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篇魯缪公第七

關燈
凡十一章 魯缪公問于子思曰。

    吾國可興乎。

    子思對曰。

    可。

    公曰。

    為之奈何。

    曰。

    茍君與大夫慕周公伯禽之治。

    行其政化。

    開公家之惠。

    枉(雲塵子按:上海古籍出版社本作“杜”)私門之利。

    結恩百姓。

    脩禮鄰國。

    其興也勃矣。

     子思問于仲尼曰。

    伋聞夫子之诏。

    正俗化民之政。

    莫善于禮樂也。

    管子任法以治齊。

    而天下稱仁焉。

    是法與禮樂異用而同功也。

    何必但禮樂哉。

    仲尼曰。

    堯舜之化。

    百世不辍。

    仁義之風遠也。

    管仲任法。

    身死則法息。

    嚴而寡恩也。

    若管仲之知。

    足以定法。

    材非管仲。

    而專任法。

    終必亂成矣。

     魯缪公訪于子思曰。

    寡人不德。

    嗣先君之業三年矣。

    未知所以為令名者。

    且欲掩先君之惡。

    以揚先君之善。

    使談者有述焉。

    為之若何。

    願先生教之也。

    子思對曰。

    以伋所聞。

    舜禹之于其父。

    非勿欲也。

    以為私情之細。

    不如公義之大。

    故弗敢私之耳。

    責以虛飾之教。

    又非伋所得言。

    公曰。

    思之可以利民者。

    子思曰。

    願有惠百姓之心。

    則莫如一切除非法之事也。

    毀不居之室以賜窮民。

    奪嬖寵之祿以赈困匮。

    無令人有悲怨。

    而後世有聞見。

    抑亦可乎。

    公曰。

    諾。

     缪公問于子思曰。

    立大子有常乎。

    曰。

    有之。

    在周公之典。

    公曰。

    昔文王舍适而立其次。

    微子舍孫而立其弟。

    是何法也。

    子思對曰。

    殷人質而尊其尊。

    故立弟。

    周人文而親其親。

    故立子。

    亦各其禮也。

    文質不同。

    其禮則異。

    文王舍适而立其次。

    權也。

    曰。

    茍得行權。

    豈唯聖人。

    唯賢與愛立也。

    曰。

    聖人不以權教。

    故立制垂法。

    順之為貴。

    若必欲犯。

    何有于異。

    公曰。

    舍賢立聖。

    舍愚立賢。

    何如。

    曰。

    唯聖立聖。

    其文王乎。

    不及文王者。

    則各賢其所愛。

    不殊于适。

    何以限之。

    必不能審賢愚之分。

    請父兄群臣。

    蔔于祖廟。

    亦權之可也。

     孟轲問牧民何先。

    子思曰。

    先利之。

    曰。

    君子之所以教民者。

    亦有仁義而已矣。

    何必曰利。

    子思曰。

    仁義固所以利之也。

    上不仁則下不得其所。

    上不義則下為亂也。

    此為不利大矣。

    故易曰。

    利者。

    義之和也。

    又曰。

    利用安身以崇德也。

    此皆利之大者也。

     申詳問曰。

    殷人自契至湯而王。

    周人自棄至武王而王。

    同喾之後也。

    周人追王大王王季文王。

    而殷人獨否。

    何也。

    子思曰。

    文質之異也。

    周人之所追大王。

    王迹起焉。

    又曰。

    文王受命。

    斷虞芮之訟。

    伐崇邦。

    退夷狄。

    追王大王王季。

    何也。

    子思曰。

    狄人攻。

    大王召耆老而問焉。

    曰。

    狄人何來。

    耆老曰。

    欲得菽粟财貨。

    大王曰。

    與之與之。

    至無。

    而狄人不止。

    大王又問耆老曰。

    狄人何欲。

    耆老曰。

    欲土地。

    大王曰。

    與之。

    耆老曰。

    君不為社稷乎。

    大王曰。

    社稷所以為民也。

    不可以所為亡民也。

    耆老曰。

    君縱不為社稷。

    不為宗廟乎。

    大王曰。

    宗廟者私也。

    不可以吾私害民。

    遂杖策而去。

    過梁山。

    止乎岐山之下。

    豳民之束脩奔而從之者三十馀乘。

    一止而成三十乘之邑。

    此王道之端也。

    成王于是追而王之。

    王季其子也。

    承其業。

    廣其基焉。

    雖同追王。

    不亦可乎。

     羊客問子思曰。

    古之帝王中分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