叙意論教乘

關燈
叙意 西域諸祖造論以破外道之執、須善自他宗。

    此方從古經論諸師、未有不善自他宗者。

    吾宗末學、安于孤陋、昧于同體、視為異物。

    不能融通教觀、難于利俗。

    其有初信之士、不能深窮教典。

    苦于名相支離、難于理會。

    至于酷嗜老莊為文章淵薮、及其論指歸、莫不望洋而歎也。

    迨觀諸家注釋、各徇所見、難以折衷。

    及見口義副墨、深引佛經、每一言有當、且謂一大藏經皆從此出。

    而惑者以為必當、深有慨焉。

    餘居海上枯坐之餘、因閱楞嚴法華次、有請益老莊之旨者、遂蔓衍及此以自決。

    非敢求知于真人、以為必當之論也。

    且慨從古原教破敵者、發藥居多、而啟膏肓之疾者少。

    非不妙投、第未診其病源耳。

    是故餘以唯心識觀而印決之。

    如摩尼圓照、五色相鮮、空谷傳聲、衆響斯應。

    苟唯心識而觀諸法、則彼自不出影響間也。

    故以名論。

     論教源 嘗觀世之百工技藝之精、而造乎妙者、不可以言傳。

    效之者、亦不可以言得。

    況大道之妙、可以口耳授受、語言文字而緻哉。

    蓋在心悟之妙耳。

    是則不獨參禅、貴在妙悟。

    即世智辯聰治世語言、資生之業、無有一法不悟而得其妙者。

    妙則非言可及也。

    故吾佛聖人說法華、則純譚實相。

    乃至妙法、則未措一詞。

    但雲如是而已。

    至若悟妙法者、但雲善說法者。

    治世語言資生業等、皆順正法。

    而華嚴五地聖人、善能通達世間之學。

    至于陰陽術數、圖書印玺、醫方辭賦、靡不該練、然後可以涉俗利生。

    故等覺大士、現十界形。

    應以何身何法得度、即現何身何法而度脫之。

    由是觀之、佛法豈絕無世谛、而世谛豈盡非佛法哉。

    由人不悟大道之妙、而自畫于内外之差耳。

    道豈然乎。

    竊觀古今衛道藩籬者、在此、則曰彼外道耳。

    在彼、則曰此異端也。

    大而觀之、其猶貴賤偶人、經界太虛、是非日月之光也。

    是皆不悟自心之妙而增益其戲論耳。

    蓋古之聖人無他、特悟心之妙者、一切言教、皆從妙悟心中流出、應機而示淺深者也、故曰無不從此法界流、無不還此法界。

    是故吾人不悟自心不知聖人之心。

    不知聖人之心、而拟聖人之言者、譬夫場人之欣戚、雖樂不樂、雖哀不哀、哀樂原不出于己有也。

    哀樂不出于己、而以己為有者、吾于釋聖人之言者見之。

     論心法 餘幼師孔不知孔。

    師老不知老。

    既壯、師佛不知佛。

    退而入于深山大澤、習靜以觀心焉。

    由是而知三界唯心、萬法唯識。

    既唯心識觀。

    則一切形、心之影也。

    一切聲、心之響也。

    是則一切聖人、乃影之端者。

    一切言教、乃響之順者。

    由萬法唯心所現。

    故治世語言資生業等、皆順正法。

    以心外無法、故法法皆真、迷者執之而不妙。

    若悟自心、則法無不妙。

    心法俱妙、唯聖者能之。

     論去取 吾佛經盡出自西域、皆從翻譯。

    然經之來始于漢。

    至西晉方大盛。

    晉之譯師、獨稱羅什為最。

    而什之徒生肇融睿四公、僧之麟鳳也。

    而什得執役。

    然什于肇亦曰。

    餘解不謝子、文當相揖耳。

    蓋肇尤善老莊焉。

    然佛經皆出金口所宣。

    而至此方、則語多不類。

    一經而數譯者有之。

    以緻淺識之疑。

    殊不知理實不差。

    文、在譯人之巧拙耳。

    故藏經凡出什之手者、文皆雅緻。

    以有四哲左右焉。

    故法華理深辭密曲盡其妙不在言。

    而維摩文勢宛莊、語其理自昭着。

    至于肇四論、則渾然無隙。

    非具正法眼者、斷斷難明。

    故惑者非之。

    以空宗莊老孟浪之談宜矣。

    清涼觀國師、華嚴菩薩也。

    至疏華嚴、每引肇論、必曰肇公、尊之也。

    嘗竊論之。

    藉使肇見不正、則什何容在座。

    什眼不明、則譯何以稱尊。

    若肇論不經、則觀又何容口。

    古今質疑頗多、而概不及此、何哉。

    至觀華嚴疏、每引老莊語甚夥。

    則曰取其文不取其意。

    圭峰則謂二氏不能原人。

    宗鏡辟之尤着。

    然上諸師、皆應身大士、建大法幢者、何去取相左如此。

    嘗試論之。

    抑各有所主也。

    蓋西域之語、質直無文、且多重複。

    而譯師之學、不善兩方者、則文多鄙野、大為理累。

    蓋中國聖人之言、除五經束于世教、此外載道之言者、唯老一書而已。

    然老言古簡、深隐難明。

    發揮老氏之道者、唯莊一人而已。

    筆乘有言。

    老之有莊、猶孔之有孟。

    斯言信之。

    然孔稱老氏猶龍。

    假孟而見莊豈不北面耶。

    間嘗私謂中國去聖人、即上下千古負超世之見者、去老唯莊一人而已。

    載