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篇過齊第九
關燈
小
中
大
凡十九章
子思适齊。
齊君之嬖臣美須眉立側。
齊君指之而笑且言曰。
假貌可相易。
寡人不惜此之須眉于先生也。
子思曰。
非所願也。
所願者唯君脩禮義。
富百姓。
而伋得寄帑于君之境内。
從襁負之列。
其榮多矣。
若無此須鬣。
非伋所病也。
昔堯身修十尺。
眉乃八彩。
聖。
舜身修八尺有奇。
面颔無毛。
亦聖。
禹湯文武及周公。
勤思勞體。
或折臂望視。
或秃骭背偻。
亦聖。
不以須眉美鬣為稱也。
人之賢聖在德。
豈在猊乎。
且吾先君生無須眉。
而天下王侯不損其敬。
由是言之。
伋徒患德之不紹。
不病毛須之不茂也。
魯缪公謂子思曰。
縣子言子之為善。
不欲人譽已。
信乎。
子思對曰。
非臣之情也。
臣之脩善。
欲人知之。
知之而譽臣。
是臣之為善有勸也。
此所願而不可得者也。
若臣之脩善而人莫知。
則必毀臣。
是臣之為善而受毀也。
此臣之所不願而不可避也。
若夫雞鳴而起。
孜孜以至夜半。
而曰不欲人之知。
恐人之譽已。
臣以謂斯人也者。
非虛則愚也。
子思見老萊子。
老萊子曰。
若子事君。
将何以為乎。
子思曰。
順吾性情。
以道輔之。
無死亡焉。
老萊子曰。
不可。
順子之性也。
子性唯太剛。
而傲不肖。
又且無所死亡。
非人臣也。
子思曰。
不肖。
故為人之所傲也。
夫事君。
道行言聽。
則何所死亡。
道不行。
言不聽。
則亦不能事君所謂無死亡也。
老萊子曰。
子不見夫齒乎。
齒堅剛。
卒盡相摩。
舌柔順。
終以不弊。
子思曰。
吾不為舌。
故不能事君。
曾申謂子思曰。
屈己以伸道乎。
抗志以貧賤乎。
子思曰。
道伸。
吾所願也。
今天下王侯。
其孰能哉。
與屈己以富貴。
不若抗志以貧賤。
屈己則制于人。
抗志則不愧于道。
子思居衛。
衛人釣于河。
得鳏魚焉。
其大盈車。
子思問之曰。
鳏魚之難得者也。
子如何得之。
對曰。
吾始下釣。
垂一鲂之餌。
鳏過弗視。
更以豕之半體。
則吞之矣。
子思喟然歎曰。
鳏雖難得。
貪以死餌。
士雖懷道。
貪以死祿矣。
子思謂子上曰。
有可以為公侯之尊而富貴人衆不與焉者。
非唯志乎。
成其志者。
非唯無欲乎。
夫錦缋紛華。
所服不過溫體。
三牲太牢。
所食不過充腹。
知以身取節者。
則知足矣。
茍知足。
則不累志矣。
孟轲問子思曰。
堯舜文武之道。
可力而緻乎。
子思曰。
彼人也。
我人也。
稱其言。
履其行。
夜思之。
晝行之。
滋滋焉。
汲汲焉。
如農之赴時。
商之趨利。
惡有不至者乎。
子思謂孟轲曰。
自大而不脩。
其所以大不大矣。
自異而不脩。
其所以異不異矣。
故君子高其行。
則人莫能階也。
遠其志。
則人莫能及也。
禮接于人。
人不敢慢。
辭交于人。
人不敢侮。
其唯高遠
齊君之嬖臣美須眉立側。
齊君指之而笑且言曰。
假貌可相易。
寡人不惜此之須眉于先生也。
子思曰。
非所願也。
所願者唯君脩禮義。
富百姓。
而伋得寄帑于君之境内。
從襁負之列。
其榮多矣。
若無此須鬣。
非伋所病也。
昔堯身修十尺。
眉乃八彩。
聖。
舜身修八尺有奇。
面颔無毛。
亦聖。
禹湯文武及周公。
勤思勞體。
或折臂望視。
或秃骭背偻。
亦聖。
不以須眉美鬣為稱也。
人之賢聖在德。
豈在猊乎。
且吾先君生無須眉。
而天下王侯不損其敬。
由是言之。
伋徒患德之不紹。
不病毛須之不茂也。
魯缪公謂子思曰。
縣子言子之為善。
不欲人譽已。
信乎。
子思對曰。
非臣之情也。
臣之脩善。
欲人知之。
知之而譽臣。
是臣之為善有勸也。
此所願而不可得者也。
若臣之脩善而人莫知。
則必毀臣。
是臣之為善而受毀也。
此臣之所不願而不可避也。
若夫雞鳴而起。
孜孜以至夜半。
而曰不欲人之知。
恐人之譽已。
臣以謂斯人也者。
非虛則愚也。
子思見老萊子。
老萊子曰。
若子事君。
将何以為乎。
子思曰。
順吾性情。
以道輔之。
無死亡焉。
老萊子曰。
不可。
順子之性也。
子性唯太剛。
而傲不肖。
又且無所死亡。
非人臣也。
子思曰。
不肖。
故為人之所傲也。
夫事君。
道行言聽。
則何所死亡。
道不行。
言不聽。
則亦不能事君所謂無死亡也。
老萊子曰。
子不見夫齒乎。
齒堅剛。
卒盡相摩。
舌柔順。
終以不弊。
子思曰。
吾不為舌。
故不能事君。
曾申謂子思曰。
屈己以伸道乎。
抗志以貧賤乎。
子思曰。
道伸。
吾所願也。
今天下王侯。
其孰能哉。
與屈己以富貴。
不若抗志以貧賤。
屈己則制于人。
抗志則不愧于道。
子思居衛。
衛人釣于河。
得鳏魚焉。
其大盈車。
子思問之曰。
鳏魚之難得者也。
子如何得之。
對曰。
吾始下釣。
垂一鲂之餌。
鳏過弗視。
更以豕之半體。
則吞之矣。
子思喟然歎曰。
鳏雖難得。
貪以死餌。
士雖懷道。
貪以死祿矣。
子思謂子上曰。
有可以為公侯之尊而富貴人衆不與焉者。
非唯志乎。
成其志者。
非唯無欲乎。
夫錦缋紛華。
所服不過溫體。
三牲太牢。
所食不過充腹。
知以身取節者。
則知足矣。
茍知足。
則不累志矣。
孟轲問子思曰。
堯舜文武之道。
可力而緻乎。
子思曰。
彼人也。
我人也。
稱其言。
履其行。
夜思之。
晝行之。
滋滋焉。
汲汲焉。
如農之赴時。
商之趨利。
惡有不至者乎。
子思謂孟轲曰。
自大而不脩。
其所以大不大矣。
自異而不脩。
其所以異不異矣。
故君子高其行。
則人莫能階也。
遠其志。
則人莫能及也。
禮接于人。
人不敢慢。
辭交于人。
人不敢侮。
其唯高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