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命
關燈
小
中
大
正命者,完卻正理,全卻初氣,未嘗以我害之,雖桎梏而死,不害其人正命。
若初氣所鑿喪,正理不完,即正寝告終,恐非正命。
德性以收斂沉着為第一,收斂沉着中又以精明平易為第一大段。
收斂沉着人,怕含糊,怕深險。
淺浮子雖光明洞達,非蓄德之器也。
或問:“人将死而見鬼神,真耶?幻耶?”曰:“人寤則為真見,夢則為妄見。
魂遊而不附體,故随所之而見物,此外妄也。
神與心離合而不安定,故随所交而成景,此内妄也。
故至人無夢,愚人無夢,無妄念也。
人之将死,如夢然,魂飛揚而神亂于目,氣浮散而邪客于心,故所見皆妄,非真有也。
或有将死而見人拘系者,尤妄也。
異端之語入人骨髓,将死而懼,故常若有見。
若死必有召之者,則牛羊蚊蟻之死,果亦有召之者耶?大抵草木之生枯、土石之凝散,人與衆動之死生、始終、有無,隻是一理,更無他說。
萬一有之,亦怪異也。
” 氣,無終盡之時;形,無不毀之理。
真機、真味要涵蓄,休點破。
其妙無窮,不可言喻,所以聖人無言。
一犯口頰,窮年說不盡,又離披澆漓,無一些咀嚼處矣。
性分不可使虧欠,故其取數也常多,曰窮理,曰盡性,曰達天,曰入神,曰緻廣大、極高明。
情欲不可使赢餘,故其取數也常少,曰謹言,曰慎行,曰約己,曰清心,曰節飲食、寡嗜欲。
深沉厚重,是第一等資質;磊落豪雄,是第二等資質;聰明才辨,是第三等資質。
六合原是個情世界,故萬物以之相苦樂,而至人聖人不與焉。
凡人光明博大、渾厚含蓄,是天地之氣;溫煦和平,是陽春之氣;寬縱任物,是長夏之氣;嚴凝斂約、喜刑好殺,是秋之氣;沉藏固啬,是冬之氣;暴怒,是震雷之氣;狂肆,是疾風之氣;昏惑,是霾霧之氣;隐恨留連,是積陰之氣;從容溫潤,是和風甘雨之氣;聰明洞達,是青天朗月之氣;有所锺者,必有所似。
先天之氣,發洩處不過毫厘;後天之氣,擴充之,必極分量。
其實分量極處,原是毫厘中有底,若毫厘中合下原無,便是一些增不去。
萬物之形色才情種種可驗也。
蝸藏于殼,烈日經年而不枯,必有所以不枯者在也,此之謂以神用先天造物命脈處。
蘭以火而香,亦以火而滅;膏以火而明,亦以火而竭;炮以火而聲,亦以火而洩。
陰者,所以存也;陽者,所以亡也。
豈獨聲色、氣味然哉?世知郁者之為足,是謂萬年之燭。
火性發揚,水性流動,木性條暢,金性堅剛,土性重厚。
其生物也亦然。
一則見性,兩則生情。
人未有偶而能靜者,物未有偶而無聲者。
聲無形色,寄之于器;火無體質,寄之于薪;色無着落,寄之草木,故五行惟火無體而用不窮。
人之念頭,與氣血同為消長。
四十以前是個進心,識見未定而敢于有為;四十以後是個定心,識見既定而事有酌量;六十以後是個退心,見識雖真而精力不振。
未必人人皆此,而此其大凡也。
古者四十仕,六十、七十緻仕,蓋審之矣。
人亦有少年退縮不任事,厭厭若泉下人者;亦有衰年狂躁妄動喜事者,皆非常理。
若乃以見事風生之少年為任事,以念頭灰冷之衰夫為老成,則誤矣。
鄧禹沉毅,馬援矍铄,古誠有之,豈多得哉! 命本在天,君子之命在我,小人之命亦在我。
君子以義處命,不以其道得之不處,命不足道也;小人以欲犯命,不可得而必欲得之,命不肯受也。
