匡君大匡第十八
關燈
小
中
大
齊僖公生公子諸兒,公子糾,公子小白。
使鮑叔傅小白,鮑叔辭,稱疾不出。
管仲與召忽往見之曰:“何故不出?”鮑叔曰:“先人有言曰:『知子莫若父,知臣莫若君』,今君知臣不肖也,是以使賤臣傅小白也賤臣知棄矣。
”召忽曰:“子固辭無出,吾權任子以死亡,必免子。
”鮑叔曰:“子如是,何不免之有乎?”管仲曰:“不可,持社稷宗廟者,不讓事,不廣閑。
将有國者,未可知也。
子其出乎。
”召忽曰:“不可,吾三人者之于齊國也,譬之猶鼎之有足也,去一焉,則必不立矣,吾觀小白,必不為後矣。
”管仲曰:“不然也,夫國人憎惡糾之母,以及糾之身,而憐小白之無母也;諸兒長而賤,事未可知也;夫所以定齊國者,非此二公子者,将無已也。
小白之為人,無小智惕,而有大慮。
非夷吾莫容小白,天不幸降禍加殃于齊,糾雖得立,事将不濟,非子定社稷,其将誰也?”召忽曰:“百歲之後,吾君蔔世,犯吾君命,而廢吾所立,奪吾糾也,雖得天下吾不生也。
兄與我齊國之政也。
受君令而不改,奉所立而不濟,是吾義也。
”管仲曰:“夷吾之為君臣也,将承君命,奉社稷,以持宗廟,豈死一糾哉?夷吾之所死者,社稷破,宗廟滅,祭祀絕,則夷吾死之,非此三者,則夷吾生。
夷吾生,則齊國利,夷吾死,則齊國不利。
”鮑叔曰:“然則奈何?”管子曰:“子出奉令則可。
”鮑叔許諾,乃出奉令,遂傅小白。
鮑叔謂管仲曰:“何行?”管仲曰:“為人臣者,不盡力于君,則不親信,不親信,則言不聽,言不聽,則社稷不定,夫事君者無二心。
”鮑叔許諾。
僖公之母弟夷仲年,生公孫無知,有寵于僖公,衣服禮秩如适,僖公卒,以諸兒長得為君,是為襄公。
襄公立後,绌無知。
無知怒,公令連稱管至父戍葵丘,曰:“瓜時而往,及瓜時而來”,期戍,公問不至,請代不許。
故二人因公孫無知以作亂。
魯桓公夫人文姜,齊女也,公将如齊,與夫人偕行,申俞谏曰:“不可,女有家,男有室,無相渎也,謂之有禮。
”公不聽,遂以文姜會齊侯于泺,文姜通于齊侯,桓公聞,責文姜,文姜告齊侯,齊侯怒,飨公,使公子彭生乘魯侯,脅之,公薨于車。
豎曼曰:“賢者死忠以振疑,百姓寓焉。
智者究理而長慮。
身得免焉。
今彭生二于君,無盡言,而谀行以戲我君,使我君失親戚之禮命。
又力成吾君之禍,以構二國之怨,彭生其得免乎?禍理屬焉。
(夫君以怒遂禍,不畏惡親聞容昏生無醜也,豈及彭生而能止之哉?)魯若有誅,必以彭生為說,二月,魯人告齊曰:“寡君畏君之威,不敢甯居,來修舊好,禮成而不反,無所歸死,請以彭生除之”,齊人為殺彭生,以謝于魯,五月,襄公田于貝丘,見豕彘,從者曰:“公子彭生也”。
公怒曰:“公子彭生安敢見,射之”。
豕人立而啼,公懼,墜于車下,傷足亡屦。
反,誅屦于徒人費,不得也,鞭之見血,費走而出,遇賊于門,脅而束之,費袒而示之背,賊信之,使費先入,伏公而出鬥,死于門中。
石之紛如死于階下。
孟陽代君寝于床。
賊殺之,曰:“非君也,不類。
”見公之足于戶下,遂殺公,而立公孫無知也。
鮑叔牙奉公子小白奔莒,管夷吾召忽奉公子糾奔魯。
九年,公孫無知虐于壅廪,壅廪殺無知也。
桓公自莒先入,魯人伐齊。
納公子糾,戰于乾時,管仲射桓公,中鈎,魯師敗績。
桓公踐位。
于是劫魯,使魯殺公子糾。
桓公問于鮑叔曰:“将何以定社稷。
”鮑叔曰:“得管仲與召忽,則社稷定矣。
”公曰:“夷吾與召忽,吾賊也”,鮑叔乃告公其故圖。
公曰:“然則可得乎?”鮑叔曰:“若前召,則可得也;不亟,不可得也,夫魯施伯知夷吾為人之有慧也,其謀必将令魯緻政于夷吾,夷吾受之,則彼知能弱齊矣,夷吾不受,彼知其将反于齊也,必将殺之。
”公曰:“然則夷吾将受魯之政乎?”其否也?”鮑叔對曰:“不受,夫夷吾之不死糾也,為欲定齊國之社稷也,今受魯之政,是弱齊也。
夷吾之事君無二心,雖知死,必不受也”,公曰:“其于我也,曾若是乎?”鮑叔對曰:“非為君也,為先君也,其于君不如親糾也,糾之不死。
而況君乎?君若欲定齊之社稷,則
