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之七

關燈
翟也。

    悲蠶絲元素白,被他色染而随色變,乃為青黃。

    好人被讒,成惡也。

     楊朱所以泣岐路, 楊朱,宋人也。

    與人同行,忽見岐路即恸之。

    謂此路岐,曾有幾人合則也。

     以其變為青黃,回成左右也。

    昔人興讒言於青蠅, 魏武公信讒,詞詩刺言曰:營營青蠅止于樊,豈弟君子無信。

    讒言,言青蠅點白成黑者也。

     譬利口於刃劍者,以其點素成缁, 缁,墨色也。

     刀勁傷物。

    故有四畏不可不慎:烏之曲頸錯距者羽類畏之,獸之方喙鈎爪者毛群畏之,魚之咚處紙尺寫二切唇鋸齒者鱗族畏之,人之利口讒谄者人共畏之。

    讒嫉之人必好聞人惡,惡聞人善,拓才智之在己前,賽音居,居,妄也。

     富貴之在其上,猶喉中有噎吞之思入,目上有翳次之願去。

    吞決之情深,則萋斐辭作。

    故揚娥眉者為醜女之所拓,行貞潔者為讒邪之所嫉。

    昔直不疑未嘗有兄而讒者謂之盜嫂, 直不疑,前漢‘人也。

    于時讒說之逐嫂。

    其人既未嘗有兄,何得有嫂而盜逐之也。

     第五倫三娶婚也孤女而世人潛其撾婦翁, 第五倫,後漢人也。

    三娶孤女。

    人讒說五#2倫前時曾撾婦翁也。

     此聽虛而責響,視空而索影,悖情倒理,誣罔之甚也。

    以二子之賢,非身行之不潔,與人有俨也,而不免於世謗者,豈非獸惡其網,人惡其上耶。

    故讒邪之蔽善人也,猶朝曰洞明,霧甚則不見天;沙石至淨,流濁則不見地。

    雖有明淨之質而不發明者,水霧蔽之也。

    蘭荪欲茂,秋風害之,賢哲欲正,讒人敗之。

    故讒者但知害嫉於他人而不傷所說之主,知傷所說之主而不知還害其身。

    故無極之讒,子常蒙謗,部費雙滅。

     無極,姓費,楚人,為晉大夫。

    子常,姓郵,亦為晉大夫,與無極同事晉。

    晉君欲往子常家,無極诳子常曰:晉君愛兵馬,明日來向子家,子宜置精兵於門内。

    晉君來見叉當懼喜。

    子常信之,遂貯兵於門内,以待晉君來。

    晉君果至子常門,無極謂晉君曰:事不可不知乎。

    臣請先入觀望。

    無極入門内便出來啟曰:子常門内具精兵,欲襲君。

    晉君怒殺子常。

    子常死。

    又有人說乃是無極之教,晉君又殺無極。

    故雲子常蒙謗,郵費雙滅者也。

     讒谄之流斃一至於斯。

    嗚呼。

    後代之君子可不慎諸也。

     慎陣第三十三 過者怨之梯也犢怨者禍之府也。

    禍之所性,必由積怨;過之所始,多因忽小。

    小過之來出乎意表,積怨之成在於慮外。

    故其來也,不可悔;其成也,不可防。

    防怨不密而禍害臻焉。

    故登峭圾而不跌墜者,慎于大也;跨早埋 蟻封高壤,埋土高寸曰封。

     而好颠蹙者,輕於小也。

    苟兢其步,雖履除能安#3,輕易其足,雖夷平也路亦踬。

    智者識輕小之為害,故慎微細之危患,每畏輕徵檩檩焉敬懼也,若朽索之馭陸馬也。

    鴻嘉性輕,積之沉舟;缯缟質薄,疊之折軸。

    以義缟之輕微,能敗舟軸者,積多之所緻也。

    故牆之崩障,必因其陳;劍之毀折,皆猶于瑩。

    尺蚓穿堤,能漂一邑,寸煙洩突,緻灰千室。

    怨之始也,微於陳瑩,及其為害,大於牆劍。

    禍之所傷,甚于邑室,将防其萌,急於水火。

    《夏書》曰:怨豈在明,不見是圖。

    故怨不在天,亦不在小。

    熒熒不滅能焚崑山,涓涓不絕能成江河。

    怨之所生不可類推,禍之所延非可猜測。

    或怨大而成小,或憾輕而至重。

    深偉不必危,而眶毗未可易也。

    譬如風焉,披雲飛石,卷水擊木,而人血脈不為之傷;鄭穴之風,輕塵不動,毛發不搖,及中肌膚以為深疾。

    大不為害,小而成患者,大風散漫,小風激射也。

    故漢祖兔貫高之逆, 貫高為趙王相,欲殺高祖於植人亭。

    高祖行至相人亭欲宿,心動,問左右名何亭。

    左右曰:此是植人亭。

    高祖曰:橋人亭者,遏迫於人。

    遂疾夜遁,得免貫高之害。

    後人告高祖曰:貫高於橋人亭欲殺高祖。

    貫高之徒黨齊告二十人皆自死,貫高曰:今并自取死,無人明趙王無罪。

    於是一人告高祖。

    高祖将貫高付獄,獄吏打一千餘鞭,終不欺承言趙王不反,高祖乃自問,取其實狀。

    貫高乃報高祖,趙王不反,乃放貫高,亦釋貫高。

    貫高曰:欲殺大王,有何面目食人之祿,為人之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