戒第二十六

關燈
桓公将東遊,問于管仲曰:我遊猶軸轉斛,南至琅邪。

    司馬曰:“亦先王之遊已。

    ”何謂也?管仲對曰:“先王之遊也,春出,原農事之不本者,謂之遊。

    秋出,補人之不足者,謂之夕。

    夫師行而糧食其民者,謂之亡。

    從樂而不反者,謂之荒。

    先王有遊夕之業于人,無亡荒之行于身。

    ”桓公退再拜命曰:“寶法也。

    ”管仲複于桓公曰:“無翼而飛者聲也,無根而固者情也,無方而富者生也,公亦固情謹聲,以嚴尊生。

    此謂道之榮。

    桓公退。

    再拜,請若此言。

    管仲複于桓公曰:“任之重者莫如身,塗之畏者莫如口,期而遠者莫如年。

    以重任行畏塗至遠期。

    唯君子乃能矣。

    ”桓公退,再拜之曰:“夫子數以此言者教寡人。

    ”管仲對曰:“滋味動靜,生之養也。

    好惡喜怒哀樂,生之變也。

    聰明當物,生之德也。

    是故聖人齊滋味而時動靜,禦正六氣之變。

    禁止聲色之淫。

    邪行亡乎體,違言不存口。

    靜無定生,聖也。

    仁從中出,義從外作。

    仁故不以天下為利,義故不以天下為名。

    仁故不代王,義故七十而緻政。

    是故聖人上德而下功,尊道而賤物。

    道德當身故不以物惑。

    是故,身在草茅之中,而無懾意,南面聽天下,而無驕色。

    如此,而後可以為天下王。

    所以謂德者。

    不動而疾,不相告而知,不為而成,不召而至,是德也。

    故天不動,四時雲下,而萬物化;君不動,政令陳下,而萬功成;心不動,使四肢耳目,而萬物情。

    寡交多親,謂之知人。

    寡事成功,謂之知用。

    聞一言以貫萬物,謂之知道。

    多言而不當,不如其寡也。

    博學而不自反,必有邪。

    孝弟者,仁之祖也。

    忠信者,交之慶也。

    内不考孝弟,外不正忠信,澤其四經而誦學者,是亡其身者也。

    ”桓公明日弋在廪,管仲隰朋朝,公望二子,弛弓脫釺,而迎之曰:“今夫檻鹄春北而秋南,而不失其時,夫唯有羽翼以通其意于天下乎?今孤之不得意于天下,非皆二子之憂也。

    ”桓公再言,二子不對,桓公曰:“孤既言矣,二子何不對乎?”管仲對曰:“今夫人患勞,而上使不時,人患饑,而上重斂焉。

    人患死,而上急刑焉,如此,而又近有色,而遠有德。

    雖檻鹄之有翼,濟大水之有舟楫也,其将若君何?”桓公蹙然逡遁。

    管仲曰:“昔先王之理人也,蓋人患勞,而上使之以時,則人不患勞也。

    人患饑,而上薄斂焉,則人不患饑矣。

    人患死,而上寬刑焉,則人不患死矣。

    如此,而近有德而遠有色,則四封之内,視君其猶父母邪,四方之外,歸君其猶流水乎。

    公辍射援綏而乘,自禦,管仲為左,隰朋參乘,朔月三日,進二子于裡官。

    再拜頓首曰:“孤之聞二子之言也,耳加聰而視加明,于孤不敢獨聽之,薦之先祖。

    ”管仲隰朋再拜頓首曰:“如君之王也,此非臣之言也,君之教也。

    ”于是管仲與桓公盟誓為令曰:“老弱勿刑。

    參宥而後弊,關箭而不正市正而不布。

    山林梁澤,以時禁發,而不正也。

    ”草封澤鹽者之歸之也譬若市人。

    三年教人,四年選賢以為長,五年始興車踐乘,遂南伐楚,門傅施城。

    北伐山戎,出冬蔥與戎叔,布之天下,果三匡天子而九合諸侯。

     桓公外舍,而不鼎饋。

    中婦諸子謂宮人盍不出從乎?君将有行,宮人皆出從。

    公怒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