但君子謂命在我,得天命之本然;小人謂命在我,幸氣數之或然。
是以君子
若初氣所鑿喪,正理不完,即正寝告終,恐非正命。
德性以收斂沉着為第一,收斂沉着中又以精明平易為第一大段。
收斂沉着人,怕含糊,怕深險。
淺浮子雖光明洞達,非蓄德之器也。
或問:“人将死而見鬼神,真耶?幻耶?”曰:“人寤則為真見,夢則為妄見。
魂遊而不附體,故随所之而見物,此外妄也。
神與心離合而不安定,故随所交而成景,此内妄也。
故至人無夢,愚人無夢,無妄念也。
人之将死,如夢然,魂飛揚而神亂于目,氣浮散而邪客于心,故所見皆妄,非真有也。
或有将死而見人拘系者,尤妄也。
異端之語入人骨髓,将死而懼,故常若有見。
若死必有召之者,則牛羊蚊蟻之死,果亦有召之者耶?大抵草木之生枯、土石之凝散,人與衆動之死生、始終、有無,隻是一理,更無他說。
萬一有之,亦怪異也。
” 氣,無終盡之時;形,無不毀之理。
真機、真味要涵蓄,休點破。
其妙無窮,不可言喻,所以聖人無言。
一犯口頰,窮年說不盡,又離披澆漓,無一些咀嚼處矣。
性分不可使虧欠,故其取數也常多,曰窮理,曰盡性,曰達天,曰入神,曰緻廣大、極高明。
情欲不可使赢餘,故其取數也常少,曰謹言,曰慎行,曰約己,曰清心,曰節飲食、寡嗜欲。
深沉厚重,是第一等資質;磊落豪雄,是第二等資質;聰明才辨,是第三等資質。
六合原是個情世界,故萬物以之相苦樂,而至人聖人不與焉。
凡人光明博大、渾厚含蓄,是天地之氣;溫煦和平,是陽春之氣;寬縱任物,是長夏之氣;嚴凝斂約、喜刑好殺,是秋之氣;沉藏固啬,是冬之氣;暴怒,是震雷之氣;狂肆,是疾風之氣;昏惑,是霾霧之氣;隐恨留連,是積陰之氣;從容溫潤,是和風甘雨之氣;聰明洞達,是青天朗月之氣;有所锺者,必有所似。
先天之氣,發洩處不過毫厘;後天之氣,擴充之,必極分量。
其實分量極處,原是毫厘中有底,若毫厘中合下原無,便是一些增不去。
萬物之形色才情種種可驗也。
蝸藏于殼,烈日經年而不枯,必有所以不枯者在也,此之謂以神用先天造物命脈處。
蘭以火而香,亦以火而滅;膏以火而明,亦以火而竭;炮以火而聲,亦以火而洩。
陰者,所以存也;陽者,所以亡也。
豈獨聲色、氣味然哉?世知郁者之為足,是謂萬年之燭。
火性發揚,水性流動,木性條暢,金性堅剛,土性重厚。
其生物也亦然。
一則見性,兩則生情。
人未有偶而能靜者,物未有偶而無聲者。
聲無形色,寄之于器;火無體質,寄之于薪;色無着落,寄之草木,故五行惟火無體而用不窮。
人之念頭,與氣血同為消長。
四十以前是個進心,識見未定而敢于有為;四十以後是個定心,識見既定而事有酌量;六十以後是個退心,見識雖真而精力不振。
未必人人皆此,而此其大凡也。
古者四十仕,六十、七十緻仕,蓋審之矣。
人亦有少年退縮不任事,厭厭若泉下人者;亦有衰年狂躁妄動喜事者,皆非常理。
若乃以見事風生之少年為任事,以念頭灰冷之衰夫為老成,則誤矣。
鄧禹沉毅,馬援矍铄,古誠有之,豈多得哉! 命本在天,君子之命在我,小人之命亦在我。
君子以義處命,不以其道得之不處,命不足道也;小人以欲犯命,不可得而必欲得之,命不肯受也。
但君子謂命在我,得天命之本然;小人謂命在我,幸氣數之或然。
是以君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