使鮑叔傅小白,鮑叔辭,稱疾不出。
管仲與召忽往見之曰:“何故不出?”鮑叔曰:“先人有言曰:『知子莫若父,知臣莫若君』,今君知臣不肖也,是以使賤臣傅小白也賤臣知棄矣。
”召忽曰:“子固辭無出,吾權任子以死亡,必免子。
”鮑叔曰:“子如是,何不免之有乎?”管仲曰:“不可,持社稷宗廟者,不讓事,不廣閑。
将有國者,未可知也。
子其出乎。
”召忽曰:“不可,吾三人者之于齊國也,譬之猶鼎之有足也,去一焉,則必不立矣,吾觀小白,必不為後矣。
”管仲曰:“不然也,夫國人憎惡糾之母,以及糾之身,而憐小白之無母也;諸兒長而賤,事未可知也;夫所以定齊國者,非此二公子者,将無已也。
小白之為人,無小智惕,而有大慮。
非夷吾莫容小白,天不幸降禍加殃于齊,糾雖得立,事将不濟,非子定社稷,其将誰也?”召忽曰:“百歲之後,吾君蔔世,犯吾君命,而廢吾所立,奪吾糾也,雖得天下吾不生也。
兄與我齊國之政也。
受君令而不改,奉所立而不濟,是吾義也。
”管仲曰:“夷吾之為君臣也,将承君命,奉社稷,以持宗廟,豈死一糾哉?夷吾之所死者,社稷破,宗廟滅,祭祀絕,則夷吾死之,非此三者,則夷吾生。
夷吾生,則齊國利,夷吾死,則齊國不利。
”鮑叔曰:“然則奈何?”管子曰:“子出奉令則可。
”鮑叔許諾,乃出奉令,遂傅小白。
鮑叔謂管仲曰:“何行?”管仲曰:“為人臣者,不盡力于君,則不親信,不親信,則言不聽,言不聽,則社稷不定,夫事君者無二心。
”鮑叔許諾。
僖公之母弟夷仲年,生公孫無知,有寵于僖公,衣服禮秩如适,僖公卒,以諸兒長得為君,是為襄公。
襄公立後,绌無知。
無知怒,公令連稱管至父戍葵丘,曰:“瓜時而往,及瓜時而來”,期戍,公問不至,請代不許。
故二人因公孫無知以作亂。
魯桓公夫人文姜,齊女也,公将如齊,與夫人偕行,申俞谏曰:“不可,女有家,男有室,無相渎也,謂之有禮。
”公不聽,遂以文姜會齊侯于泺,文姜通于齊侯,桓公聞,責文姜,文姜告齊侯,齊侯怒,飨公,使公子彭生乘魯侯,脅之,公薨于車。
豎曼曰:“賢者死忠以振疑,百姓寓焉。
智者究理而長慮。
身得免焉。
今彭生二于君,無盡言,而谀行以戲我君,使我君失親戚之禮命。
又力成吾君之禍,以構二國之怨,彭生其得免乎?禍理屬焉。
(夫君以怒遂禍,不畏惡親聞容昏生無醜也,豈及彭生而能止之哉?)魯若有誅,必以彭生為說,二月,魯人告齊曰:“寡君畏君之威,不敢甯居,來修舊好,禮成而不反,無所歸死,請以彭生除之”,齊人為殺彭生,以謝于魯,五月,襄公田于貝丘,見豕彘,從者曰:“公子彭生也”。
公怒曰:“公子彭生安敢見,射之”。
豕人立而啼,公懼,墜于車下,傷足亡屦。
反,誅屦于徒人費,不得也,鞭之見血,費走而出,遇賊于門,脅而束之,費袒而示之背,賊信之,使費先入,伏公而出鬥,死于門中。
石之紛如死于階下。
孟陽代君寝于床。
賊殺之,曰:“非君也,不類。
”見公之足于戶下,遂殺公,而立公孫無知也。
鮑叔牙奉公子小白奔莒,管夷吾召忽奉公子糾奔魯。
九年,公孫無知虐于壅廪,壅廪殺無知也。
桓公自莒先入,魯人伐齊。
納公子糾,戰于乾時,管仲射桓公,中鈎,魯師敗績。
桓公踐位。
于是劫魯,使魯殺公子糾。
桓公問于鮑叔曰:“将何以定社稷。
”鮑叔曰:“得管仲與召忽,則社稷定矣。
”公曰:“夷吾與召忽,吾賊也”,鮑叔乃告公其故圖。
公曰:“然則可得乎?”鮑叔曰:“若前召,則可得也;不亟,不可得也,夫魯施伯知夷吾為人之有慧也,其謀必将令魯緻政于夷吾,夷吾受之,則彼知能弱齊矣,夷吾不受,彼知其将反于齊也,必将殺之。
”公曰:“然則夷吾将受魯之政乎?”其否也?”鮑叔對曰:“不受,夫夷吾之不死糾也,為欲定齊國之社稷也,今受魯之政,是弱齊也。
夷吾之事君無二心,雖知死,必不受也”,公曰:“其于我也,曾若是乎?”鮑叔對曰:“非為君也,為先君也,其于君不如親糾也,糾之不死。
而況君乎?君若欲定齊之社稷,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