侈靡第三十五

關燈
問曰:古之時與今之時同乎?曰:“同。

    ”其人同乎?不同乎?曰:“不同。

    ”可與政其誅。

    (人告)堯之時,混吾之美在下,其道非獨出人也。

    山不童而用贍,澤不獘而養足。

    耕以自養,以其餘應良天子,故平。

    牛馬之牧不相及,人民之俗不相知,不出百裡而來足,故卿而不理,靜也。

    其獄一踦腓一踦屦而當死。

    今周公斷指滿稽,斷首滿稽,斷足滿稽,而死民不服,非人性也,敝也。

    地重人載,毀敝而養不足,事末作而民興之;是以下名而上實也,聖人者,省諸本而遊諸樂,大昏也,博夜也。

    問曰:“興時化若何?”莫善于侈靡;賤有實,敬無用,則人可刑也。

    故賤粟米而如敬珠玉,好禮樂而如賤事業。

    本之殆也,珠者陰之陽也,故勝火。

    玉者陰之陰也,故勝水。

    其化如神。

    故天子臧珠玉,諸侯臧金石,大夫畜狗馬,百姓臧布帛。

    不然,則強者能守之,智者能牧之,賤所貴而貴所賤。

    不然,鳏寡獨老不與得焉,均之始也。

    政與教庸急?管子曰:夫政教相似而殊方,若夫教者,标然若秋雲之遠,動人心之悲;藹然若夏之靜雲,乃及人之體,●然若謞之靜。

    動人意以怨,蕩蕩若流水,使人思之。

    人所生往,教之始也,身必備之。

    辟之若秋雲之始見,賢者不肖者化焉。

    敬而待之,愛而使之,若樊神山祭之。

    賢者少。

    不肖者多。

    使其賢,不肖惡得不化。

    今夫政則少則,若夫成形之徵者也,去則少可使人乎。

    用貧與富,何如而可,曰:甚富不可使,甚貧不知恥,水平而不流,無源則遫竭,雲平而雨不甚,無委雲,雨則遫已。

    政平而無威,則不行。

    愛而無親則流。

    親左有用,無用則辟之,若相為有兆怨。

    上短下長,無度而用,則危本不稱。

    而祀譚次祖,犯詛渝盟傷言。

    敬祖祢,尊始也。

    齊約之信,論行也。

    尊天地之理,所以論威也。

    薄德之君之府囊也。

    必因成形而論于人,此政行也,可以王乎?請問用之若何?必辨于天地之道,然後功名可以殖。

    辨于地利,而民可富。

    通于侈靡,而士可戚。

    君親自好事,強以立斷,仁以好任。

    人君壽以政年,百姓不夭厲,六畜鞍育,五谷鞍熟,然後民力可得用。

    鄰國之君俱不賢,然後得王。

    俱賢若何?曰:忽然易卿而移,忽然易事而化,變而足以成名。

    承獘而民勸之,慈種而民富,應言待感,與物俱長,故日月之明,應風雨而種。

    天之所覆,地之所載,斯民之良也,不有而醜天地,非天子之事也。

    民變而不能變,是梲之傅革,有革而不能革,不可服。

    民死信,諸侯死化。

    請問諸侯之化獘,獘也者,家也。

    家也者,以因人之所重而行之。

    吾君長來獵君長虎豹之皮用。

    功力之君上金玉币,好戰之君上甲兵。

    甲兵之本,必先于田宅。

    今吾君戰則請行民之所重,飲食者也,侈樂者也,民之所願也,足其所欲,贍其所願,則能用之耳。

    今使衣皮而冠角食野草,飲野水,庸能用之?傷心者不可以緻功。

    故嘗至味,而罷至樂。

    而雕卵然後瀹之,雕橑然後爨之。

    丹沙之穴不塞,則商賈不處。

    富者靡之,貧者為之,此百姓之怠生百振而食非,獨自為也。

    為之畜化,用其臣者,予而奪之,使而辍之,徒以而富之,父系而伏之,予虛爵而驕之。

    收其春秋之時而消之,有集禮我而居之。

    時舉其強者以譽之。

    強而可使服事。

    辯以辯辭,智以招請,廉以摽人,堅強以乘六,廣其德以輕上,位不能使之而流徙,此謂國亡之郤。

    故法而守常,尊禮而變俗,上信而賤文,好緣而好驵,此謂成國之法也。

    為國者,反民性,然後可以與民戚,民欲佚,而教以勞。

    民欲生,而教以死。

    勞教定而國富,死教定而威行。

    聖人者,陰陽理,故平外而險中;故信其情者傷其神,美其質者傷其文,化之美者應其名,變其美者應其時,不能兆其端者菑及之。

    故緣地之利,承從天之指,辱舉其死,開國閉辱,知其緣地之利者,所以參天地之吉綱也;承從天之指者,動必明。

    辱舉其死者,與其失人同公事,則道必行。

    開其國門者,玩之以善言。

    柰其斝辱,知神次者,操犧牲與其珪璧,以執其斝。

    家小害,以小勝大。

    員其中,辰其外。

    而複畏強,長其虛,而物正以視其中情,公曰:國門則塞,百姓誰敢敖,胡以備之?擇天下之所宥,擇鬼之所當,擇人天之所戴,而前付其身,此所以安之也。

    強與短而立,齊國之若何?高予之名而舉之,重予之官而危之,因責其能以随之,猶傶則疏之,毋使人圖之,猶疏則數之,毋使人曲之,此所以為之也。

    大有臣甚大,将反為害。

    吾欲優患除害,将小能察大。

    為之奈何?潭根之毋伐,固事之毋入,深●之毋涸,不儀之毋助,章明之毋滅,生榮之毋失,十言者不勝此一,雖兇必吉,故平以滿無事,而總以待有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