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觀第十三

關燈
”故曰:“山林雖廣,草木雖美,禁發必有時;國雖充盈,金玉雖多,宮室必有度;江海雖廣,池澤雖博,魚鼈雖多,罔罟必有正。

    ”船網不可一财而成也。

    非私草木愛魚鼈也,惡廢民于生谷也。

    故曰:“先王之禁山澤之作者,博民于生谷也。

    ”彼民非谷不食,谷非地不生,地非民不動,民非作力毋以緻财,天下之所生,生于用力;力之所生,生于勞身,是故主上用财毋已,是民用力毋休也,故曰:“台榭相望者,其上下相怨也”。

    民毋餘積者,其禁不必止,衆有遺苞者,其戰不必勝。

    道有損瘠者,其守不必固。

    故令不必行,禁不必止,戰不必勝,守不必固,則危亡随其後矣;故曰:“課兇饑,計師役,觀台榭,量國費,實虛之國可知也。

    ” 入州裡,觀習俗,聽民之所以化其上。

    而治亂之國可知也。

    州裡不鬲,闾闬不設,出入毋時,早晏不禁,則攘奪竊盜,攻擊殘賊之民,毋自勝矣。

    食谷水,巷鑿井,場容接,樹木茂,宮牆毀壞,門戶不閉,外内交通,則男女之别毋自正矣。

    鄉毋長遊,裡毋士舍,時無會同,喪烝不聚,禁罰不嚴,則齒長輯睦,毋自生矣。

    故帳禮不謹,則民不修廉,論賢不鄉舉,則士不及行,貨财行于國,則法令毀于官。

    請谒得于上,則黨與成于下。

    鄉官毋法制,百姓群徒不從;此亡國弑君之所自生也。

    故曰:“入州裡,觀習俗,聽民之所以化其上者,而治亂之國可知也。

    ” 入朝廷,觀左右,求本朝之臣,論上下之所貴賤者,而強弱之國可知也。

    功多為上,祿賞為下,則積勞之臣,不務盡力。

    治行為上,爵列為下,則豪桀材臣,不務竭能。

    便辟左右,不論功能,而有爵祿,則百姓疾怨。

    非上賤爵輕祿。

    金玉貨财商賈之人,不論志行,而有爵祿也,則上令輕,法制毀。

    權重之人,不論才能,而得尊位,則民倍本行而求外勢。

    彼積勞之臣,不務盡力。

    則兵士不戰矣。

    豪桀材人不務竭能,則内治不别矣。

    百姓疾怨,非上賤爵輕祿,則上毋以勸衆矣。

    上令輕,法制毀,則君毋以使臣,臣毋以事君矣。

    民倍本行而求外勢,則國之情僞竭在敵國矣。

    故曰:“入朝廷,觀左右,求本朝之臣,論上下之所貴賤者,而強弱之國可知也。

    ” 置法出令,臨衆用民,計其威嚴寬惠,行于其民與不行于其民可知也。

    法虛立而害疏遠,令一布而不聽者存,賤爵祿而毋功者富,然則衆必輕令,而上位危。

    故曰:“良田不在戰士,三年而兵弱。

    賞罰不信,五年而破。

    上賣官爵,十年而亡。

    倍人倫而禽獸行,十年而滅。

    ”戰不勝,弱也。

    地四削,入諸侯,破也。

    離本國,徙都邑,亡也。

    有者異姓,滅也。

    故曰:“置法出令,臨衆用民,計其威嚴寬惠,而行于其民不行于其民可知也。

    ” 計敵與,量上意,察國本,觀民産之所有餘不足,而存亡之國可知也。

    敵國強而與國弱,谏臣死而谀臣尊,私情行而公法毀,然則與國不恃其親,而敵國不畏其強,豪傑不安其位,而積勞之人不懷其祿。

    悅商販而不務本貨,則民偷處而不事積聚。

    豪傑不安其位,則良臣出,積勞之人不懷其祿,則兵士不用。

    民偷處而不事積聚,則囷倉空虛,如是而君不為變。

    然則攘奪竊盜,殘賊進取之人起矣。

    内者廷無良臣,兵士不用,囷倉空虛,而外有強敵之憂,則國居而自毀矣。

    故曰:“計敵與,量上意,察國本,觀民産之所有餘不足,而存亡之國可知也。

    故以此八者觀人主之國,而人主毋所匿其情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