成敗,而意不能同。
行有進退,而力不能兩也。
故立身于中,養有節。
宮室足以避燥濕,飲食足以和血氣,衣服足以适寒溫,禮儀足以别貴賤。
遊虞足以發歡欣,棺椁足以朽骨,衣衾足以朽肉,墳墓足以道記。
不作無補之功,不為無益之事,故意定而不營氣情,氣情不營,則耳目谷。
衣食足,耳目谷,衣食足則侵争不生,怨怒無有,上下相親,兵刃不用矣;故适身行義,儉約恭敬,其唯無福,禍亦不來矣。
驕傲侈泰,離度絕理,其唯無禍,福亦不至矣;是故君子上觀絕理者,以自恐也。
下觀不及者,以自隐也,故曰:“譽不虛出,而患不獨生;福不擇家,禍不索人。
”此之謂也。
能以所聞瞻察,則事必明矣。
故凡治亂之情,皆道上始,故善者圉之以害,牽之以利。
能利害者,财多而過寡矣。
夫凡人之情,見利莫能勿就,見害莫能勿避。
其商人通賈,倍道兼行,夜以續日,千裡而不遠者,利在前也。
漁人之入海,海深萬仞,就彼逆流,乘危百裡,宿夜不出者,利在水也。
故利之所在,雖千仞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